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钢结构体系中内嵌墙体连接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5404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3:00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体系中内嵌墙体连接组件。其包括弯起钢筋、钢制套筒和摩擦耗能层;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装配式钢结构体系中内嵌墙体连接组件是通过钢管柱与内嵌墙体的连接件,以及填充在内嵌墙体与钢管柱、横梁和楼板之间缝隙中的摩擦耗能层来固定内嵌墙体,能够有效解决内嵌墙体的定位困难和外闪问题,还可以省去支架的安装与拆除的施工时间,可广泛应用于钢结构建筑中。本发明专利技术构造简单、制作安装方便、尺寸易于调整、隐蔽性强、造价相对较低,具有一定的通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体系中内嵌墙体连接组件
本专利技术属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
,特别是涉及一种装配式钢结构体系中内嵌墙体连接组件。
技术介绍
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中,墙体多采用内嵌的方式与结构的梁、板、柱进行连接。墙体吊装时,通常使用人工观测定位,并用支架临时固定后用粘性材料粘接,因此墙板吊装时存在墙板定位困难,墙板易外闪,支架的安装与拆除费时费力等问题,因此目前急需一种内嵌墙板连接件,既要解决墙板的定位困难和易发生外闪的问题,还要节省支架的安装与拆除的时间,对于空间要求较高的建筑,连接件还需要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钢结构体系中内嵌墙板连接组件。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装配式钢结构体系中内嵌墙体连接组件设置在内嵌墙体和钢管柱之间,其包括弯起钢筋、钢制套筒和摩擦耗能层;其中,多个弯起钢筋的内端从上至下以水平设置的状态预埋在内嵌墙体的内部,外端为从内嵌墙体的外端面伸出后向下弯折的7字形结构;钢管柱上与内嵌墙体相邻的外端面上从上至下固定有多个与上述多个弯起钢筋位置相对应的钢制套筒;每个弯起钢筋的外端插入在一个钢制套筒内;摩擦耗能层是由填充在内嵌墙体与钢管柱、位于内嵌墙体和钢管柱顶部的横梁以及位于内嵌墙体和钢管柱底部的楼板之间的缝隙中的粘性摩擦耗能材料固化后形成。所述的多个弯起钢筋在内嵌墙体的外端面上以及多个钢制套筒在钢管柱的外端面上的排布形式为金字塔式。所述的钢制套筒的内腔为上宽下窄的喇叭口形状,并且钢制套筒和弯起钢筋间填充有发泡剂。所述的钢制套筒的内径大于弯起钢筋的外径10-20mm。所述的弯起钢筋的内端为通长筋,贯穿整个内嵌墙体。所述的粘性摩擦耗能材料采用由酚醛清漆型酚醛树脂、酚醛清漆型间苯二酚树脂和六亚甲基四胺组成的酚醛树脂组合物。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装配式钢结构体系中内嵌墙体连接组件是通过钢管柱与内嵌墙体的连接件,以及填充在内嵌墙体与钢管柱、横梁和楼板之间缝隙中的摩擦耗能层来固定内嵌墙体,能够有效解决内嵌墙体的定位困难和外闪问题,还可以省去支架的安装与拆除的施工时间,可广泛应用于钢结构建筑中。本专利技术构造简单、制作安装方便、尺寸易于调整、隐蔽性强、造价相对较低,具有一定的通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装配式钢结构体系中内嵌墙体连接组件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装配式钢结构体系中内嵌墙体连接组件分解结构俯视图。图3是弯起钢筋与套筒的布置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装配式钢结构体系中内嵌墙体连接组件安装过程布置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装配式钢结构体系中内嵌墙体连接组件安装后示意图。图6是弯起钢筋与套筒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内嵌墙体,2、弯起钢筋,3、套筒,4、钢管柱,5、横梁,6、楼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装配式钢结构体系中内嵌墙体连接组件设置在内嵌墙体1和钢管柱4之间,包括弯起钢筋2、钢制套筒3和摩擦耗能层7;其中,多个弯起钢筋2的内端从上至下以水平设置的状态预埋在内嵌墙体1的内部,外端为从内嵌墙体1的外端面伸出后向下弯折的7字形结构;钢管柱4上与内嵌墙体1相邻的外端面上从上至下固定有多个与上述多个弯起钢筋2位置相对应的钢制套筒3;每个弯起钢筋2的外端插入在一个钢制套筒3内;摩擦耗能层7是由填充在内嵌墙体1与钢管柱4、位于内嵌墙体1和钢管柱4顶部的横梁5以及位于内嵌墙体1和钢管柱4底部的楼板6之间的缝隙中的粘性摩擦耗能材料固化后形成。