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针管上的取样槽具有双侧槽口的活检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375652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9 2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切割式活检装置。目的是提供一种取样槽在内针管上且双侧开槽的活检装置,该装置取样准确,可取得体积更大的组织样本,并且取样安全性更高。技术方案是:内针管上的取样槽具有双侧槽口的活检装置,包括内针管以及包覆在内针管外表面且可沿着内针管轴线滑动的外套管;所述内针管的前端带有针尖,位于针尖后方的内针管部位设置有容纳活检组织的取样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尖对称于内针管轴线布置;所述内针管具有圆柱形管壁;所述取样槽设置有对称于内针管轴线布置的两个槽口且两个槽口相互贯通。

A biopsy device with bilateral grooves in the sampling groove on the inner needle tub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cutting biopsy device. The purpose is to provide a biopsy device with a sampling trough on the inner needle tube and a slot on both sides. The device is accurate in sampling, can obtain larger tissue samples, and has higher sampling safety. The technical scheme is that the sampling groove on the inner needle tube has a biopsy device with bilateral grooves, including an inner needle tube and an outer sleeve enclosed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inner needle tube and sliding along the axis of the inner needle tube; the front end of the inner needle tube has a needle tip, and a sampling groove for biopsy tissue is arranged at the inner needle tube position behind the needle tip; the needle tip is symmetrical to the axis distribution of the inner needle tube. The inner needle tube has a cylindrical tube wall, and the sampling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two grooves symmetrically arranged on the axis of the inner needle tube and the two grooves are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针管上的取样槽具有双侧槽口的活检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切割式活检装置,具体是一种带有双侧槽取样内针管及配套外针管的活检装置。
技术介绍
活体组织检查(biopsy)简称“活检”,亦称外科病理学检查,简称“外检”;是指应诊断、治疗的需要,从患者体内切取、钳取或穿刺等取出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的技术。现在业内常采用一次性活检装置或一次性活检针配套复用型活检装置,用于从肝、肾、前列腺、乳房、脾、淋巴结等软组织或各种软组织瘤中获得活检组织。一次性活检装置或一次性活检针配套复用型活检装置的取样部分全部采用单侧取样槽设计,医学上统称为侧槽切割式活检装置。在活检取样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取样偏离病灶取样失败的情况。同时,因为采用实心内针杆且单侧开槽的模式,需留有较厚材料作为强度支撑,减少取样槽空间。且内针尖斜面很长,针尖距取样槽距离远,穿透病灶后对病灶后方组织损伤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取样槽在内针管上且双侧开槽的活检装置,该装置取样准确,可取得体积更大的组织样本,并且取样安全性更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内针管上的取样槽具有双侧槽口的活检装置,包括内针管以及包覆在内针管外表面且可沿着内针管轴线滑动的外套管;所述内针管的前端带有针尖,位于针尖后方的内针管部位设置有容纳活检组织的取样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尖对称于内针管轴线布置;所述内针管具有圆柱形管壁;所述取样槽设置有对称于内针管轴线布置的两个槽口且两个槽口相互贯通。所述外套管的前端带有对称分布且与内针管的取样槽一一对应的2个刃口,以与取样槽配合进行组织切割。所述内针管的针尖至取样槽距离为2-7mm。由于内针管采用对称的针尖,可准确瞄准病灶,配合对称双侧槽口的取样槽,可防止穿刺时因结构不对称发生的弯曲;并且内针管采用圆柱形管壁支撑,比实心半侧性支撑占有更小的横截面积,提供更大的取样槽空间。内针管的针尖采用对称结构,明显减少了针尖至取样槽距离,可显著减少对组织的损伤,提高取样安全性。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取样准确,可取得体积更大的组织样本,并可减少针尖至取样槽距离,取样安全性得到显著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现有活检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B-B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之一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之一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实施例之一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实施例之一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0是实施例之二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11是实施例之二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12是实施例之二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13是实施例之二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4是实施例之三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15是实施例之三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16是实施例之三的右视结构示意图。图17是实施例之三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如图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活检装置,包括内针管12以及包覆在内针管外表面且可沿着内针管轴线滑动的外套管14;所述内针管的前端带有针尖11,位于针尖后方的内针管部位上设置有容纳活检组织的取样槽13;以上结构与现有的活检装置雷同。本技术的改进,是将内针管前端的针尖对称于内针管轴线布置;所述内针管具有圆柱形管壁;所述取样槽设置有对称于内针管轴线布置的两个槽口(即在圆柱形管壁上对称布置两个槽口),并且两个槽口相互贯通。外套管的前端带有对称分布且与内针管的取样槽一一对应的2个刃口15,以利于与取样槽配合进行组织切割。以上内针管针尖结构可以有三种实现方式(详见图6-图9、图10-图13、图14-图17)。实施例之一如图6-图9所示,具有对称的切面31和32;同时,在切面32一侧具有2个较小的辅助面33、34,为4面型针尖。实施例之二如图10-图13所示,具有对称的切面42和44;同时,在切面42一侧具有2个较小的辅助面41、43,在切面44一侧具有2个较小的辅助面45、46;为6面型针尖。实施例之三如图14-图17所示,具有对称的弧形切面51和52,为2面型针尖。作为推荐,所述内针管的针尖至取样槽距离为2-7mm,与现有活检装置的内针管比较,距离缩短40%以上。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所述活检装置,由内针管12在针尖11引导下先行穿刺,穿透病灶后,样本组织进入圆柱形的取样槽13中,再由外套管14在刃口15的作用下切割样本组织,直至外套管14完全覆盖取样槽13;对样本组织完全离断,完成活检取样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内针管上的取样槽具有双侧槽口的活检装置,包括内针管(12)以及包覆在内针管外表面且可沿着内针管轴线滑动的外套管(14);所述内针管的前端带有针尖(11),位于针尖后方的内针管部位设置有容纳活检组织的取样槽(13);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尖对称于内针管轴线布置;所述内针管具有圆柱形管壁;所述取样槽设置有对称于内针管轴线布置的两个槽口且两个槽口相互贯通。

【技术特征摘要】
1.内针管上的取样槽具有双侧槽口的活检装置,包括内针管(12)以及包覆在内针管外表面且可沿着内针管轴线滑动的外套管(14);所述内针管的前端带有针尖(11),位于针尖后方的内针管部位设置有容纳活检组织的取样槽(13);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尖对称于内针管轴线布置;所述内针管具有圆柱形管壁;所述取样槽设置有对称于内针管轴线布置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涛马雅军刘鹏程水少青方青
申请(专利权)人:万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