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防护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5460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防护墙,由多个板体依次连接而成,所述板体两侧均设置有多个合页铰链,相邻的所述板体之间通过合页铰链铰接。所述板体包括首尾相连形成矩形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第四侧面,第一侧面的面积大于第二侧面;所述合页铰链包括合页铰链A和合页铰链B;所述合页铰链A设置在第二侧面上,所述合页铰链B设置在第四侧面上,所述合页铰链A与合页铰链B从上到下依次交错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建筑施工防护墙通过合页铰链板体,可任意调整板体方向,进而改变防护墙的形状。通过设置刹车脚轮,可任意改变板体位置,进而改变防护墙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防护墙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施工防护墙。
技术介绍
建筑施工的工地上经常会出现防护围墙,这种防护围墙主要分为3类:1、采用传统的砖块结构砌成,该类防护围墙能够有效抵挡风以及建筑工地上的危险物,但该类防护墙存在结构单一、使用完后只能拆掉,建造和拆除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并增加建筑垃圾,正在被逐步淘汰;2、采用质量较轻的彩钢板防护墙,该类防护墙结构简单,但防风效果差,大风容易刮到该防护墙且很难阻挡建筑工地上的砖块等危险物,对防护墙周围人员容易造成一定的危险;3、采用整体防护网,该类防护网防风效果差,且易破损,难以多次使用。为了达到良好的防护效果,传统的砖块结构和彩钢防护墙在固定安装后,就难以改变其形状及位置,在施工区域需要改变时,传统的砖块结构只能拆后重建,彩钢防护墙也操作复杂,且在改变过程中常常由于操作不当,造成彩钢防护墙变形破损,无法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防护墙,可任意调整防护墙的形状及位置。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或建筑施工防护墙,由多个板体依次连接而成,所述板体两侧均设置有多个合页铰链,相邻的所述板体之间通过合页铰链铰接。所述板体包括首尾相连形成矩形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第四侧面,第一侧面的面积大于第二侧面;所述合页铰链包括合页铰链A和合页铰链B;所述合页铰链A设置在第二侧面上,所述合页铰链B设置在第四侧面上,所述合页铰链A与合页铰链B从上到下依次交错设置。所述防护墙采用多个板体铰接而成,在需要改变防护墙的的形状时,仅需改变防护墙中的部分板体与相邻板体之间的角度,即可实现防护墙的形状改变,使其适应建筑施工需要防护的范围。同时在运输、安装、拆卸过程中,也可以折叠板体实现防护墙的收拢和展开,减小防护墙运输、安装、拆卸过程中的困难。合页铰链A和合页铰链B交错设置,使相邻板体之间铰接后,在外力作用下,具有扭转力,具有较强的抗风能力和抗外力能力。进一步地,所述板体内置空腔,所述空腔内安装有十字骨架或/和X型骨架,用于对板体进行加固,强度更大。进一步地,所述板体底面设置有与地面呈锐角设置的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包括设置在板体两侧且沿板体对称的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与地面通过地脚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板体通过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与地面可拆卸连接,且通过地脚螺栓达到将板体固定在地面上,达到较好的抗风能力。进一步地,所述板体的底端设置有两个刹车脚轮,所述两个刹车脚轮关于板体的底面中心对称设置,且所述两个刹车脚轮分别临近所述板体底端两个边角。通过设置刹车脚轮,可任意改变板体位置,进而改变防护墙位置。进一步地,所述板体上还设置有警示灯组件,所述警示灯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板体顶端的警示灯,以及设置在所述空腔内的定时器、处理器、蓄电池;所述处理器分别与警示灯、蓄电池、定时器电性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三侧面上还分别铺设有光伏板,所述光伏板与所述蓄电池电性连接。通过加设光伏板,利用太阳能转化电能,起到节能作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建筑施工防护墙,通过合页铰链板体,可任意调整板体方向,进而改变防护墙的形状。(2)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建筑施工防护墙,通过在板体中加设十字骨架或/和X型骨架,起到加固作用,增加板体的强度。(3)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建筑施工防护墙,通过加设警示灯组件,在夜晚时分,自动点亮,有效起到警示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5结构示意图;其中:1—板体,2—合页铰链A,3—合页铰链B,4—刹车脚轮,5—警示灯,6—十字骨架,7—X型骨架,8—固定支架,9—地脚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或建筑施工防护墙,由多个板体1依次连接而成,所述板体1两侧均设置有多个合页铰链,相邻的所述板体之间通过合页铰链铰接。