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壳旋转式排线端子预插壳方法及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393769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0 04: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胶壳旋转式排线端子预插壳方法及其装置,包括有如下步骤,步骤一:将胶壳尾部的插端口斜向上放置;步骤二:将胶壳尾部的插端口的开口内底壁搭于排线端子的底部;步骤三:以胶壳尾部与排线端子的搭接部位作为旋转支点,将胶壳头部向上旋转,以使排线端子预插于胶壳内;如此,通过预插壳步骤,将排线端子于胶壳内有预定位,该种预插壳方法,是以“搭接‑旋转”的方式实现,确保排线端子能够于胶壳内形成很好预定位,有利于后续插壳步骤的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胶壳旋转式排线端子预插壳方法及其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线缆生产加工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胶壳旋转式排线端子预插壳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排线已被广泛应用于电脑、家用电器、通讯设备、数码设备的信号传输或电源连接中,排线的端部压合有端子,通过,排线端子需要插入胶壳内以形成排线端掊的连接件,以方便排线与电子设备或电子部件之间的插接式连接。现有技术中,排线端子在插壳时,通常将排线端子与胶壳于同一平面正对插入,其存在诸多不足,例如:1、排线端子插壳不到位,出现插壳位置偏差等,影响后续连接稳定性及可靠性;2、排线端子插壳是容易出现部分导线端子未插入胶壳的现象,导致排线端子和/或胶壳受损,出现产品不良。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胶壳旋转式排线端子预插壳方法及其装置,其通过预插壳步骤,将排线端子于胶壳内有预定位,该种预插壳方法,是以“搭接-旋转”的方式实现,确保排线端子能够于胶壳内形成很好预定位,有利于后续插壳步骤的顺利进行。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胶壳旋转式排线端子预插壳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步骤一:将胶壳尾部的插端口斜向上放置;步骤二:将胶壳尾部的插端口的开口内底壁搭于排线端子的底部;步骤三:以胶壳尾部与排线端子的搭接部位作为旋转支点,将胶壳头部向上旋转,以使排线端子预插于胶壳内。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步骤一中,胶壳尾部的插端口是由水平方向旋转变换为斜向上设置。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步骤二中,胶壳是自下而上位移至排线端子的底部形成搭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步骤二中,胶壳是水平位移至排线端子下方,再向上位移至排线端子的底部形成搭接。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在步骤二之后,胶壳处于震动状态,以对排线端子于胶壳内的位置进行微调。一种胶壳旋转式排线端子预插壳装置,包括有排线夹持机构及胶壳夹持机构;其中,所述胶壳夹持机构连接有胶壳旋转机构,所述胶壳旋转机构驱动胶壳夹持机构旋转动作;将排线端子插壳方向定义为水平面上的第一方向,所述胶壳旋转机构驱动胶壳夹持机构在第二平面上旋转动作,所述第二平面则为经过第一方向的竖直平面。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胶壳夹持机构还连接有胶壳升降机构,所述胶壳升降机构驱动胶壳夹持机构上下位移。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胶壳夹持机构还连接有胶壳平移机构,所述胶壳平移机构驱动胶壳夹持机构水平位移。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胶壳夹持机构配置有震动源。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胶壳旋转机构包括有胶壳旋转轴和驱动胶壳旋转轴转动的胶壳旋转电机,所述胶壳夹持机构安装于胶壳旋转轴上。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预插壳步骤,将排线端子于胶壳内有预定位,该种预插壳方法,是以“搭接-旋转”的方式实现,确保排线端子能够于胶壳内形成很好预定位,有利于后续插壳步骤的顺利进行;其次是,通过使胶壳处于震动状态,以对排线端子于胶壳内的位置进行微调,这样,在预插壳、插壳过程中,都可以对排线端子起到校正作用,从而,进一步改善排线端子插壳质量;本专利技术中,其整个装置结构设计合理,运行稳定可靠,后续设备维护简单方便,如此,使得该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可控性均很好。为更清楚地阐述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的第一组装立体示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的第二组装立体示图(未示震动料盘);图3是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的第三组装立体示图(未示震动料盘);图4是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的俯视图(未示震动料盘);图5是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图(主要体现胶壳夹持机构等)图6是5所示结构的另一角度示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中预插步骤的动作变化状态示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中二次插壳步骤的动作变化状态示图。