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性纳米纤维素增强聚丙烯微发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349843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改性纳米纤维素增强聚丙烯微发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由96‑98wt%聚丙烯复合材料和余量的化学发泡剂组成;其中所述的聚丙烯复合材料由以下组分组成:聚丙烯、改性纳米纤维、相容剂、抗氧剂、润滑剂、其他助剂;所述改性纳米纤维由纳米纤维素、改性剂与催化剂反应制得。与聚丙烯树脂熔融共混,纳米粒子均匀的分散在基体中,形成三维网状结构,限制分子链的运动,提高熔体的黏度,从而有效提高基体的熔体强度。在注塑过程中加入发泡剂,发泡剂均匀的扩散在熔体中,受热分解以纳米纤维素为成核点,形成致密的泡核,较高的熔体强度有效束缚泡核的长大定型,从而形成均匀细腻的聚丙烯微发泡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性纳米纤维素增强聚丙烯微发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
,具体涉及一种改性纳米纤维素增强聚丙烯微发泡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全球对环保、节能降耗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车辆轻量化和新能源车辆的开发的进程加快,对聚丙烯微发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聚丙烯发泡材料具有密度小、力学性能优异、热稳定性好、耐化学腐蚀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汽车门板、仪表板、中央通道等部件,已成为车辆轻量化和新能远热衷的轻质材料之一。但聚丙烯属于半结晶材料,熔体强度低,无法支撑泡孔的长大,容易造成并泡,串泡等缺陷,受力时常常成为泡体破裂的发源地,降低发泡材料的力学性能,制约着聚丙烯应用领域。玻璃纤维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作为增强相被广泛应用于聚丙烯发泡材料中。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号CN104194155A采用长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微发泡复合材料,显著提高了材料的拉伸、冲击强度、模量和耐热性能,获得了性能优异且环保的聚丙烯微发泡材料。但是玻璃纤维材料不具备生物降解性,因此天然纤维取代玻璃纤维的研究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纳米纤维素是一种从天然纤维素中提取的一种天然可再生的新型纳米材料,具有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性纳米纤维素增强聚丙烯微发泡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由96‑98wt%聚丙烯复合材料和余量的化学发泡剂组成;其中所述的聚丙烯复合材料由以下组分按重量份组成:聚丙烯         85‑95份;改性纳米纤维   3‑12份;相容剂         1‑3份;抗氧剂         0.2‑0.4份;润滑剂         0.5‑1份;其他助剂       0‑2份;所述化学发泡剂为80wt%的以LDPE为载体的发泡剂母粒,以及余量为气源的碳酸氢钠;所述改性纳米纤维由2‑6份纳米纤维素、1‑6份改性剂与0.2‑1份催化剂反应制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性纳米纤维素增强聚丙烯微发泡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由96-98wt%聚丙烯复合材料和余量的化学发泡剂组成;其中所述的聚丙烯复合材料由以下组分按重量份组成:聚丙烯85-95份;改性纳米纤维3-12份;相容剂1-3份;抗氧剂0.2-0.4份;润滑剂0.5-1份;其他助剂0-2份;所述化学发泡剂为80wt%的以LDPE为载体的发泡剂母粒,以及余量为气源的碳酸氢钠;所述改性纳米纤维由2-6份纳米纤维素、1-6份改性剂与0.2-1份催化剂反应制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纳米纤维素增强聚丙烯微发泡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烯为均聚聚丙烯、嵌段共聚聚丙烯、无规共聚聚丙烯的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纳米纤维素增强聚丙烯微发泡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改性剂为十二烷基琥珀酸酐、2-辛烯基琥珀酸酐的一种或两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纳米纤维素增强聚丙烯微发泡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纤维素的直径为4-10nm,长度为1000-3000n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纳米纤维素增强聚丙烯微发泡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为浓硫酸。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纳米纤维素增强聚丙烯微发泡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容剂为均聚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其接枝率为0.8-1.2%;所述抗氧剂选自受阻酚类抗氧剂、硫代硫酸酯类抗氧剂、亚磷酸酯类抗氧剂中的至少一种。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性纳米纤维素增强聚丙烯微发泡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他助剂为紫外光吸收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阳阳周海闫溥方超高勇李荣群李春忠张玲王庚超
申请(专利权)人:会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