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扬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太阳能板转动机构及其太阳能追踪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36200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6:08
一种太阳能板转动机构及其太阳能追踪方法,包括太阳能板、齿条、减速电机、竖向支撑轴、支撑底座、直流电机、第一铰链、第二铰链、水平转动盘、竖向转动轴;所述直流电机固定于支撑底座,所述直流电机的输出轴与竖向转动轴相连,所述水平转动盘固定连接于竖向转动轴顶部;所述第一铰链、减速电机分别设置于水平转动盘上的相对位置,所述太阳能板的背面中部与第一铰链相连,太阳能板的背面顶部通过第二铰链与齿条的顶部相连,所述齿条还与减速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齿轮啮合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改变太阳能板与地面的夹角和朝向的方位角,可以基本覆盖所有太阳光直射的角度范围,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巧妙、原理科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太阳能板转动机构及其太阳能追踪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板转动机构及其太阳能追踪方法,以提高太阳能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
技术介绍
自从地球上出现人类以来,人类和能源就发生了不可分割的关系。然而人类一直使用的能源除柴草、动植物油和水力可以再生外,其他如煤和石油等都不可再生,然而柴草和动植物油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今生产力不断发展的需要,水力的应用也有一定限度,而煤和石油仍然是人类目前主要使用的能源,但是这些能源已经面临枯竭,另外上述所有能源的使用,都会对地球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或破坏,危害到人类和所有生物的生存。能源的有效利用当今能源行业的研究热点,当今世界上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能源危机,因此,世界各主要国家都把目光放在开发可再生清洁能源上,例如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波浪能、车辆对地面挤压的能量等等。特别是太阳能,是一切能量的根源,然而,对地球来说,太阳能的密度是很低的,大概每平方米面积在最好的条件下只能产生1kw的功率,要实现大规模的利用很困难。世界上开始研究太阳能利用以来,对要求不高的太阳能设备,采光装置一般都固定不动,但太阳能转换效率很低;对要求较高的太阳能设备,采光装置都需要跟踪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太阳能板转动机构,其特征是,包括太阳能板(1)、齿条(2)、减速电机(3)、支撑底座(5)、直流电机(6)、第一铰链(8)、第二铰链(10)、水平转动盘(11)、竖向转动轴(12);所述直流电机固定于支撑底座,所述直流电机的输出轴与竖向转动轴相连,所述水平转动盘固定连接于竖向转动轴顶部;所述第一铰链、减速电机分别设置于水平转动盘上的相对位置,所述太阳能板的背面中部与第一铰链相连,太阳能板的背面顶部通过第二铰链与齿条的顶部相连,所述齿条还与减速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齿轮啮合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板转动机构,其特征是,包括太阳能板(1)、齿条(2)、减速电机(3)、支撑底座(5)、直流电机(6)、第一铰链(8)、第二铰链(10)、水平转动盘(11)、竖向转动轴(12);所述直流电机固定于支撑底座,所述直流电机的输出轴与竖向转动轴相连,所述水平转动盘固定连接于竖向转动轴顶部;所述第一铰链、减速电机分别设置于水平转动盘上的相对位置,所述太阳能板的背面中部与第一铰链相连,太阳能板的背面顶部通过第二铰链与齿条的顶部相连,所述齿条还与减速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齿轮啮合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板转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支撑底座上还设有齿轮箱(7),所述齿轮箱通过轴与直流电机、竖向转动轴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板转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减速电机通过固定支架(9)安装在水平转动盘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太阳能板转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支撑底座包括两侧的支撑板(5-1)、底板(5-2)、顶板(5-3)连接而成,所述直流电机固定于底板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太阳能板转动机构,其特征是,该装置还设有竖向支撑轴(4),所述竖向支撑轴为空心管状结构,其底部通过安装座(4-1)与支撑底座的顶板固定连接,所述竖向转动轴(12)依次穿过支撑底座的顶板、竖向支撑轴的空腔与水平转动盘(1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竖向转动轴与竖向支撑轴之间采用转动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太阳能板转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板的横截面为U型结构。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板转动机构的太阳能追踪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1)备好A/D转换器、Arduino芯片,将太阳能板的电压输出端与A/D转换器相连,A/D转换器与Arduino芯片相连,所述Arduino芯片分别通过继电器与减速电机、直流电机控制连接;2)通过对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变化情况建立数学模型,得到了任意经纬度及日期时间下太阳光线的高度角与方位角,Arduino芯片根据已建立的数学模型计算得到当前的太阳位置,并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松山张岳钱睿超罗和成吕允博罗洋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