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昌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水源地保护区公路径流自循环净化应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380322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9 22: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源地保护区公路径流自循环净化应急系统。包括初期沉淀池、沸石吸附池、深度净化池,所述初期沉淀池、沸石吸附池和深度净化池依次串联连通;所述初期沉淀池上设有路面径流进水管和初期沉淀池出水口,所述路面径流进水管与排水边沟连通,其前端设有格栅井和循环井。所述沸石吸附池上设有沸石吸附池出水口,其内铺设一定厚度的沸石;所述深度净化池上设有深度进化池出水管,其底部种植水生生态植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公路径流自循环净化应急系统结构完整,使用方便,能根据现实情况将前期径流、后期径流以及泄露的有毒有害液体及时处治,充分增强水源地保护区抵御风险的能力。

An Emergency System of Highway Runoff Self-circulation Purification in Water Source Reserv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particular to an emergency system for highway runoff self-circulation purification in a water source protection area. Including initial precipitation pool, zeolite adsorption pool and deep purification pool, the initial precipitation pool, zeolite adsorption pool and deep purification pool are connected in series in turn; the initial precipitation pool is provided with road runoff inlet pipe and initial precipitation pool outlet, the road runoff inlet pipe is connected with drainage side ditch, and the front end is provided with grille well and circulation well. The zeolite adsorption pool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outlet of the zeolite adsorption pool, in which a certain thickness of zeolite is laid, and a water outlet pipe of the deep evolution pool is arranged on the deep purification pool, and aquatic ecological plants are planted at the bottom. The highway runoff self-circulation purification emergency system of the invention has complet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use, can timely treat pre-runoff, post-runoff and leaked toxic and harmful liquid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fully enhance the ability of the water source protection area to resist risk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源地保护区公路径流自循环净化应急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保
,尤其涉及一种水源地保护区公路径流自循环净化应急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公路建设规模的快速增长,公路对周边环境的干扰程度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特别是高等级公路在跨越水源地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时,确保水环境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大量研究资料表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在路面遗留大量的污染物,其中废气类、油污类以及重金属类为主要污染源,若路面径流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周围水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同时,若运载各类危险品的车辆发生意外事故将有毒有害物质泄漏到保护区水域,更是一种无法估量的破坏。因此,在交通建设网不断发展的同时,必须对水源地保护区周边的路面径流进行有效处治,使水质指标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Ⅲ类的排放标准,有效降低公路交通运营对水源地保护区的破坏。目前,对于公路径流的污染机理与处治,我国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针对公路径流自循环净化应急系统的研究较少,尤其是针对水源地保护区等排放标准有严格要求区域的公路径流自循环净化应急系统几乎空白。鉴于以上原因,亟待设计一种水源地保护区公路径流自循环净化应急系统,以解决水资源再利用与提高水源地保护区应急能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水源地保护区公路径流自循环净化应急系统。为了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水源地保护区公路径流自循环净化应急系统,包括初期沉淀池1、沸石吸附池2、深度净化池3,所述初期沉淀池1、沸石吸附池2和深度净化池3依次串联连通;所述初期沉淀池1上设有路面径流进水管5和初期沉淀池出水口12,所述路面径流进水管5与排水边沟28连通,其前端设有格栅井6和循环井8。所述沸石吸附池2上设有沸石吸附池出水口15,其内铺设一定厚度的沸石23;所述深度净化池3上设有深度进化池出水管18,其底部种植水生生态植物27。所述初期沉淀池1一侧设置有调节-应急池4,所述调节-应急池4上设有调节-应急池进水管19以及调节-应急池出水管21,所述调节-应急池进水管19与排水边沟28连通。所述格栅井6上设有格栅板7;所述格栅井6与循环井8之间设置有溢流堰9。所述深度净化池3内设有多个导流墙16,所述导流墙16交错分布将深度净化池3分隔成来回弯曲的腔体,所述深度进化池出水管18内侧的深度净化池3内设置有碎石挡板17。所述碎石挡板17与深度进化池出水管18之间的深度净化池3侧壁上设置有电动压力细管10,所述电动压力细管10另一侧与循环井8连通。