所述板体1包括首尾相连形成矩形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第四侧面,第一侧面的面积大于第二侧面;所述合页铰链包括合页铰链A2和合页铰链B3;所述合页铰链A2设置在第二侧面上,所述合页铰链B3设置在第四侧面上,所述合页铰链A2与合页铰链B3从上到下依次交错设置。所述防护墙采用多个板体1铰接而成,在需要改变防护墙的的形状时,仅需改变防护墙中的部分板体1与相邻板体1之间的角度,即可实现防护墙的形状改变,使其适应建筑施工需要防护的范围。同时在运输、安装、拆卸过程中,也可以折叠板体1实现防护墙的收拢和展开,减小防护墙运输、安装、拆卸过程中的困难。合页铰链A2和合页铰链B3交错设置,使相邻板体1之间铰接后,在外力作用下,具有扭转力,具有较强的抗风能力和抗外力能力。实施例2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板体1底面设置有与地面呈锐角设置的固定支架8,所述固定支架8包括设置在板体1两侧且沿板体1对称的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与地面通过地脚螺栓9固定连接。所述板体1通过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与地面可拆卸连接,且通过地脚螺栓9达到将板体1固定在地面上,达到较好的抗风能力。所述第一支撑架包括与地面形成锐角的斜杆和与地面平行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安装地脚螺栓9的螺纹孔,所述斜杆和固定板固定连接为一体,形成一个弯折的支撑结构。所述第二支撑架与第一支撑架结构相同且沿板体1的轴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架上端与板体1的第一侧面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上端与板体1的第三侧面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防护墙安装过程中,将多个相互铰接的板体1展开为适合建筑施工场地的形状,然后通过地脚螺栓9将板体1固定在地面上形成固定的防护墙;拆卸时,将地脚螺栓9拆下,即可移动或者折叠板体1,实现防护墙的形状改变或收拢。本实施例中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故不再一一赘述。实施例3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板体1的底端设置有两个刹车脚轮4,所述两个刹车脚轮4关于板体1的底面中心对称设置,且所述两个刹车脚轮4分别临近所述板体1底端两个边角。所述刹车脚轮4与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下端在同一水平面上。通过设置刹车脚轮4,可任意改变板体1位置,进而改变防护墙位置。在实际应用中,板体1通过合页铰链A2和合页铰链B3与相邻的两个板体1铰接,利用铰接的方式可任意改变其板体1的方向,进而改变整个整体防护墙的形状。在板体1改变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每个板体1下端安装的刹车脚轮4移动每个板体1的位置,进而方便调整防护墙的位置;调整完成后,再通过固定支架8和地脚螺栓9将板体1固定在地面上,即可实现防护墙的变形安装。在拆卸收拢过程中,拆卸地脚螺栓9后,也可以通过刹车脚轮4轻易的推动板体1的运动,方便板体1的收拢和运输。本实施例中其他部分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故不再一一赘述。实施例4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其改进之处在于:如图2所示,所述板体1内置空腔,所述空腔内安装有十字骨架6。本实施例中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故不再一一赘述。实施例5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施工防护墙,由多个板体(1)依次连接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两侧均设置有多个合页铰链,相邻的所述板体(1)之间通过合页铰链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防护墙,由多个板体(1)依次连接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两侧均设置有多个合页铰链,相邻的所述板体(1)之间通过合页铰链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防护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包括首尾相连形成矩形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第四侧面,第一侧面的面积大于第二侧面;所述合页铰链包括合页铰链A(2)和合页铰链B(3);所述合页铰链A(2)设置在第二侧面上,所述合页铰链B(3)设置在第四侧面上,所述合页铰链A(2)与合页铰链B(3)从上到下依次交错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防护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内置空腔,所述空腔内安装有十字骨架(6)或/和X型骨架(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防护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底面设置有与地面呈锐角设置的固定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欣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尊华荣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