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转向器行程卸荷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5581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转向器行程卸荷机构,包括上壳体、转向螺母和下壳体,上壳体右侧安装有下壳体,上壳体中部横向设置有输入轴,输入轴右侧安装有丝杆筒,丝杆筒外侧安装有转向螺母,转向螺母上部设置有限位孔,限位孔内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行程调节杆,行程调节杆上套接有行程阀座,行程调节杆内部设置有行程顶杆,行程调节杆右端孔口对应的行程顶杆上设置有凸肩,限位弹簧外侧设置有弹簧保持器,行程顶杆左端对应的上壳体位置处设置有锁紧螺母。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上壳体、转向螺母和下壳体,解决了弹簧压缩过程中与支撑杆互相干涉、产品发生内泄以及产品成本过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转向器行程卸荷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部件制造
,具体为一种新型转向器行程卸荷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和安全性能的提升,对转向器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保护转向系统可靠性,设置了转向器行程卸荷机构,现有的汽车液压动力转向器卸荷机构结构存在以下缺陷:1、下限位螺钉安装到壳体上,通过O型圈保证其密封性,存在外泄漏的风险;2、上限位外螺纹是M16结构,而且有锥面螺塞的存在,导致此结构无法布置在小缸径结构产品上;3、弹簧压缩过程中与支撑杆存在干涉的风险;4、此结构上、下限位机构不对称,结构复杂,不利于采购和装配控制其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转向器行程卸荷机构,解决了弹簧压缩过程中与支撑杆互相干涉、产品发生内泄以及产品成本过高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转向器行程卸荷机构,包括上壳体、转向螺母和下壳体,上壳体右侧安装有下壳体,上壳体中部横向设置有输入轴,且输入轴外侧通过密封机构安装在上壳体上,输入轴右侧安装有丝杆筒,丝杆筒外侧安装有转向螺母,且转向螺母设置在下壳体内侧中部,转向螺母上部设置有限位孔,限位孔内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行程调节杆,行程调节杆上套接有行程阀座,行程调节杆均通过行程阀座固定在限位孔上,行程调节杆内部设置有行程顶杆,且行程顶杆与行程调节杆之间为间隙配合,行程调节杆右端孔口对应的行程顶杆上设置有凸肩,行程顶杆与行程顶杆之间套设有限位弹簧,且限位弹簧与行程顶杆之间为间隙配合,限位弹簧外侧设置有弹簧保持器,且弹簧保持器与限位弹簧之间为间隙配合,行程顶杆左端对应的上壳体位置处设置有锁紧螺母。优选的,转向螺母左侧所在的下壳体内部设置有上腔,转向螺母右侧所在的下壳体内部设置有下腔。优选的,行程阀座与转向螺母上的限位孔内侧壁之间通过螺纹旋合连接。优选的,限位弹簧左右两端卡设在限位孔左右两侧的行程顶杆上的凸肩之间。优选的,弹簧保持器外侧壁固定在转向螺母上的限位孔内部。优选的,行程阀座与行程调节杆之间为过盈配合。(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转向器行程卸荷机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上、下结构对称,结构简单,有利于采购件质量的控制,也有利于限位机构的装配。(2)本专利技术与现有结构相比,取消限位螺钉,下限位直接与壳体钢底触碰,避免外泄漏。(3)本专利技术限位机构是M14结构,采用取消锥螺塞的盲孔螺母结构,适用于目前所有缸径的循环球转向器产品。(4)本专利技术为避免弹簧压缩过程中与支撑杆干涉,取消支撑杆,增加弹簧保持器,提高产品的可靠性。(5)本专利技术盲孔螺母的使用避免产品发生内泄,而且减少了锥面螺塞的装配,降低产品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转向螺母组件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行程调节组件示意图。