一种隔热支撑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9392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0 0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隔热支撑板,包括出水口、固定孔、隔热板、进水口、散热孔和冷却水路,所述出水口和进水口相互对应设置在隔热板两侧,所述隔热板各侧面设置有散热孔,所述隔热板上表面设置有固定孔,所述隔热板内部设置有冷却水路,所述冷却水路两端分别与出水口、进水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功能使用,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布在隔热板两侧,避免了进水口受到出水口的热辐射,且散热孔设置在隔热板侧面散热效果更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热支撑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撑板,具体为一种隔热支撑板。
技术介绍
现有的冷却水路板一般水路进水口与排水口设置在同一侧,冷却水从进水口进入,吸热后高温冷却水从排水口排出,进水口受到排水口的热辐射,冷却水在进入水路前就被加热,导致冷却效果不佳,另外散热孔一般设置在板面上导致散热会受到支撑物的阻挡。因此,需要设计一种隔热支撑板来解决此类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热支撑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隔热支撑板,包括出水口、固定孔、隔热板、进水口、散热孔和冷却水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和进水口相互对应设置在隔热板两侧,所述隔热板各侧面设置有散热孔,所述隔热板上表面设置有固定孔,所述隔热板内部设置有冷却水路,所述冷却水路两端分别与出水口、进水口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置有转接套。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水路呈对称M型。进一步的,所述隔热支撑板整体呈六边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功能使用,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布在隔热板两侧,避免了进水口受到出水口的热辐射,且散热孔设置在隔热板侧面散热效果更佳。附图说,图1是本技术的主体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节点示意图附图标记中:1、出水口;2、固定孔;3、隔热板;4、进水口;5、散热孔;6冷却水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隔热支撑板,本技术。包括一种隔热支撑板,包括出水口1、固定孔2、隔热板3、进水口4、散热孔5和冷却水路6,其特征在于:出水口1和进水口4相互对应设置在隔热板3两侧,隔热板3各侧面设置有散热孔5,隔热板3上表面设置有固定孔2,隔热板3内部设置有冷却水路6,冷却水路6两端分别与出水口1、进水口4连接。进一步的,进水口4和出水口1均设置有转接套,根据需要可以将其进行转接。进一步的,冷却水路6呈对称M型,冷缺水路6呈对称M型冷却面积大,效果更好。进一步的,所述隔热支撑板整体呈六边形,六边形相对稳定且侧面相对较多散热效果更好。工作原理:使用该装置时将进水口4与冷却水供应装置连接,冷却水通过冷却水路6从隔热板3中通过进行吸热,吸热过后温度上升的冷却水由出水口1排出,多余的热量也可以侧面的散热孔5排出进行。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热支撑板,包括出水口(1)、固定孔(2)、隔热板(3)、进水口(4)、散热孔(5)和冷却水路(6),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1)和进水口(4)相互对应设置在隔热板(3)两侧,所述隔热板(3)各侧面设置有散热孔(5),所述隔热板(3)上表面设置有固定孔(2),所述隔热板(3)内部设置有冷却水路(6),所述冷却水路(6)两端分别与出水口(1)、进水口(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热支撑板,包括出水口(1)、固定孔(2)、隔热板(3)、进水口(4)、散热孔(5)和冷却水路(6),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口(1)和进水口(4)相互对应设置在隔热板(3)两侧,所述隔热板(3)各侧面设置有散热孔(5),所述隔热板(3)上表面设置有固定孔(2),所述隔热板(3)内部设置有冷却水路(6),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友平徐桐兵张地强王检英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奥雷德精密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