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雨水生态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384145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0 0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雨水生态利用系统,包含若干不同形式的低影响开发设施,主要有透水铺装、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渗井、湿塘、雨水湿地、蓄水池、雨水罐、调节塘、调节池、植草沟、渗管、植被缓冲带、初期雨水弃流设施、人工土壤渗滤;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多功能雨水生态利用系统,对雨水进行收集利用,既可缓解城市对自来水依赖,又能解决水源污染,最终达到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目的。另一方面,回用雨水在一定程度还可以做到城市区域自给自足,对于飞速发展的城市来说,尤其是城市不断扩张,而后续配套的管网无法跟上的时候,采用雨水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进一步说,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雨水生态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它不仅仅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并且大量用于农业,制造业,矿业,能源生产等,因此在水资源日益缺乏的今天,为了子孙后代,我们必须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来保护水资源,雨水既天然又取之不尽,因此将雨水作为一种资源回收利用,并且采用必要的雨水回收利用对于节约水资源是相当有益的,同样使用雨水更可以带来经济效益。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地区,水资源问题已日益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实现科学发展的目标,必须选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城市雨水资源化利用是解决城市水资源短缺、控制城市雨水径流污染,减少城市洪灾的有效途径,应将雨水利用与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城市防洪、生态环境的改善相结合,应坚持技术和非技术措施并重,工程性措施与非工程性措施并用的原则,因地制宜,择优选用,兼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标本兼治,促进城市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多功能雨水生态利用系统,其中,具体技术方案为:包括透水铺装透水铺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雨水生态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水铺装透水铺装按照面层材料不同可分为透水砖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和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嵌草砖、园林铺装中的鹅卵石、碎石铺装;透水铺装下一个系统是生物滞留设施;生物滞留设施指在地势较低的区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蓄渗、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生物滞留设施分为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和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按应用位置不同又称作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带、高位花坛、生态树池;生物滞留设施应满足以下要求:(1)对于污染严重的汇水区应选用植草沟、植被缓冲带或沉淀池等对径流雨水进行预处理,去除大颗粒的污染物并减缓流速;应采取弃流、排盐等措施防止融雪剂或石油类等高浓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雨水生态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水铺装透水铺装按照面层材料不同可分为透水砖铺装、透水水泥混凝土铺装和透水沥青混凝土铺装,嵌草砖、园林铺装中的鹅卵石、碎石铺装;透水铺装下一个系统是生物滞留设施;生物滞留设施指在地势较低的区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蓄渗、净化径流雨水的设施,生物滞留设施分为简易型生物滞留设施和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按应用位置不同又称作雨水花园、生物滞留带、高位花坛、生态树池;生物滞留设施应满足以下要求:(1)对于污染严重的汇水区应选用植草沟、植被缓冲带或沉淀池等对径流雨水进行预处理,去除大颗粒的污染物并减缓流速;应采取弃流、排盐等措施防止融雪剂或石油类等高浓度污染物侵害植物;(2)屋面径流雨水可由雨落管接入生物滞留设施,道路径流雨水可通过路缘石豁口进入,路缘石豁口尺寸和数量应根据道路纵坡等经计算确定;(3)生物滞留设施应用于道路绿化带时,若道路纵坡大于1%,应设置挡水堰/台坎,以减缓流速并增加雨水渗透量;设施靠近路基部分应进行防渗处理,防止对道路路基稳定性造成影响;(4)生物滞留设施内应设置溢流设施,可采用溢流竖管、盖篦溢流井或雨水口等,溢流设施顶一般应低于汇水面100mm;(5)生物滞留设施宜分散布置且规模不宜过大,生物滞留设施面积与汇水面面积之比一般为5%-10%;(6)复杂型生物滞留设施结构层外侧及底部应设置透水土工布,防止周围原土侵入,如经评估认为下渗会对周围建筑物造成塌陷风险,或者拟将底部出水进行集蓄回用时,可在生物滞留设施底部和周边设置防渗膜;(7)生物滞留设施的蓄水层深度应根据植物耐淹性能和土壤渗透性能来确定,一般为200-300mm,并应设100mm的超高;换土层介质类型及深度应满足出水水质要求,还应符合植物种植及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要求;为防止换土层介质流失,换土层底部一般设置透水土工布隔离层,也可采用厚度不小于100mm的砂层代替;砾石层起到排水作用,厚度一般为250-300mm,可在其底部埋置管径为100-150mm的穿孔排水管,砾石应洗净且粒径不小于穿孔管的开孔孔径;为提高生物滞留设施的调蓄作用,在穿孔管底部可增设一定厚度的砾石调蓄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雨水生态利用系统,其特征在于:生物滞留设施下一个系统是渗透塘:渗透塘是一种用于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的洼地,具有一定的净化雨水和削减峰值流量的作用;渗透塘应满足以下要求:(1)渗透塘前应设置沉砂池、前置塘等预处理设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燕飞王洁许文强姜建张美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园林绿化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