图中:1、输入轴;2、上壳体;3、密封机构;4、锁紧螺母;5、丝杆筒;6、转向螺母;7、上腔;8、下腔;9、下壳体;10、限位弹簧;11、凸肩;12、行程阀座;13、行程调节杆;14、弹簧保持器;15、行程顶杆;16、限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转向器行程卸荷机构,包括上壳体2、转向螺母6和下壳体9,上壳体2右侧安装有下壳体9,上壳体2中部横向设置有输入轴1,且输入轴1外侧通过密封机构3安装在上壳体2上,输入轴1右侧安装有丝杆筒5,丝杆筒5外侧安装有转向螺母6,且转向螺母6设置在下壳体9内侧中部,转向螺母6左侧所在的下壳体9内部设置有上腔7,转向螺母6右侧所在的下壳体9内部设置有下腔8,转向螺母6上部设置有限位孔16,限位孔16内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行程调节杆13,行程调节杆13上套接有行程阀座12,且行程阀座12与行程调节杆13之间为过盈配合,行程调节杆13均通过行程阀座12固定在限位孔16上,行程阀座12与转向螺母6上的限位孔16内侧壁之间通过螺纹旋合连接,行程阀座12拧入转向螺母6内的限位孔16后,行程阀座12有一圆形凸台与限位孔16内凸台接触,形成端面密封,使上腔7的油液不会沿着螺纹泄漏到下腔8,行程调节杆13内部设置有行程顶杆15,且行程顶杆15与行程调节杆13之间为间隙配合,行程调节杆13右端孔口对应的行程顶杆15上设置有凸肩11,行程调节杆13孔口为90°锥面,行程顶杆15与行程调节杆13孔口接触部位的凸肩11为SR5球面加工,当限位弹簧10被压缩,行程顶杆15与行程调节杆13通过凸肩11形成球面密封,保证其密封性,行程顶杆15与行程顶杆15之间套设有限位弹簧10,且限位弹簧10与行程顶杆15之间为间隙配合,限位弹簧10左右两端卡设在限位孔16左右两侧的行程顶杆15上的凸肩11之间,限位弹簧10外侧设置有弹簧保持器14,且弹簧保持器14与限位弹簧10之间为间隙配合,弹簧保持器14外侧壁固定在转向螺母6上的限位孔16内部,行程顶杆15左端对应的上壳体2位置处设置有锁紧螺母4。使用时,当转向螺母6向左运动时,右边的行程顶杆15上的凸肩11与右边的行程调节杆13孔口在压力作用下处于开启状态,左边的行程顶杆15上的凸肩11与左边的行程调节杆13在限位弹簧10的作用下处于关闭状态,此时转向螺母6在液力的作用下继续向左运行到上行程极限时,此时左侧的行程顶杆15在转向螺母6的带动下触碰到上壳体2内部的锁紧螺母4上,此时左侧的行程顶杆15受到一个向右的作用力,依靠机械力使左边的行程顶杆15上的凸肩11与左边的行程调节杆13孔口分离,该转向器的上腔7与下腔8贯通,达到卸荷目的,当转向螺母6向右运动时,左边的行程顶杆15上的凸肩11与左边的行程调节杆13孔口在压力作用下处于开启状态,右边的行程顶杆15上的凸肩11与右边的行程调节杆13在限位弹簧10的作用下处于关闭状态,此时转向螺母6在液力的作用下继续向右运行到下行程极限时,此时右侧的行程顶杆15在转向螺母6的带动下触碰到下壳体9上,此时右侧的行程顶杆15受到一个向左的作用力,依靠机械力使右边的行程顶杆15上的凸肩11与右边的行程调节杆13孔口分离,该转向器的下腔8与上腔7贯通,达到卸荷目的。综上可得,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上壳体2、转向螺母6和下壳体9,解决了弹簧压缩过程中与支撑杆互相干涉、产品发生内泄以及产品成本过高的问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转向器行程卸荷机构,包括上壳体(2)、转向螺母(6)和下壳体(9),其特征在于:上壳体(2)右侧安装有下壳体(9),上壳体(2)中部横向设置有输入轴(1),且输入轴(1)外侧通过密封机构(3)安装在上壳体(2)上,输入轴(1)右侧安装有丝杆筒(5),丝杆筒(5)外侧安装有转向螺母(6),且转向螺母(6)设置在下壳体(9)内侧中部,转向螺母(6)上部设置有限位孔(16),限位孔(16)内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行程调节杆(13),行程调节杆(13)上套接有行程阀座(12),行程调节杆(13)均通过行程阀座(12)固定在限位孔(16)上,行程调节杆(13)内部设置有行程顶杆(15),且行程顶杆(15)与行程调节杆(13)之间为间隙配合,行程调节杆(13)右端孔口对应的行程顶杆(15)上设置有凸肩(11),行程顶杆(15)与行程顶杆(15)之间套设有限位弹簧(10),且限位弹簧(10)与行程顶杆(15)之间为间隙配合,限位弹簧(10)外侧设置有弹簧保持器(14),且弹簧保持器(14)与限位弹簧(10)之间为间隙配合,行程顶杆(15)左端对应的上壳体(2)位置处设置有锁紧螺母(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转向器行程卸荷机构,包括上壳体(2)、转向螺母(6)和下壳体(9),其特征在于:上壳体(2)右侧安装有下壳体(9),上壳体(2)中部横向设置有输入轴(1),且输入轴(1)外侧通过密封机构(3)安装在上壳体(2)上,输入轴(1)右侧安装有丝杆筒(5),丝杆筒(5)外侧安装有转向螺母(6),且转向螺母(6)设置在下壳体(9)内侧中部,转向螺母(6)上部设置有限位孔(16),限位孔(16)内部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行程调节杆(13),行程调节杆(13)上套接有行程阀座(12),行程调节杆(13)均通过行程阀座(12)固定在限位孔(16)上,行程调节杆(13)内部设置有行程顶杆(15),且行程顶杆(15)与行程调节杆(13)之间为间隙配合,行程调节杆(13)右端孔口对应的行程顶杆(15)上设置有凸肩(11),行程顶杆(15)与行程顶杆(15)之间套设有限位弹簧(10),且限位弹簧(10)与行程顶杆(15)之间为间隙配合,限位弹簧(10)外侧设置有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郜鑫李增平连冬云刘东臣
申请(专利权)人:豫北转向系统新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