所述深度净化池3底部铺设的沸石23依次为粗石层24、石仔层25、石米层26,所述石米层26上种植有水生生态植物27。所述初期沉淀池1底部设有集砂槽11,所述集砂槽11为底部窄开口宽的槽体。所述沸石吸附池2内设有阀门井13和双向放空阀14;所述沸石吸附池2侧壁上设置有沸石吸附池最高水位线22。所述调节-应急池4上设有阀门20,阀门20正常状态为开启状态,应急状态下为闭合状态。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的公路径流自循环净化应急系统结构完整,使用方便,能根据现实情况将前期径流、后期径流以及泄露的有毒有害液体及时处治,充分增强水源地保护区抵御风险的能力。2:本专利技术将初期沉淀池、沸石吸附池以及深度净化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净化程度高,环保效果好。3:本专利技术中初期沉淀池前端设有格栅井,可对路面径流中较大固体杂质起过滤作用,同时减少因水体快速流动导致冲击反浊现象。4:本专利技术中格栅井与循环井以溢流堰连通,可使循环井中水均匀溢出到格栅井中进行循环净化,有效确保出水水质的可靠性。5:本专利技术中,集砂槽可对径流中存在的较小固体杂质起收集聚拢作用,同时方便清洗人员清洗运出。6:本专利技术中所使用的沸石经过处理可以循环使用。7:本专利技术中,导流墙沿沸石吸附池出水口方向均匀布置,可以改变径流在深度净化池中的流经,延长径流的净化时间,同时方便养护人员对水生生态植物的更新养护。8:本专利技术中,碎石挡板可有效阻止碎石因水体流动而不断迁移、堵塞深度净化池出水管的现象。9:本专利技术中,电动压力细管可以克服一定的水压障碍,将水有序的压入循环井中等待再次循环。10:本专利技术中调节-应急池相对独立,一池两用,既能快速处理后期径流,减小径流处理负荷,又能储存应急状态下泄露的有毒有害液体,防止其进一步扩散污染水源地保护区。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案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一种水源地保护区公路径流自循环净化应急系统平面布置图;图2为图1Ⅰ-Ⅰ截面的剖面图;图3为图1Ⅱ-Ⅱ截面的剖面图;图4为图1Ⅲ-Ⅲ截面的剖面图;图5为部分路面排水边沟示意图。在图中:1为初期沉淀池,2为沸石吸附池,3为深度净化池,4为调节-应急池,5为路面径流进水管,6为格栅井,7为格栅板,8为循环井,9为溢流堰,10为电动压力细管,11为集砂槽,12为初期沉淀池出水口,13为阀门井,14为双向放空阀,15为沸石吸附池出水口,16为导流墙,17为碎石挡板,18为深度净化池出水管,19为调节-应急池进水管,20为阀门,21为调节-应急池出水管,22为沸石吸附池最高水位线,23为沸石,24为粗石层,25为石仔层,26为石米层,27为水生生态植物,28为排水边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5。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源地保护区公路径流自循环净化应急系统,包括初期沉淀池1、沸石吸附池2、深度净化池3,所述初期沉淀池1、沸石吸附池2和深度净化池3依次串联连通;所述初期沉淀池1上设有路面径流进水管5和初期沉淀池出水口12,所述路面径流进水管5与排水边沟28连通,其前端设有格栅井6和循环井8。所述沸石吸附池2上设有沸石吸附池出水口15,其内铺设一定厚度的沸石23;所述深度净化池3上设有深度进化池出水管18,其底部种植水生生态植物27。所述初期沉淀池1一侧设置有调节-应急池4,所述调节-应急池4上设有调节-应急池进水管19和调节-应急池出水管21,所述调节-应急池进水管19与排水边沟28连通。所述格栅井6上设有格栅板7;所述格栅井6与循环井8之间设置有溢流堰9。所述深度净化池3内设有多个导流墙16,所述导流墙16交错分布将深度净化池3分隔成来回弯曲的腔体,所述深度进化池出水管18内侧的深度净化池3内设置有碎石挡板17。所述碎石挡板17与深度进化池出水管18之间的深度净化池3侧壁上设置有电动压力细管10,所述电动压力细管10另一侧与循环井8连通。所述深度净化池3底部铺设的沸石23依次为粗石层24、石仔层25、石米层26,所述石米层26上种植有水生生态植物27。所述初期沉淀池1底部设有集砂槽11,所述集砂槽11为底部窄开口宽的槽体。所述沸石吸附池2内设有阀门井13和双向放空阀14;所述沸石吸附池2侧壁上设置有沸石吸附池最高水位线22。所述调节-应急池4上设有阀门20,阀门20正常状态为开启状态,应急状态下为闭合状态。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水源地保护区公路径流自循环净化应急系统,包括初期沉淀池1、沸石吸附池2、深度净化池3以及调节-应急池4。各池深度相同但其设计的出水口深度不同,初期沉淀池出水口12、沸石吸附池出水口15、深度净化池出水管1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源地保护区公路径流自循环净化应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初期沉淀池(1)、沸石吸附池(2)、深度净化池(3),所述初期沉淀池(1)、沸石吸附池(2)和深度净化池(3)依次串联连通;所述初期沉淀池(1)上设有路面径流进水管(5)和初期沉淀池出水口(12),所述路面径流进水管(5)与排水边沟(28)连通,其前端设有格栅井(6)和循环井(8);所述沸石吸附池(2)上设有沸石吸附池出水口(15),其内铺设一定厚度的沸石(23);所述深度净化池(3)上设有深度进化池出水管(18),其底部种植水生生态植物(2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源地保护区公路径流自循环净化应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初期沉淀池(1)、沸石吸附池(2)、深度净化池(3),所述初期沉淀池(1)、沸石吸附池(2)和深度净化池(3)依次串联连通;所述初期沉淀池(1)上设有路面径流进水管(5)和初期沉淀池出水口(12),所述路面径流进水管(5)与排水边沟(28)连通,其前端设有格栅井(6)和循环井(8);所述沸石吸附池(2)上设有沸石吸附池出水口(15),其内铺设一定厚度的沸石(23);所述深度净化池(3)上设有深度进化池出水管(18),其底部种植水生生态植物(2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源地保护区公路径流自循环净化应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期沉淀池(1)一侧设置有调节-应急池(4),所述调节-应急池(4)上设有调节-应急池进水管(19)以及调节-应急池出水管(21),所述调节-应急池进水管(19)与排水边沟(28)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源地保护区公路径流自循环净化应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井(6)上设有格栅板(7);所述格栅井(6)与循环井(8)之间设置有溢流堰(9)。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源地保护区公路径流自循环净化应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深度净化池(3)内设有多个导流墙(16),所述导流墙(16)交错分布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钦张安邹云朋万子欣钟亮根欧阳二明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