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禧梅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医疗骨科病人的颈椎牵引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7240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9 1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医疗的牵引床,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医疗骨科病人的颈椎牵引床。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骨科病人能够自己进行牵引、能够自行掌握牵引力度、牵引效果好的用于医疗骨科病人的颈椎牵引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医疗骨科病人的颈椎牵引床,包括有底座、第一大支撑板、第二大支撑板、第一床板、挡板、托板、大齿板、大齿轮、大旋转轴、蜗轮、蜗杆等;第一大支撑板和第二大支撑板均位于底座的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用于医疗骨科病人的颈椎牵引床,骨科病人能够自己进行牵引,能够自行掌握牵引力度,防止在牵引操作中用力不足或用力过度,牵引效果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利于病人的治疗和康复,容易生产制造。

A cervical traction bed for orthopaedic patient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traction bed for medical treatment, in particular to a cervical vertebra traction bed for medical orthopaedic patients. The technical problem to be solved is to provide a cervical traction bed for orthopaedic patients, which can carry out traction by themselves, master traction strength by itself and have good traction effect.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invention is: a cervical traction bed for medical orthopaedic patients, including a base, a first supporting plate, a second supporting plate, a first bed plate, a baffle, a bracket, a big tooth plate, a big gear, a large rotating shaft, a worm wheel, a worm, etc. The first supporting plate and the second supporting plate are located above the base. The cervical vertebra traction bed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is used for medical orthopaedic patients. The orthopaedic patients can tract by themselves, master traction strength by themselves, prevent underexertion or overexertion in traction operation, have good traction effect,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use, benefit patients'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and are easy to manufa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医疗骨科病人的颈椎牵引床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医疗的牵引床,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医疗骨科病人的颈椎牵引床。
