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60946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除湿机。该除湿机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部件、蒸发器,所述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部件、蒸发器依次管路连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还包括压缩机冷却管路,所述压缩机冷却管路中的冷媒来自于所述冷凝器且回流于所述冷凝器,以冷却所述压缩机。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除湿机,能够高效地冷却压缩机,提升系统能效,提高除湿机的功率密度,在压缩机体积更小的情况下实现更大的除湿量,降低整机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除湿机
本技术属于空气调节
,具体涉及一种除湿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除湿机系统原理如图1所示,压缩机1’排出高温高压冷媒从a出口流入冷凝器2’的入口b,经过风冷后变成低温高压气体从冷凝器2’的出口c进入毛细管3’节流,节流后的低温低压气体流入蒸发器4’的入口d,在蒸发器4’内低温低压冷媒由液态变成气态,同时吸收热量降低蒸发器4’的表面温度,然后经蒸发器4’的出口e通过回气管f流入压缩机1’,如此形成一个冷媒的管路流通循环。在风机5’的作用下,外部潮湿空气先流至蒸发器4’的表面,由于蒸发器4’的表面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分将在蒸发器4’的表面冷凝形成冷凝水,冷凝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入位于下方的水箱6’中,从而形成对外部潮湿空气的干燥作用,干燥的空气在风机5’的作用下继续流经冷凝器2’,进一步对冷凝器2’进行降温,并最终将干燥的空气排出,从而实现空气除湿的目的。除湿机有几个重要指标,其中有除湿量、能效、成本和水箱容积。压缩机在除湿机成本中大约占到40%~50%,为了尽可能的降低制造成本,业内通常将压缩机设计的很小,这种设计方式虽然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但是除湿机性能且较低。压缩机的散热能力的高低则是制约压缩机减小体积、提高功率密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目前行业内为了降低成本均使用铝线来制造压缩机电机,这无疑进一步提高了压缩机的发热程度,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对压缩机的发热量进行有效降低,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除湿机,能够高效地冷却压缩机,提升系统能效,提高除湿机的功率密度,在压缩机体积更小的情况下实现更大的除湿量,降低整机制造成本。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除湿机,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部件、蒸发器,所述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部件、蒸发器依次管路连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还包括压缩机冷却管路,所述压缩机冷却管路中的冷媒来自于所述冷凝器且回流于所述冷凝器,以冷却所述压缩机。优选地,所述压缩机冷却管路包括中间冷媒引出管、中间冷媒回流管,所述中间冷媒引出管能够将所述冷凝器中的冷媒引流回所述压缩机,所述中间冷媒回流管与所述中间冷媒引出管管路贯通,以将所述中间冷媒引出管引流至所述冷凝器中。优选地,所述冷凝器具有第一冷媒入口、第一冷媒出口,所述中间冷媒引出管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媒入口与所述第一冷媒出口之间的冷凝器上;和/或,所述中间冷媒回流管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媒入口与所述第一冷媒出口之间的冷凝器上。优选地,所述压缩机冷却管路串联于所述第一冷媒入口与第一冷媒出口之间。优选地,所述压缩机冷却管路并联于所述第一冷媒入口与第一冷媒出口之间。优选地,所述中间冷媒引出管的管径小于所述第一冷媒入口的管径;和/或,所述中间冷媒回流管的管径小于所述第一冷媒入口的管径。优选地,所述压缩机冷却管路还包括壳内管路段,所述壳内管路段位于所述压缩机的壳体内。优选地,所述壳内管路段具有螺旋管段和/或盘管段。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除湿机,将所述冷凝器中的冷媒通过所述压缩机冷却管路引流至所述压缩机,从而对所述压缩机进行冷却,与现有技术相较,由于通过所述压缩机冷却管路对所述压缩机进行冷却,这能够高效地冷却压缩机尤其是压缩机内部的驱动电机等部件,从而提升除湿机系统的能效及功率密度,能够满足业内对压缩机小体积的需求,保证在压缩机体积更小的情况下实现更大的除湿量,降低整机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除湿机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除湿机的原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表示为:1、压缩机;2、冷凝器;21、中间冷媒引出管;22、中间冷媒回流管;23、第一冷媒入口;24、第一冷媒出口;25、壳内管路段;3、节流部件;4、蒸发器;100、机壳;101、集水装置;102、气流驱动装置;103、进风口;104、出风口;1’、压缩机;2’、冷凝器;3’、毛细管;4’、蒸发器;5’、风机;6’、水箱。