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科医用单臂或双臂机械吊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75866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9 2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外科医用单臂或双臂机械吊塔,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塔体;塔体为正六棱柱结构;塔体的一端通过固定筒与第一悬臂组件连接;塔体的第一侧面通过第一固定座和第二悬臂组件与手术用显微镜活动连接;塔体的第二侧面通过第二固定座和第三悬臂组件与显示器活动连接;塔体的第三侧面通过第三固定座和第四悬臂组件与摄像机活动连接;塔体的第四侧面通过固定支架与输液架贯穿连接;塔体的第五侧面设置有若干电源插座;塔体的第六侧面固定有若干承载平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采用正六棱柱塔体结构,通过在塔体的各侧面设置不同的配件组合方式,并且设置塔体把手,提高了塔体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能。

A single-arm or double-arm mechanical suspension tower for surgeon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ingle-arm or double-arm mechanical suspension tower for surgical medicine,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edical devices. The utility model comprises a tower body; the tower body is a hexagonal prism structure; one end of the tower body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antilever component through a fixed cylinder; the first side of the tower body is movably connected with the operating microscope through the first fixed seat and the second cantilever component; the second side of the tower body is movably connected with the display through the second fixed seat and the third cantilever component; and the third side of the tower body is movably connected with the display through the third fixed seat. The fourth side of the tower body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fusion frame through a fixed bracket; the fifth side of the tower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number of power sockets; and the sixth side of the tower body is fixed with a number of bearing platforms. The utility model improves the use efficiency and safety performance of the tower body by adopting the structure of a regular hexagonal prism tower body, setting different combination modes of accessories on each side of the tower body and setting the handle of the tower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科医用单臂或双臂机械吊塔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外科医用单臂或双臂机械吊塔。
技术介绍
吊塔是医院现代化手术室必不可少的供气医疗设备,主要用于手术室供氧、吸引、压缩空气、氮气等医用气体的终端转接;同时它也是一种供电设备,可以为手术室中的诸多电气设备供电。它将气口、电口集于一体,能帮助医生更好的工作,保持手术室、病房的清洁。产品的主要优点:由电机控制设备平台的升降,安全、可靠;平衡式设计保证设备平台的水平,保证设备的安全;电机的驱动保证设备快速、有效地运作;坚实的设计制造与可使用标准消毒剂清洗的复合材料表面,可完全杜绝污染等。目前的外科手术用吊塔多数采用通用型吊塔,没有专门针对的吊塔,通用型吊塔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现代手术的需要,急需设计一系列能满足现代外科手术需要的吊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科医用单臂或双臂机械吊塔,通过采用正六棱柱塔体结构,通过在塔体的各侧面设置不同的配件组合方式,其中包括手术用显微镜、摄像机、显示器、护理柜、输液架、承载平台、气体终端、电源插座,并且设置塔体把手,提高了吊塔的使用效率和安全性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为一种外科医用单臂或双臂机械吊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一端连接固定筒;所述固定筒一端连接第一悬臂组件;所述塔体为正六棱柱结构;所述塔体的第一侧面设置有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为圆柱体;所述第一固定座一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悬臂组件;所述第二悬臂组件包括若干活动臂和活动关节;所述第二悬臂组件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手术用显微镜;所述塔体的第一侧面还设置有若干内腔式护理柜;所述塔体的第二侧面设置有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一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悬臂组件;所述第三悬臂组件包括若干节活动臂和活动关节;所述第三悬臂组件末端活动连接有显示器;所述塔体的第二侧面还设置有若干气体终端;所述塔体的第三侧面设置有第三固定座;所述第三固定座一表面固定连接有第四悬臂组件;所述第四悬臂组件包括若干节活动臂和活动关节;所述第四悬臂组件的末端活动连接摄像机;所述塔体的第四侧面设置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架包括若干横杆,横杆一端焊接在塔体的第四侧面上;所述横杆一表面开有贯通孔,贯通孔贯穿连接输液架;所述塔体的第五侧面设置有若干电源插座;所述塔体的第六侧面固定连接有若干承载平台;所述塔体的每一侧面还设置有把手。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悬臂组件为单臂或双臂形式。