所述的多个弯起钢筋2在内嵌墙体1的外端面上以及多个钢制套筒3在钢管柱4的外端面上的排布形式为金字塔式。所述的钢制套筒3的内腔为上宽下窄的喇叭口形状,这样便于弯起钢筋2的插入,并且钢制套筒3和弯起钢筋2间填充有发泡剂,这样可使内嵌墙体1具有一定的活动能力,从而减少了内嵌墙体1对建筑结构整体刚度的影响。所述的钢制套筒3的内径大于弯起钢筋2的外径10-20mm。所述的弯起钢筋2的内端为通长筋,贯穿整个内嵌墙体1,这样能够大大增加内嵌墙体1的整体性。所述的粘性摩擦耗能材料采用由酚醛清漆型酚醛树脂、酚醛清漆型间苯二酚树脂和六亚甲基四胺组成的酚醛树脂组合物。现将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装配式钢结构体系中内嵌墙体连接组件使用方法阐述如下:实际制造时,首先根据内嵌墙体1的厚度和质量选择合适的弯起钢筋2和钢制套筒3的尺寸,按照构造要求在工厂内预制完成带有弯起钢筋2的内嵌墙体1以及带有钢制套筒3的钢管柱4,然后现场吊装内嵌墙体1时根据连接形式将其上的弯起钢筋2插入相应的焊接于钢管柱4上的钢制套筒3内,之后在钢制套筒3和弯起钢筋2间填充发泡剂固定,由此将内嵌墙体1通过弯起钢筋2与钢制套筒3的连接固定于钢管柱4上,固定后将弯起钢筋2与钢制套筒3以及二者的连接部位都涂刷一层防锈材料。待防锈材料干燥后,再在内嵌墙板1、钢管柱4、横梁5和楼板6的连接部位支设模板,然后在模板内灌注粘性摩擦耗能材料,内嵌墙板1与钢管柱4、横梁5和楼板6之间的缝隙在100—200mm之间,当粘性摩擦耗能材料固化后形成摩擦耗能层7并达到足够的强度后拆除模板。由于弯起钢筋2与钢制套筒3均在工厂内预制完成,既保证了施工的方便性与安全性,又能提高构件的连接精度。另外,内嵌墙体1与钢管柱4间通过钢制套筒3与弯起钢筋2连接,可省去架设支架的施工时间,不但大大节省的施工时间,还避免了支架的使用,降低了工具的耗损。摩擦耗能层7可在地震作用时通过摩擦缝的反复错动,达到消耗地震能量的作用。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先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钢结构体系中内嵌墙体连接组件,设置在内嵌墙体(1)和钢管柱(4)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配式钢结构体系中内嵌墙体连接组件包括弯起钢筋(2)、钢制套筒(3)和摩擦耗能层(7);其中,多个弯起钢筋(2)的内端从上至下以水平设置的状态预埋在内嵌墙体(1)的内部,外端为从内嵌墙体(1)的外端面伸出后向下弯折的7字形结构;钢管柱(4)上与内嵌墙体(1)相邻的外端面上从上至下固定有多个与上述多个弯起钢筋(2)位置相对应的钢制套筒(3);每个弯起钢筋(2)的外端插入在一个钢制套筒(3)内;摩擦耗能层(7)是由填充在内嵌墙体(1)与钢管柱(4)、位于内嵌墙体(1)和钢管柱(4)顶部的横梁(5)以及位于内嵌墙体(1)和钢管柱(4)底部的楼板(6)之间的缝隙中的粘性摩擦耗能材料固化后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钢结构体系中内嵌墙体连接组件,设置在内嵌墙体(1)和钢管柱(4)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配式钢结构体系中内嵌墙体连接组件包括弯起钢筋(2)、钢制套筒(3)和摩擦耗能层(7);其中,多个弯起钢筋(2)的内端从上至下以水平设置的状态预埋在内嵌墙体(1)的内部,外端为从内嵌墙体(1)的外端面伸出后向下弯折的7字形结构;钢管柱(4)上与内嵌墙体(1)相邻的外端面上从上至下固定有多个与上述多个弯起钢筋(2)位置相对应的钢制套筒(3);每个弯起钢筋(2)的外端插入在一个钢制套筒(3)内;摩擦耗能层(7)是由填充在内嵌墙体(1)与钢管柱(4)、位于内嵌墙体(1)和钢管柱(4)顶部的横梁(5)以及位于内嵌墙体(1)和钢管柱(4)底部的楼板(6)之间的缝隙中的粘性摩擦耗能材料固化后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钢结构体系中内嵌墙体连接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桐栋李自林王军凯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水利电力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