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超专利>正文

一种房屋建筑用高强度防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35580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房屋建筑用高强度防震装置,其结构包括柱、上水平加劲肋、弱轴方向梁、垂直加劲肋、防震支撑设备、强轴方向梁、紧固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房屋建筑用高强度防震装置,设有防震支撑设备,首先通过连接孔将设备固定连接,通过轴承板与支撑横板内壁连接,对第一支撑横板左右两端进行支撑,接着通过缓冲层与缓冲板组合连接,对外部接收到的震力进行缓冲处理,由于缓冲层与缓冲板连接支撑横板中部,能够将第一支撑横板受到的震力进行处理,由缓冲层接收震力经过缓冲板时,缓冲板先是下压再将震力释放到缓冲层,使得震力被减弱,增强建筑结构连接紧固性与支撑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房屋建筑用高强度防震装置
本技术是一种房屋建筑用高强度防震装置,属于建筑支撑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建筑支撑组合结构普遍采用木杆、钢管、木方、扣件、U托、步步紧等连接作为混凝土成形过程的主要支撑体系,而且是经验化的、拼凑的、安装繁琐的,材料浪费极其严重,带有极大安全隐患的操作方法。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621327540.1的一种高强度防震装置,包括主框架,所述主框架的一侧安装有伸缩减震器,所述伸缩减震器的底部安装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一侧安装有橡胶板,所述固定座的一侧安装有缝隙减震座,所述缝隙减震座的一侧安装有海绵体,所述主框架的底部安装有消声减震器,所述消声减震器的顶部安装有支撑压板,所述支撑压板的一侧安装有压板座,所述压板座的底部安装有空气帽,所述消声减震器的内部设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底部设有固定螺丝,所述固定螺丝的一侧设有消音铁块,所述消音铁块的一侧设有密闭弹簧座,所述密闭弹簧座的底部设有底座,该种产品实现了高强度防震装置的实用性,适用于防震装置的生产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其不足之处在于设备防震性能差,容易使设备上端的连接件,受到影响而导致连接口处松开,造成紧固件掉落,减小了设备的支撑性能与紧固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房屋建筑用高强度防震装置,以解决设备防震性能差,容易使设备上端的连接件,受到影响而导致连接口处松开,造成紧固件掉落,减小了设备的支撑性能与紧固性能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房屋建筑用高强度防震装置,其结构包括柱、上水平加劲肋、弱轴方向梁、垂直加劲肋、防震支撑设备、强轴方向梁、紧固板,所述柱左侧内壁与上水平加劲肋右侧外壁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且两者紧密贴合,之间不存在空隙,所述上水平加劲肋左侧尾端设有弱轴方向梁且两者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弱轴方向梁底端表面中部与垂直加劲肋上端表面固定连接,且两者之间不存在空隙,所述垂直加劲肋为长方板结构,板壁厚度为2-3cm,所述垂直加劲肋底端与弱轴方向梁表面贴合,且与弱轴方向梁表面设有的螺孔对应,通过螺杆旋紧配合连接,所述防震支撑设备右侧与柱左侧内壁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强轴方向梁横贯柱左右两端;所述防震支撑设备由连接孔、轴承板、缓冲层、平衡滚球、支撑横板、活动室、缓冲板、支撑横板组成,所述连接孔共设有两个,对称平行,且两者相距7-8cm,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支撑横板侧面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横板底端表面,所述轴承板设在支撑横板内壁,所述支撑横板共设有两组对应平行,所述平衡滚球为球体结构,共设有多个,且每者对称平行,每者相距3-4cm,所述缓冲板外壁设有缓冲层两者为一体化结构。进一步地,所述柱板壁厚度为2-3cm。进一步地,所述上水平加劲肋左右两侧与柱左侧内壁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弱轴方向梁表面设有多个连接圆孔,且两者为一体化结构。进一步地,所述垂直加劲肋底端表面边缘固定连接防震支撑设备上端中部。进一步地,所述防震支撑设备上端与上水平加劲肋底端边缘嵌合。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房屋建筑用高强度防震装置,设有防震支撑设备,首先通过连接孔将设备固定连接,通过轴承板与支撑横板内壁连接,对第一支撑横板左右两端进行支撑,接着通过缓冲层与缓冲板组合连接,对外部接收到的震力进行缓冲处理,由于缓冲层与缓冲板连接支撑横板中部,能够将第一支撑横板受到的震力进行处理,由缓冲层接收震力经过缓冲板时,缓冲板先是下压再将震力释放到缓冲层,使得震力被减弱,增强建筑结构连接紧固性与支撑性能。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房屋建筑用高强度防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防震支撑设备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柱-1、上水平加劲肋-2、弱轴方向梁-3、垂直加劲肋-4、防震支撑设备-5、连接孔-501、轴承板-502、缓冲层-503、平衡滚球-504、第一支撑横板-505、活动室-506、缓冲板-507、支撑横板-508、强轴方向梁-6、紧固板-7。