附图标识说明:201、胶壳202、排线203、第一排线夹204、第二排线夹205、震动源206、第一夹持气缸207、第二夹持气缸208、下料电机209、胶壳旋转电机210、胶壳旋转轴211、胶壳夹持臂212、胶壳夹持气缸213、胶壳夹持基座214、胶壳升降电机215、胶壳升降丝杆216、胶壳升降滑动座217、胶壳平移电机218、胶壳平移丝杆219、胶壳平移滑动座220、震动料盘。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8所示,其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首先,请结合图7和图8所示,其分别显示了本专利技术之实施例中预插步骤的动作变化状态、二次插壳步骤的动作变化状态示图;在进行二次插壳动作之前,先进行预插壳步骤,将排线端子于胶壳内有预定位,该种预插壳方法,是以“搭接-旋转”的方式实现,确保排线端子能够于胶壳内形成很好预定位,有利于后续插壳步骤的顺利进行;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预插壳步骤一:将胶壳尾部的插端口斜向上放置;此处,预插壳步骤一中,胶壳尾部的插端口是由水平方向旋转变换为斜向上设置。预插壳步骤二:将胶壳尾部的插端口的开口内底壁搭于排线端子的底部;具体操作时,胶壳是先水平位移至排线端子下方,再向上位移至排线端子的底部形成搭接。预插壳步骤三:以胶壳尾部与排线端子的搭接部位作为旋转支点,将胶壳头部向上旋转,以使排线端子预插于胶壳内。如图7所示,此次旋转,可以是旋转至水平,即将胶壳旋转至与排线端子处于同一平面;在实际操作时,也可以采用第二种旋转动作方式:将胶壳头部向上旋转至超出排线端子所在平面位置,此时,胶壳于排线端子形成钝角关系,再将胶壳头部反向下旋转恢复至排线端子所在平面(此处也指水平面),因此,第二种旋转动作方式,胶壳头部会经过“初始位于排线端子下方---向上旋转至与排线端子齐平---向上旋转至位于排线端子上方--反向向下旋转复位至与排线端子齐平”多个动作变化状态。接下来,如图8所示,进行二次插壳动作;自排线202的端子端沿排线延伸方向依次设置有第一排线夹203、第二排线夹204,第一排线夹203位于排线端子与第二排线夹204之间;插壳步骤一:第一排线夹203张开,由第二排线夹204定位排线,将胶壳201于排线202的端子端朝向排线202延伸方向位移,形成第一次软插入;插壳步骤二:第一排线夹203闭合以定位排线202,将胶壳201于排线202的端子端朝向排线延伸方向位移,形成第二次硬插入;如此,通过第一次软插入和第二次硬插入,实现排线端子插壳更加精准,避免对排线端子和/或胶壳造成损伤,降低了插壳不良率,提高了排线端子插壳组装质量。本实施例中,在插壳步骤二之后,第一排线夹203张开,同时,释放胶壳201,由第二排线夹204住排线向外旋转,再将第二排线夹204张开释放排线202,以将插壳后的排线下料(如图8所示),可以设置一个成品料盒,以用于承接收集第二排线夹204所释放掉落的排线。在前述预插壳、二次插壳步骤中,可以使胶壳一直处于震动状态,以对排线端子于胶壳内的位置进行微调,也就是,在预插壳、插壳过程中,都可以对排线端子起到校正作用,从而,进一步改善排线端子插壳质量;接下来,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介绍一种可以实现前述预插壳及二次插入式排线端子插壳方法的装置,当然,本专利技术中,着重强调该预插壳及二次插入式排线端子插壳方法,所能实现该种预插壳及二次插入式排线端子插壳方法的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胶壳旋转式排线端子预插壳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下步骤步骤一:将胶壳尾部的插端口斜向上放置;步骤二:将胶壳尾部的插端口的开口内底壁搭于排线端子的底部;步骤三:以胶壳尾部与排线端子的搭接部位作为旋转支点,将胶壳头部向上旋转,以使排线端子预插于胶壳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胶壳旋转式排线端子预插壳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下步骤步骤一:将胶壳尾部的插端口斜向上放置;步骤二:将胶壳尾部的插端口的开口内底壁搭于排线端子的底部;步骤三:以胶壳尾部与排线端子的搭接部位作为旋转支点,将胶壳头部向上旋转,以使排线端子预插于胶壳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壳旋转式排线端子预插壳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胶壳尾部的插端口是由水平方向旋转变换为斜向上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壳旋转式排线端子预插壳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胶壳是自下而上位移至排线端子的底部形成搭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胶壳旋转式排线端子预插壳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胶壳是水平位移至排线端子下方,再向上位移至排线端子的底部形成搭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胶壳旋转式排线端子预插壳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二之后,胶壳处于震动状态,以对排线端子于胶壳内的位置进行微调。6.一种胶壳旋转式排线端子预插壳装置,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应听杜昌发姚何郅进男李金华龙智辉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超日自动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