进一步地,所述手术用显微镜的调节角度在0~360°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器的调节角度在0~180°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摄像机的调节角度在0~90°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护理柜位于第一固定座的下方。进一步地,所述气体终端位于第二固定座的下方。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采用正六棱柱塔体结构,通过在塔体的各侧面设置不同的配件组合方式,其中包括手术用显微镜、摄像机、显示器、护理柜、输液架、承载平台、气体终端、电源插座,并且设置塔体把手,具有结构调整方便,应用范围灵活,塔体的使用效率高和安全性能佳的特点。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图1的上视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图;图4为图3的上视图;图5为图3的左右二等轴测图;图6为图3的后视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第一悬臂组件,2-塔体,3-手术用显微镜,4-显示器,5-摄像机,6-输液架,7-承载平台,8-气体终端,9-电源插座,201-把手,301-第二悬臂组件,302-第一固定座,401-第二悬臂组件,402-第二固定座,501-第三悬臂组件,502-第三固定座,601-固定支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一端”、“表面”、“侧面”、“末端”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组件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请参阅图1-6所示,本技术为一种外科医用单臂或双臂机械吊塔,包括塔体2;塔体2一端连接固定筒101;固定筒101一端连接第一悬臂组件1;塔体2为正六棱柱结构;塔体2的第一侧面设置有第一固定座302,第一固定座302为圆柱体,第一固定座302一表面边缘开有若干第一螺纹孔,通过螺丝与塔体2固定;第一固定座302一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悬臂组件301;第二悬臂组件301由若干活动臂和活动关节组成,第二悬臂组件301末端活动连接有手术用显微镜3;塔体2的第一侧面还设置有若干内腔式护理柜10;塔体2的第二侧面设置有第二固定座402;第二固定座402为圆柱体,第二固定座402一表面边缘开有若干第二螺纹孔,通过螺丝与塔体2固定,第二固定座402一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悬臂组件401;第三悬臂组件401由若干活动臂和活动关节组成;第三悬臂组件401末端活动连接有显示器4;塔体2的第二侧面还设置有若干气体终端8;塔体2的第三侧面设置有第三固定座502;第三固定座502为圆柱体,第三固定座502一表面边缘开有若干第三螺纹孔,通过螺丝与塔体2固定,第三固定座502一表面固定连接有第四悬臂组件501;第四悬臂组件501由若干活动臂和活动关节组成,第四悬臂组件501的末端活动连接摄像机5;塔体2的第四侧面设置有固定支架601,固定架601由若干横杆组成,横杆一端焊接在塔体2的第四侧面,固定支架601的横杆一表面开有贯通孔,贯通孔贯穿连接输液架6;塔体2的第五侧面设置有若干电源插座9;塔体2的第六侧面固定连接有若干承载平台7;塔体2的每一侧面还设置有把手201。在手术过程中,先通过第一悬臂组件1将塔体2调整到合适的位置,再通过把手201将塔体2的各侧面旋转到合适的位置;利用第二悬臂组件301的悬臂和关节配合,将手术用显微镜3调到合适的手术观察位置;利用第三悬臂组件401的悬臂和关节,将显示器4调到合适的观察角度;利用第四悬臂组件501的悬臂和关节,将摄像机5调到合适的摄像角度;利用固定支架601和输液架6之间的旋转与配合,将输液架6调到合适的输液角度。其中,第一悬臂组件1为单臂或双臂形式。其中,手术用显微镜3的调节角度在0~360°之间。其中,显示器4的调节角度在0~180°之间。其中,摄像机5的调节角度在0~90°之间。其中,护理柜10位于第一固定座302的下方。其中,气体终端8位于第二固定座402下方。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科医用单臂或双臂机械吊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2);所述塔体(2)一端连接固定筒(101);所述固定筒(101)一端连接第一悬臂组件(1);所述塔体(2)为正六棱柱结构;所述塔体(2)的第一侧面设置有第一固定座(302);所述第一固定座(302)为圆柱体;所述第一固定座(302)一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悬臂组件(301);所述第二悬臂组件(301)包括若干活动臂和活动关节;所述第二悬臂组件(301)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手术用显微镜(3);所述塔体(2)的第一侧面还设置有若干内腔式护理柜(10);所述塔体(2)的第二侧面设置有第二固定座(402);所述第二固定座(402)一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悬臂组件(401);所述第三悬臂组件(401)包括若干节活动臂和活动关节;所述第三悬臂组件(401)末端活动连接有显示器(4);所述塔体(2)的第二侧面还设置有若干气体终端(8);所述塔体(2)的第三侧面设置有第三固定座(502);所述第三固定座(502)一表面固定连接有第四悬臂组件(501);所述第四悬臂组件(501)包括若干节活动臂和活动关节;所述第四悬臂组件(501)的末端活动连接摄像机(5);所述塔体(2)的第四侧面设置有固定支架(601);所述固定支架(601)包括若干横杆,横杆一端焊接在塔体(2)的第四侧面上;所述横杆一表面开有贯通孔,贯通孔贯穿连接输液架(6);所述塔体(2)的第五侧面设置有若干电源插座(9);所述塔体(2)的第六侧面固定连接有若干承载平台(7);所述塔体(2)的每一侧面还设置有把手(20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科医用单臂或双臂机械吊塔,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2);所述塔体(2)一端连接固定筒(101);所述固定筒(101)一端连接第一悬臂组件(1);所述塔体(2)为正六棱柱结构;所述塔体(2)的第一侧面设置有第一固定座(302);所述第一固定座(302)为圆柱体;所述第一固定座(302)一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悬臂组件(301);所述第二悬臂组件(301)包括若干活动臂和活动关节;所述第二悬臂组件(301)的末端固定连接有手术用显微镜(3);所述塔体(2)的第一侧面还设置有若干内腔式护理柜(10);所述塔体(2)的第二侧面设置有第二固定座(402);所述第二固定座(402)一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悬臂组件(401);所述第三悬臂组件(401)包括若干节活动臂和活动关节;所述第三悬臂组件(401)末端活动连接有显示器(4);所述塔体(2)的第二侧面还设置有若干气体终端(8);所述塔体(2)的第三侧面设置有第三固定座(502);所述第三固定座(502)一表面固定连接有第四悬臂组件(501);所述第四悬臂组件(501)包括若干节活动臂和活动关节;所述第四悬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惠荣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和尔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