技术介绍
医疗是指疾病的治疗,骨科主要研究骨骼肌肉系统的解剖,生理与病理,运用药物、手术及物理方法保持和发展,对颈椎出现问题的骨科病人进行治疗时,医生经常使用牵引床对骨科病人的颈椎进行牵引,从而利用牵拉力与反牵拉力作用于骨科病人的颈椎,通过向相反方向的牵拉来达到治疗骨科病人颈椎的目的,但是现有的牵引床只能由医护人员进行操作,骨科病人自身无法进行操作,从而导致医护人员在牵引操作中用力不足或用力过度,不但无法达到治疗目的,甚至对病人造成伤害,牵引效果差,不利于病人的治疗和康复,不利于医疗工作的开展和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的牵引床只能由医护人员进行操作,骨科病人自身无法进行操作,从而导致医护人员在牵引操作中用力不足或用力过度,不但无法达到治疗目的,甚至对病人造成伤害,牵引效果差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骨科病人能够自己进行牵引、能够自行掌握牵引力度、牵引效果好的用于医疗骨科病人的颈椎牵引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医疗骨科病人的颈椎牵引床,包括有底座、第一大支撑板、第二大支撑板、第一床板、挡板、托板、大齿板、大齿轮、大旋转轴、蜗轮、蜗杆、连接轴、第一轴承座、旋转轮、第二轴承座、大滑块、大滑轨、大矩形导向杆、大支架、大弹簧、大矩形导向套、第二床板、推杆、长导向杆、顶板、升降板、定位螺杆、拉簧、连接块和橡胶压板,第一大支撑板和第二大支撑板均位于底座的上方,第一大支撑板和第二大支撑板均与底座相连接,第二大支撑板位于第一大支撑板的右侧,第一床板位于第一大支撑板和第二大支撑板的上方,第一大支撑板和第二大支撑板均与第一床板相连接,挡板位于第一床板的右侧,挡板与第一床板相接触,挡板的左侧壁开有第一弧形槽,挡板为前后对称式设置,托板位于挡板的下方,托板与挡板相连接,大齿板位于托板的下方,大齿板与托板相连接,大齿板的下端与底座相接触,大齿轮位于第二大支撑板的前方,大齿轮位于大齿板的左侧,大齿轮与大齿板相啮合,大旋转轴的前端与大齿轮相连接,大旋转轴与第二大支撑板设置为转动连接,蜗轮位于第二大支撑板的后方,蜗轮与大旋转轴的后端相连接,蜗杆位于蜗轮的左侧,蜗杆与蜗轮相啮合,蜗杆与连接轴相连接,第一轴承座位于蜗杆的上方,第一轴承座内的轴承与连接轴设置为过盈连接,第一轴承座的前侧壁与第二大支撑板的后侧壁相连接,旋转轮位于第一轴承座的上方,旋转轮与连接轴的上端相连接,第二轴承座位于蜗杆的下方,第二轴承座内的轴承与连接轴设置为过盈连接,第二轴承座的前侧壁与第二大支撑板的后侧壁相连接,大滑块位于大齿板的右侧,大滑块与大齿板的上部相连接,大滑轨位于大滑块的右侧,大滑块与大滑轨滑动连接,大滑轨的下端与底座的顶部相连接,大矩形导向杆的左端与大滑轨右侧壁的上端相连接,大支架位于大矩形导向杆的右侧,大支架的底部与底座顶部的右端相连接,大支架左侧壁的上部与大矩形导向杆的右端相连接,大弹簧套在大矩形导向杆上,大矩形导向套位于大弹簧的左侧,大矩形导向套滑动式套在大矩形导向杆上,大弹簧位于大矩形导向套与大支架之间,第二床板位于大矩形导向套的上方,第二床板与大矩形导向套相连接,第二床板位于挡板的右侧,第二床板与挡板相接触,第二床板顶部的左侧开有小弧形槽,第二床板的两侧前后对称式设置有推杆,推杆与第二床板的右部相连接,长导向杆的下端与第二床板顶部的右端相连接,顶板底部的右端与长导向杆的上端相连接,升降板位于顶板的下方,升降板的右部开有大导向孔,长导向杆位于大导向孔内,升降板的右侧壁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杆,定位螺杆与长导向杆相接触,拉簧位于顶板与升降板之间,顶板和升降板均与拉簧相连接,连接块的顶部与升降板底部的左侧相连接,连接块的底部连接有橡胶压板,橡胶压板的底部开有第二弧形槽,橡胶压板位于小弧形槽的上方。