具体实施方式结合参见图1、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除湿机,包括机壳100,所述机壳100内设有压缩机1、冷凝器2、节流部件3、蒸发器4,所述压缩机1、冷凝器2、节流部件3、蒸发器4依次管路连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还包括压缩机冷却管路,所述压缩机冷却管路中的冷媒来自于所述冷凝器2且回流于所述冷凝器2,以冷却所述压缩机1。该技术方案中将所述冷凝器2中的冷媒通过所述压缩机冷却管路引流至所述压缩机1,从而对所述压缩机1进行冷却,与现有技术相较,由于通过所述压缩机冷却管路对所述压缩机1进行冷却,这能够高效地冷却压缩机尤其是压缩机内部的驱动电机等部件,从而提升除湿机系统的能效及功率密度,能够满足业内对压缩机小体积的需求,保证在压缩机体积更小的情况下实现更大的除湿量,降低整机制造成本。作为所述压缩机冷却管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优选地,所述压缩机冷却管路包括中间冷媒引出管21、中间冷媒回流管22,所述中间冷媒引出管21能够将所述冷凝器2中的冷媒引流回所述压缩机1,所述中间冷媒回流管22与所述中间冷媒引出管21管路贯通,以将所述中间冷媒引出管21引流至所述冷凝器2中。该技术方案中采用中间冷媒引出管21、中间冷媒回流管22将所述冷凝器2中的冷媒引至所述压缩机1实现通过冷凝器2中较低温度的冷媒对压缩机1的降温,使冷媒的流向更加可控。更进一步的,所述冷凝器2具有第一冷媒入口23、第一冷媒出口24,所述中间冷媒引出管21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媒入口23与所述第一冷媒出口24之间的冷凝器2上;和/或,所述中间冷媒回流管22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媒入口23与所述第一冷媒出口24之间的冷凝器2上。该技术方案中将所述冷凝器2中的冷媒从所述冷凝器2的中部位置引出,一方面能够保证被引流的冷媒温度较低,从而能够更加高效地冷却所述压缩机,另一方面,吸热汽化后的冷媒再次回流至所述冷凝器2中,能够与其中的冷媒进行充分交融,保证尽可能地不对蒸发器4中的冷凝效果产生影响。对于所述压缩机冷却管路与所述冷凝器2的关系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优选地,所述压缩机冷却管路串联于所述第一冷媒入口23与第一冷媒出口24之间。串联的压缩机冷却管路能够保证所述冷凝器2中的冷媒在流量方面的稳定性。当然,所述压缩机冷却管路也可以并联于所述第一冷媒入口23与第一冷媒出口24之间,但此时由于是采用了并联方式对冷媒进行回流,某种程度上会对所述冷凝器2中的冷媒压力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但依然能够实现对所述压缩机1的冷却作用,当然,更好的是,将所述中间冷媒引出管21的管径设计为小于所述第一冷媒入口23的管径;和/或,所述中间冷媒回流管22的管径设计为小于所述第一冷媒入口23的管径,此时可以有利避免前述采用并联方式对冷媒流量及压力的不利影响。所述的压缩机冷却管路与所述压缩机1的相对布置可以是设置在所述压缩机1的外周侧,但这种方式的冷却效果相对有限,因此,优选地,所述压缩机冷却管路还包括壳内管路段25,所述壳内管路段25位于所述压缩机1的壳体内。通过设置在壳体内部的壳内管路段25对压缩机1壳体内部的部件尤其是驱动电机进行冷却后,通过所述壳内管路段25中的冷媒将热量带出所述压缩机1的内部,冷却效果更加。为了使所述壳内管路段25能够与所述压缩机1壳体内的部件的散热相对面积增大,进而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节流部件(3)、蒸发器(4),所述压缩机(1)、冷凝器(2)、节流部件(3)、蒸发器(4)依次管路连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还包括压缩机冷却管路,所述压缩机冷却管路中的冷媒来自于所述冷凝器(2)且回流于所述冷凝器(2),以冷却所述压缩机(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1)、冷凝器(2)、节流部件(3)、蒸发器(4),所述压缩机(1)、冷凝器(2)、节流部件(3)、蒸发器(4)依次管路连接形成冷媒循环回路,还包括压缩机冷却管路,所述压缩机冷却管路中的冷媒来自于所述冷凝器(2)且回流于所述冷凝器(2),以冷却所述压缩机(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冷却管路包括中间冷媒引出管(21)、中间冷媒回流管(22),所述中间冷媒引出管(21)能够将所述冷凝器(2)中的冷媒引流回所述压缩机(1),所述中间冷媒回流管(22)与所述中间冷媒引出管(21)管路贯通,以将所述中间冷媒引出管(21)引流至所述冷凝器(2)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器(2)具有第一冷媒入口(23)、第一冷媒出口(24),所述中间冷媒引出管(21)设置于所述第一冷媒入口(23)与所述第一冷媒出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会军严耀宗徐敏申婷欧阳成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