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内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8961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0 02: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坑内支撑结构,包括混凝土层和顶梁,混凝土层铺设在基坑的内部底面,顶梁位于混凝土层的上方,且顶梁安装在基坑的内部,所述混凝土层的上表面和顶梁的底面之间安装有多个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通过多个第二锁紧螺钉分别安装在顶梁的底面和混凝土层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槽,第二安装板的上表面安装有与安装槽位置对应的环形板,所述环形板通过多个第一锁紧螺钉与第二安装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不仅便于根据顶梁和混凝土层之间的高度进行调节,还对管件进行限位的同时转动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坑内支撑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基坑内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基坑是在基础设计位置按基底标高和基础平面尺寸所开挖的土坑由于基坑的深度不同,在对基坑内的顶梁进行支撑时,还需制定尺寸不同的钢管,从而影响工作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制定尺寸不同的钢管影响工作的效率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基坑内支撑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基坑内支撑结构,包括混凝土层和顶梁,混凝土层铺设在基坑的内部底面,顶梁位于混凝土层的上方,且顶梁安装在基坑的内部,所述混凝土层的上表面和顶梁的底面之间安装有多个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通过多个第二锁紧螺钉分别安装在顶梁的底面和混凝土层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槽,第二安装板的上表面安装有与安装槽位置对应的环形板,所述环形板通过多个第一锁紧螺钉与第二安装板连接,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底面设有螺管,使得螺管的底面沿着安装槽的内部底面转动,螺管的一端穿过环形板的内孔并延伸至环形板的上方,所述螺管的另一端安装有多个档块,档块的上表面与环形板的底面接触,所述螺管的一端内部螺纹来接有螺杆,螺杆的一端安装在第一安装板的底面。优选的,每个支撑机构上的档块至少设有两个并对称排列,且档块的上表面呈半圆球状。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板和安装在顶梁之间、第二安装板和混凝土层之间均设有橡胶垫。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基坑内支撑结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加入螺管和螺杆,用于根据顶梁和混凝土层之间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方便对顶梁进行支撑,提高顶梁的承压强度;通过加入挡块、安装槽、环形板和第一锁紧螺钉,不仅对管件起到限位的作用,还不影响管件的正常转动,便于工作人员的操作。本技术结构简单,不仅便于根据顶梁和混凝土层之间的高度进行调节,还便于工作人员的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基坑内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基坑内支撑结构的环形板和第二安装板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安装槽1、第一锁紧螺钉2、螺杆3、第一安装板4、环形板5、螺管6、第二安装板7、混凝土层8、档块9、第二锁紧螺钉10、顶梁11、橡胶垫1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显然,描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一种基坑内支撑结构,包括混凝土层8和顶梁11,混凝土层8铺设在基坑的内部底面,顶梁11位于混凝土层8的上方,且顶梁11安装在基坑的内部,混凝土层8的上表面和顶梁11的底面之间安装有多个支撑机构,支撑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板4和第二安装板7,第一安装板4和第二安装板7通过多个第二锁紧螺钉10分别安装在顶梁11的底面和混凝土层8的上表面,第一安装板4和安装在顶梁11之间、第二安装板7和混凝土层8之间均设有橡胶垫12,通过加入橡胶垫12,用于减少压力对该支撑机构部件的损坏,从而延长该支撑机构的使用寿命。第二安装板7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槽1,第二安装板7的上表面安装有与安装槽1位置对应的环形板5,环形板5通过多个第一锁紧螺钉2与第二安装板7连接,安装槽1的内部底面设有螺管6,使得螺管6的底面沿着安装槽1的内部底面转动,螺管6的一端穿过环形板5的内孔并延伸至环形板5的上方,螺管6的另一端安装有多个档块9,档块9的上表面与环形板5的底面接触,螺管6的一端内部螺纹来接有螺杆3,螺杆3的一端安装在第一安装板4的底面,每个支撑机构上的档块9至少设有两个并对称排列,且档块9的上表面呈半圆球状,挡块9与环形板5的作用是对螺管6起到限位的作用,而挡块9的上表面呈半圆球状,减少挡块9在环形板5底面转动时的摩擦力。工作原理:在根据顶梁和混凝土层之间的高度进行调节的过程中,转动螺管6,螺管6的底面在安装槽1的内部底面上进行转动,在转动螺管6时,由于螺杆3在螺管6内螺纹连接,从而使得螺杆3在螺管6内进行调节,改变了螺杆3和螺管6之间的长度。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坑内支撑结构,包括混凝土层(8)和顶梁(11),混凝土层(8)铺设在基坑的内部底面,顶梁(11)位于混凝土层(8)的上方,且顶梁(11)安装在基坑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层(8)的上表面和顶梁(11)的底面之间安装有多个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板(4)和第二安装板(7),所述第一安装板(4)和第二安装板(7)通过多个第二锁紧螺钉(10)分别安装在顶梁(11)的底面和混凝土层(8)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安装板(7)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槽(1),第二安装板(7)的上表面安装有与安装槽(1)位置对应的环形板(5),所述环形板(5)通过多个第一锁紧螺钉(2)与第二安装板(7)连接,所述安装槽(1)的内部底面设有螺管(6),使得螺管(6)的底面沿着安装槽(1)的内部底面转动,螺管(6)的一端穿过环形板(5)的内孔并延伸至环形板(5)的上方,所述螺管(6)的另一端安装有多个档块(9),档块(9)的上表面与环形板(5)的底面接触,所述螺管(6)的一端内部螺纹来接有螺杆(3),螺杆(3)的一端安装在第一安装板(4)的底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坑内支撑结构,包括混凝土层(8)和顶梁(11),混凝土层(8)铺设在基坑的内部底面,顶梁(11)位于混凝土层(8)的上方,且顶梁(11)安装在基坑的内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层(8)的上表面和顶梁(11)的底面之间安装有多个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板(4)和第二安装板(7),所述第一安装板(4)和第二安装板(7)通过多个第二锁紧螺钉(10)分别安装在顶梁(11)的底面和混凝土层(8)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安装板(7)的上表面开设有安装槽(1),第二安装板(7)的上表面安装有与安装槽(1)位置对应的环形板(5),所述环形板(5)通过多个第一锁紧螺钉(2)与第二安装板(7)连接,所述安装槽(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知联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