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拉线、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限位板和拉环,拉线位于大矩形导向杆的下方,拉线位于第二大支撑板的前方,拉线的一端与大矩形导向套的右侧壁相连接,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均位于大支架的前方,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均与大支架转动连接,第二滑轮位于第一滑轮的下方,第二大支撑板的左侧壁连接有第三滑轮,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和第三滑轮均与拉线滑动连接,限位板位于第三滑轮的上方,限位板的右端与第二大支撑板的左侧壁相连接,限位板的左部开有上下贯穿的导线孔,拉线穿过导线孔,拉环位于限位板的上方,拉环与拉线的另一端相连接。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L形板、销杆、小导向杆、棘块、小弹簧和棘板,L形板的顶部与大矩形导向套底部的右端相连接,L形板的右部开有左右贯穿的第一销孔,销杆位于第一销孔内,L形板的左部开有上下贯穿的小导向孔,小导向杆位于小导向孔内,小导向杆的下端连接有棘块,小导向杆的上部开有左右贯穿的第二销孔,第二销孔与第一销孔相对应,小弹簧位于L形板与棘块之间,小弹簧套在小导向杆上,棘板位于大支架与大滑轨之间,大支架和大滑轨均与棘板相连接,棘板位于棘块的下方,棘板与棘块相配合。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隔离缸、盖板和长弹簧,隔离缸放置在底座上,盖板位于隔离缸的上方,盖板与隔离缸相接触,盖板的左端与第一大支撑板右侧壁的上部设置为铰接连接,长弹簧位于盖板与第一床板之间,盖板和第一床板均与长弹簧相连接。作为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有万向轮、滚轮、小压板、长螺杆和固定板,底座的底部连接有万向轮和滚轮,滚轮位于万向轮的右侧,小压板位于滚轮的左侧,长螺杆位于小压板的左侧,长螺杆与小压板相连接,固定板的上端与底座的底部相连接,长螺杆与固定板设置为螺纹连接。在本实用新中,当需要对病人的颈椎进行牵引时,病人趴在第一床板上,将下颌骨放在小弧形槽内,然后对旋转轮进行转动,旋转轮通过连接轴带动蜗杆进行转动,蜗杆通过蜗轮带动大旋转轴进行转动,大旋转轴通过大齿轮带动大齿板向上进行运动,大齿板通过托板带动挡板向上进行运动,当将挡板运动到病人肩部右侧时,停止对旋转轮的旋转,由于蜗杆和蜗轮的自锁功能,能够对挡板进行固定,此时病人的肩部位于第一弧形槽内,从而将病人的肩部挡住,大滑块和大滑轨为大齿板的运动提供导向,然后将升降板在长导向杆上向下进行滑动,升降板通过连接块带动橡胶压板向下运动,当橡胶压板的第二弧形槽将病人脑袋的后部压住时,将定位螺杆拧紧进行固定,此时病人的双手向头部的右侧伸出,双手将推杆握住,然后向右推动推杆,推杆带动第二床板向右进行运动,从对病人的颈椎进行牵引,有利用病人自己对力度的把握,牵引效果好,病人的颈椎牵引完毕后,停止对推杆的推动,在大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托板带动第二床板进行复位,再拧松定位螺杆,在拉簧的拉力作用下,升降板带动连接块和橡胶压板进行复位,再对旋转轮进行反向转动,将挡板向下运动复位即可。当病人需要第二床板向右运动时,有些颈椎病人无法将双手向头部的右侧伸出时,病人可以拉动拉环,拉环通过拉线带动大矩形导向套向右进行运动,从而大矩形导向套带动第二床板向右进行运动,对病人的颈椎进行牵引,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和第三滑轮为拉线的运动提供导向辅助,使用方法多种多样,便于使用。当病人对颈椎进行牵引时,大矩形导向套向右进行运动,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医疗骨科病人的颈椎牵引床,包括有底座、第一大支撑板、第二大支撑板、第一床板、挡板、托板、大齿板、大齿轮、大旋转轴、蜗轮、蜗杆、连接轴、第一轴承座、旋转轮和第二轴承座,第一大支撑板和第二大支撑板均位于底座的上方,第一大支撑板和第二大支撑板均与底座相连接,第二大支撑板位于第一大支撑板的右侧,第一床板位于第一大支撑板和第二大支撑板的上方,第一大支撑板和第二大支撑板均与第一床板相连接,挡板位于第一床板的右侧,挡板与第一床板相接触,挡板的左侧壁开有第一弧形槽,挡板为前后对称式设置,托板位于挡板的下方,托板与挡板相连接,大齿板位于托板的下方,大齿板与托板相连接,大齿板的下端与底座相接触,大齿轮位于第二大支撑板的前方,大齿轮位于大齿板的左侧,大齿轮与大齿板相啮合,大旋