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撑节点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支撑节点。
技术介绍
传统的支撑节点是按翼缘传递弯矩、腹板传递剪力的原则进行设计的,通常在钢柱内设置若干水平加劲肋,加劲肋的宽度可以通过计算确定,水平加劲肋的主要作用是保障钢梁与斜撑弯矩在节点区域的传递,传统的节点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如果在钢管内浇筑混凝土,由于水平加劲肋的存在,水平加劲肋下方四个角区域存在一定的死区,混凝土不能将其填满,很难保证混凝土在节点区域的密实度,进一步影响支撑节点的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这样的一种支撑节点,该支撑节点在箱型柱内设置竖向加劲肋,竖向加劲肋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水平加劲肋,水平加劲肋开设混凝土加注口,混凝土从上端加注口加注至箱型柱内后,由于中间没有水平加劲肋的阻碍,混凝土可以将整个箱型柱内部填满,从而保证混凝土在节点区域的密实度,进一步提高节点强度。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支撑节点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支撑节点,包括箱型柱以及固定在箱型柱内的竖向加劲肋,竖向加劲肋与箱型柱的前侧面及后侧面平行,将箱型柱分隔成竖向的两个混凝土加注区域,竖向加劲肋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水平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撑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箱型柱(1)以及固定在箱型柱内的竖向加劲肋(2),竖向加劲肋与箱型柱的前侧面及后侧面平行,将箱型柱分隔成前后分布的两个竖向混凝土加注区域(11),竖向加劲肋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水平加劲肋(3),水平加劲肋的四周边缘与箱型柱内壁固定连接,每个混凝土加注区域对应的水平加劲肋处均开设有加注口(3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箱型柱(1)以及固定在箱型柱内的竖向加劲肋(2),竖向加劲肋与箱型柱的前侧面及后侧面平行,将箱型柱分隔成前后分布的两个竖向混凝土加注区域(11),竖向加劲肋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水平加劲肋(3),水平加劲肋的四周边缘与箱型柱内壁固定连接,每个混凝土加注区域对应的水平加劲肋处均开设有加注口(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节点,其特征在于,箱型柱的外侧面固定有斜撑结构(4),斜撑结构包括两块平行设置并固定在箱型柱侧面的支撑板(41)以及垂直固定在两支撑板之间的斜撑板(42),斜撑板端部与箱型柱侧面之间留有空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节点,其特征在于,斜撑结构固定在箱型柱的左侧面或右侧面,两支撑板分别与竖向加劲肋以及箱型柱后侧面平齐,并且支撑板与箱型柱侧面接触边的高度和竖向加劲肋的高度一致,竖向加肋板与支撑板的材质、厚度也一致;和/或,斜撑结构固定在箱型柱的前侧面或后侧面,两支撑板分别与箱型柱左右两侧面平齐,支撑板的厚度不小于箱型柱左右两侧面的壁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节点,其特征在于,支撑板的厚度不小于支撑节点内最厚板的1.4倍,且其材质的强度为支撑节点内的最高等级。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节点,其特征在于,箱型柱左右两侧面或前后两侧面均固定有斜撑结构,且呈对称的蝶形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节点,其特征在于,斜撑结构固定在箱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外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