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房屋建筑用高强度防震装置,其结构包括柱1、上水平加劲肋2、弱轴方向梁3、垂直加劲肋4、防震支撑设备5、强轴方向梁6、紧固板7,所述柱1左侧内壁与上水平加劲肋2右侧外壁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且两者紧密贴合,之间不存在空隙,所述上水平加劲肋2左侧尾端设有弱轴方向梁3且两者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弱轴方向梁3底端表面中部与垂直加劲肋4上端表面固定连接,且两者之间不存在空隙,所述垂直加劲肋4为长方板结构,板壁厚度为2-3cm,所述垂直加劲肋4底端与弱轴方向梁3表面贴合,且与弱轴方向梁3表面设有的螺孔对应,通过螺杆旋紧配合连接,所述防震支撑设备5右侧与柱1左侧内壁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强轴方向梁6横贯柱1左右两端;所述防震支撑设备5由连接孔501、轴承板502、缓冲层503、平衡滚球504、第一支撑横板505、活动室506、缓冲板507、支撑横板508组成,所述连接孔501共设有两个,对称平行,且两者相距7-8cm,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支撑横板508侧面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横板505底端表面,所述轴承板502设在支撑横板508内壁,所述支撑横板508共设有两组对应平行,所述平衡滚球504为球体结构,共设有多个,且每者对称平行,每者相距3-4cm,所述缓冲板507外壁设有缓冲层503两者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柱1板壁厚度为2-3cm,所述上水平加劲肋2左右两侧与柱1左侧内壁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弱轴方向梁3表面设有多个连接圆孔,且两者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垂直加劲肋4底端表面边缘固定连接防震支撑设备5上端中部,所述防震支撑设备5上端与上水平加劲肋2底端边缘嵌合。本专利所说的轴承板502是具有一个或几个滚道的向心滚动轴承的环形零件。在进行使用时,首先通过柱1左侧与上水平加劲肋2右侧外壁固定连接,中部与强轴方向梁6贯穿连接,组成支撑十字,通过底部连接的防震支撑设备5,将对设备受到的震力进行处理,防震支撑设备5通过内设零件支撑,由连接孔501将设备固定连接,通过轴承板502与支撑横板508内壁连接,对第一支撑横板505左右两端进行支撑,接着通过缓冲层503与缓冲板507组合连接,对外部接收到的震力进行缓冲处理,由于缓冲层503与缓冲板507连接第一支撑横板505中部,能够将第一支撑横板505受到的震力进行处理,由缓冲层503接收震力经过缓冲板507时,缓冲板507先是下压再将震力释放到缓冲层503,从而震力得到了处理,以免对设备支撑零件造成影响,发生不必要的危险。本技术解决的问题是设备防震性能差,容易使设备上端的连接件,受到影响而导致连接口处松开,造成紧固件掉落,减小了设备的支撑性能与紧固性能,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设有防震支撑设备,首先通过连接孔将设备固定连接,通过轴承板与支撑横板内壁连接,对支撑横板左右两端进行支撑,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房屋建筑用高强度防震装置,其结构包括柱(1)、上水平加劲肋(2)、弱轴方向梁(3)、垂直加劲肋(4)、防震支撑设备(5)、强轴方向梁(6)、紧固板(7),所述柱(1)左侧内壁与上水平加劲肋(2)右侧外壁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且两者紧密贴合,之间不存在空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平加劲肋(2)左侧尾端设有弱轴方向梁(3)且两者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弱轴方向梁(3)底端表面中部与垂直加劲肋(4)上端表面固定连接,且两者之间不存在空隙,所述垂直加劲肋(4)为长方板结构,板壁厚度为2‑3cm,所述垂直加劲肋(4)底端与弱轴方向梁(3)表面贴合,且与弱轴方向梁(3)表面设有的螺孔对应,通过螺杆旋紧配合连接,所述防震支撑设备(5)右侧与柱(1)左侧内壁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强轴方向梁(6)横贯柱(1)左右两端;所述防震支撑设备(5)由连接孔(501)、轴承板(502)、缓冲层(503)、平衡滚球(504)、第一支撑横板(505)、活动室(506)、缓冲板(507)、支撑横板(508)组成,所述连接孔(501)共设有两个,对称平行,且两者相距7‑8cm,处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支撑横板(508)侧面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横板(505)底端表面,所述轴承板(502)设在支撑横板(508)内壁,所述支撑横板(508)共设有两组对应平行,所述平衡滚球(504)为球体结构,共设有多个,且每者对称平行,每者相距3‑4cm,所述缓冲板(507)外壁设有缓冲层(503)两者为一体化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房屋建筑用高强度防震装置,其结构包括柱(1)、上水平加劲肋(2)、弱轴方向梁(3)、垂直加劲肋(4)、防震支撑设备(5)、强轴方向梁(6)、紧固板(7),所述柱(1)左侧内壁与上水平加劲肋(2)右侧外壁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且两者紧密贴合,之间不存在空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平加劲肋(2)左侧尾端设有弱轴方向梁(3)且两者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弱轴方向梁(3)底端表面中部与垂直加劲肋(4)上端表面固定连接,且两者之间不存在空隙,所述垂直加劲肋(4)为长方板结构,板壁厚度为2-3cm,所述垂直加劲肋(4)底端与弱轴方向梁(3)表面贴合,且与弱轴方向梁(3)表面设有的螺孔对应,通过螺杆旋紧配合连接,所述防震支撑设备(5)右侧与柱(1)左侧内壁采用过盈配合方式活动连接,所述强轴方向梁(6)横贯柱(1)左右两端;所述防震支撑设备(5)由连接孔(501)、轴承板(502)、缓冲层(503)、平衡滚球(504)、第一支撑横板(505)、活动室(506)、缓冲板(507)、支撑横板(508)组成,所述连接孔(501)共设有两个,对称平行,且两者相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超
申请(专利权)人:张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