转轴的前端与大齿轮相连接,大旋转轴与第二大支撑板设置为转动连接,蜗轮位于第二大支撑板的后方,蜗轮与大旋转轴的后端相连接,蜗杆位于蜗轮的左侧,蜗杆与蜗轮相啮合,蜗杆与连接轴相连接,第一轴承座位于蜗杆的上方,第一轴承座内的轴承与连接轴设置为过盈连接,第一轴承座的前侧壁与第二大支撑板的后侧壁相连接,旋转轮位于第一轴承座的上方,旋转轮与连接轴的上端相连接,第二轴承座位于蜗杆的下方,第二轴承座内的轴承与连接轴设置为过盈连接,第二轴承座的前侧壁与第二大支撑板的后侧壁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大滑块、大滑轨、大矩形导向杆、大支架、大弹簧、大矩形导向套、第二床板、推杆、长导向杆、顶板、升降板、定位螺杆、拉簧、连接块和橡胶压板,大滑块位于大齿板的右侧,大滑块与大齿板的上部相连接,大滑轨位于大滑块的右侧,大滑块与大滑轨滑动连接,大滑轨的下端与底座的顶部相连接,大矩形导向杆的左端与大滑轨右侧壁的上端相连接,大支架位于大矩形导向杆的右侧,大支架的底部与底座顶部的右端相连接,大支架左侧壁的上部与大矩形导向杆的右端相连接,大弹簧套在大矩形导向杆上,大矩形导向套位于大弹簧的左侧,大矩形导向套滑动式套在大矩形导向杆上,大弹簧位于大矩形导向套与大支架之间,第二床板位于大矩形导向套的上方,第二床板与大矩形导向套相连接,第二床板位于挡板的右侧,第二床板与挡板相接触,第二床板顶部的左侧开有小弧形槽,第二床板的两侧前后对称式设置有推杆,推杆与第二床板的右部相连接,长导向杆的下端与第二床板顶部的右端相连接,顶板底部的右端与长导向杆的上端相连接,升降板位于顶板的下方,升降板的右部开有大导向孔,长导向杆位于大导向孔内,升降板的右侧壁螺纹连接有定位螺杆,定位螺杆与长导向杆相接触,拉簧位于顶板与升降板之间,顶板和升降板均与拉簧相连接,连接块的顶部与升降板底部的左侧相连接,连接块的底部连接有橡胶压板,橡胶压板的底部开有第二弧形槽,橡胶压板位于小弧形槽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医疗骨科病人的颈椎牵引床,包括有底座、第一大支撑板、第二大支撑板、第一床板、挡板、托板、大齿板、大齿轮、大旋转轴、蜗轮、蜗杆、连接轴、第一轴承座、旋转轮和第二轴承座,第一大支撑板和第二大支撑板均位于底座的上方,第一大支撑板和第二大支撑板均与底座相连接,第二大支撑板位于第一大支撑板的右侧,第一床板位于第一大支撑板和第二大支撑板的上方,第一大支撑板和第二大支撑板均与第一床板相连接,挡板位于第一床板的右侧,挡板与第一床板相接触,挡板的左侧壁开有第一弧形槽,挡板为前后对称式设置,托板位于挡板的下方,托板与挡板相连接,大齿板位于托板的下方,大齿板与托板相连接,大齿板的下端与底座相接触,大齿轮位于第二大支撑板的前方,大齿轮位于大齿板的左侧,大齿轮与大齿板相啮合,大旋转轴的前端与大齿轮相连接,大旋转轴与第二大支撑板设置为转动连接,蜗轮位于第二大支撑板的后方,蜗轮与大旋转轴的后端相连接,蜗杆位于蜗轮的左侧,蜗杆与蜗轮相啮合,蜗杆与连接轴相连接,第一轴承座位于蜗杆的上方,第一轴承座内的轴承与连接轴设置为过盈连接,第一轴承座的前侧壁与第二大支撑板的后侧壁相连接,旋转轮位于第一轴承座的上方,旋转轮与连接轴的上端相连接,第二轴承座位于蜗杆的下方,第二轴承座内的轴承与连接轴设置为过盈连接,第二轴承座的前侧壁与第二大支撑板的后侧壁相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大滑块、大滑轨、大矩形导向杆、大支架、大弹簧、大矩形导向套、第二床板、推杆、长导向杆、顶板、升降板、定位螺杆、拉簧、连接块和橡胶压板,大滑块位于大齿板的右侧,大滑块与大齿板的上部相连接,大滑轨位于大滑块的右侧,大滑块与大滑轨滑动连接,大滑轨的下端与底座的顶部相连接,大矩形导向杆的左端与大滑轨右侧壁的上端相连接,大支架位于大矩形导向杆的右侧,大支架的底部与底座顶部的右端相连接,大支架左侧壁的上部与大矩形导向杆的右端相连接,大弹簧套在大矩形导向杆上,大矩形导向套位于大弹簧的左侧,大矩形导向套滑动式套在大矩形导向杆上,大弹簧位于大矩形导向套与大支架之间,第二床板位于大矩形导向套的上方,第二床板与大矩形导向套相连接,第二床板位于挡板的右侧,第二床板与挡板相接触,第二床板顶部的左侧开有小弧形槽,第二床板的两侧前后对称式设置有推杆,推杆与第二床板的右部相连接,长导向杆的下端与第二床板顶部的右端相连接,顶板底部的右端与长导向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禧梅
申请(专利权)人:张禧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