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振明专利>正文

一种对流式取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60838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5: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流式取暖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下部设置有进风口,外壳的上部设置有出风口;发热体组件,所述发热体组件安装在外壳内,发热体组件包括若干组对流式发热架以及发热体支架,所述对流式发热架设于外壳的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若干组所述对流式发热架按一定水平间距并排安装在发热体支架上,相邻的两组对流式发热架之间通过中隔板隔开,以形成若干个独立的空气加热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占用空间小,加热均匀,对流效果强,供暖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流式取暖器
本技术涉及取暖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对流式取暖器。
技术介绍
对流式电暖器是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使暖气由下至上自然对流,这种电暖器罩壳上为出气口,下方为进气口,通电后加热体周围的空气被加热上升,从出气口流出,而周围的冷空气从进气口进入补充,如此反复循环,使室内温度得以提高。现有的对流式电暖器的发热体一般采用对流式发热架,为了提高对流式发热架的发热功率,一般采用将对流式发热架加长的方式,因此,目前市面上的流式电暖器的长宽比较大,占用的空间大,对流式发热架对空气的加热不均匀、不集中,导致对流的效果弱,供暖的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小、加热均匀、对流效果强、供暖效果好的对流式取暖器。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对流式取暖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下部设置有进风口,外壳的上部设置有出风口;发热体组件,所述发热体组件安装在外壳内,发热体组件包括若干组对流式发热架以及发热体支架,所述对流式发热架设于外壳的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若干组所述对流式发热架按一定水平间距并排安装在发热体支架上,相邻的两组对流式发热架之间通过中隔板隔开,以形成若干个独立的空气加热区间。本技术设置有若干组并排的对流式发热架,对流式发热架之间通过中隔板隔开形成若干个独立的加热,每个加热空间均有单独的对流式发热架加热空间,这样通过空间分隔加热,加热均匀,并且,采用该结构发热体组件的对流式取暖器的长宽比较小,相对于传统的长宽比较大的对流式取暖器来说,占用的空间更小,且加热的空气更加集中,因此对流式取暖器内的空气对流的效果更强,能够防止因空气被过度加热而导致的空气干燥,供暖效果也就更好。进一步地,所述发热体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左支架和右支架,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的内侧相对设置有若干L形卡槽,所述对流式发热架和中隔板的两端分别从上端插入对应的L形卡槽,左支架和右支架的内侧还设置有盖在L形卡槽上端的发热体盖板。采用上述结构,发热体组件采用模块化的组装,便于组装,并且组装后的发热体组件形成一个独立的模块,整体性好,便于发热体组件的安装和维修。进一步地,所述发热体支架的两侧还设置有边隔板,所述边隔板的两端分别通过螺丝固定在对应的左支架和右支架的侧面上。通过设置边隔板,将对流式发热架与外壳隔离,以防对流式发热架加热时外壳发烫。进一步地,所述左支架或右支架的下部嵌入安装有用于控制各对流式发热架发热的电源板。采用这样的设计,电源板与发热体组件形成一个整体,结构紧凑,便于安装。进一步地,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的底部均设置有若干连接柱,所述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底座,所述底座的上侧对应各连接柱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柱插入对应的连接孔。发热体组件为一个独立的模块,发热体组件组装完成后,将发热体支架下的连接柱插入底座上的连接孔即可完成发热体组件的安装,安装非常方便。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口设于外壳的上端。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口的下方设置有网板。通过设置网板,网板不影响取暖器内空气的对流,并且可以防止杂物掉进对流式取暖器内,还能够挡住人们的视线,防止人们通过出风口看到取暖器的内部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出风口设置有内环和外环,所述内环的内侧环设有若干第一导流片,各第一导流片朝同一方向倾斜,所述内环与外环之间环设有若干第二导流片,各第二导流片朝同一方向倾斜,所述第一导流片和第二导流片倾斜的方向相反。通过这样的设计,通过内环的气流在第一导流片的作用下绕一个方向螺旋吹出,内环与外环之间的气流在第二导流片的作用下绕相反的方向螺旋吹出,两部分气流旋转的方向相反,使得大部分气流在吹出后垂直上升,这样能够起到加速空气对流的效果,进一步提升供暖的效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本技术设置有若干组并排的对流式发热架,对流式发热架之间通过中隔板隔开形成若干个独立的加热空间,每个加热空间均有单独的对流式发热架加热,这样通过空间分隔加热,加热均匀,并且,采用该结构发热体组件的对流式取暖器的长宽比较小,相对于传统的长宽比较大的对流式取暖器来说,占用的空间更小,且加热的空气更加集中,因此对流式取暖器内的空气对流的效果更强,能够防止因空气被过度加热而导致的空气干燥,供暖效果也就更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器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器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整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整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发热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出风口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1表示外壳;2表示进风口;3表示出风口;31表示内环;32表示外环;33表示第一导流片;34表示第二导流片;4表示发热体组件;41表示对流式发热架;421表示左支架;422表示右支架;423表示L形卡槽;424表示发热体盖板;425表示连接柱;43表示中隔板;44表示边隔板;5表示电源板;6表示底座;61表示连接孔;7表示网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的保护范围。如图1-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对流式取暖器,包括外壳1以及安装在外壳1内的发热体组件。参照图1、图2和图5,外壳1下部设置有进风口2,外壳1的上部设置有出风口3,出风口3可以设在外壳1的侧面,也可以设在外壳1的上端,本实施例的外壳1优选设在外壳1的上端,出风口3设置有内环31和外环32,内环31的内侧环设有若干第一导流片33,各第一导流片33朝同一方向倾斜,内环31与外环32之间环设有若干第二导流片34,各第二导流片34朝同一方向倾斜,第一导流片33和第二导流片34倾斜的方向相反,这样,通过内环31的气流在第一导流片33的作用下绕一个方向螺旋吹出,内环31与外环32之间的气流在第二导流片34的作用下绕相反的方向螺旋吹出,两部分气流旋转的方向相反,使得大部分气流在吹出后垂直上升,这样能够起到加速空气对流的效果,进一步提升供暖的效果。参照图3,发热体组件4包括若干组对流式发热架41以及发热体支架,对流式发热架41设于外壳1的进风口2与出风口3之间,若干组对流式发热架41按一定水平间距并排安装在发热体支架上,相邻的两组对流式发热架41之间通过中隔板43隔开,以形成若干个独立的空气加热区间。具体地,发热体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左支架421和右支架422,左支架421和右支架422的内侧相对设置有若干L形卡槽423,对流式发热架41和中隔板43的两端分别从上端插入对应的L形卡槽423,左支架421和右支架422的内侧还设置有盖在L形卡槽423上端的发热体盖板424,发热体盖板424将对流式发热架41和中隔板43卡紧在L形卡槽423内,发热体盖板424通过螺丝固定在左支架421和右支架422上。该结构的发热体组件4采用模块化的组装,便于组装,并且组装后的发热体组件4形成一个独立的模块,整体性好,便于发热体组件4的安装和维修。发热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流式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下部设置有进风口,外壳的上部设置有出风口;发热体组件,所述发热体组件安装在外壳内,发热体组件包括若干组对流式发热架以及发热体支架,所述对流式发热架设于外壳的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若干组所述对流式发热架按一定水平间距并排安装在发热体支架上,相邻的两组对流式发热架之间通过中隔板隔开,以形成若干个独立的空气加热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流式取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下部设置有进风口,外壳的上部设置有出风口;发热体组件,所述发热体组件安装在外壳内,发热体组件包括若干组对流式发热架以及发热体支架,所述对流式发热架设于外壳的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若干组所述对流式发热架按一定水平间距并排安装在发热体支架上,相邻的两组对流式发热架之间通过中隔板隔开,以形成若干个独立的空气加热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流式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左支架和右支架,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的内侧相对设置有若干L形卡槽,所述对流式发热架和中隔板的两端分别从上端插入对应的L形卡槽,左支架和右支架的内侧还设置有盖在L形卡槽上端的发热体盖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对流式取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支架的两侧还设置有边隔板,所述边隔板的两端分别通过螺丝固定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振明
申请(专利权)人:宋振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