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屠德彬专利>正文

侧身分体式隐型铰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4831 阅读:1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防盗门用新型隐型铰链,由数面呈“V”型的铰链转页板和铰链安装板,以及铰链盒、轴套、销轴、联接螺钉组成。铰链转页板一侧端焊接轴套,用销轴可旋转地固定在门框腔铰链盒内,另一侧能旋出框侧条孔,并可与一侧已焊接于门扇内侧,另一侧从扇侧条孔中伸出来的铰链安装板用螺钉联接。与现有隐型铰链相比,框、扇侧条孔宽度显著减小,折边缘角无缺损,提高了框扇连接强度。门扇关闭时,联接螺钉隐蔽框内,门扇开启时,又可与门框方便地进行装配、拆卸和更换。(*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涉及一种铰链转页板采用V形形状特征和分体联接结构的新型隐型铰链。主要由上述具有特定几何参数的V形转页板以及配套的V形安装板等所组成的改进型隐型铰链,可在防盗门、安全窗、保险柜上广泛应用,特别适合于目前各类门型,包括未来的各种新门型的全封闭装饰性防盗门上的配套设计和使用。从查阅到的专利文献资料,&#60一种防盗门用隐蔽铰链&#62,其结构剖示图如附附图说明图1。从调查现有市场上的防盗门配套用隐型铰链,归纳为配套于两种门型单止口门型框扇连接结构剖示图如附图2双止口门型框扇连接结构剖示图如附图3比较附图1、2、3得出现有隐型铰链从原理型、实用型到改进型,其最大的共同特征是带轴套1的铰链转页板2断面呈П形,故把现有隐型铰链统称为П形隐型铰链。它从实用型到改进型,其外形特征及与门扇连接形式均无变化,仅因为门型配合关系,在尺寸参数上作了稍微调整。П形隐型铰链在工作原理和制作工艺上是可行的,但在与框扇连接的结构设计、互换装配、安装施工中存在许多无法克服的弊端。由于涉及原因众多,因素复杂,故本说明只得作出详尽分析才能对其不足之处加以证实。一.现铰链在结构设计中的严重制约因素П形隐型铰链,其主要尺寸参数包括П形转页板2的高度、宽度、厚度、销轴3直径,轴套1壁厚以及转轴中心位置,其参数的配置除了必须满足铰链正常工作条件及自身强度要求以外,还必须按照国标通用技术条件的规定,满足框扇配合尺寸及连接强度的要求,此外,当然也要考虑门体造形设计,装饰、密封件配置以及外观效果等要求,现将结构设计实现无缺陷的方案条件列出如下(一)正常工作条件条件1门扇开启角度必须大于90°,开启中铰链转页板2及其轴套1在开启全程应无任何障碍。条件2门扇开启小角度时,框扇相对应的侧缘面或外缘角应无磨察挤压。条件3门扇开启最大角度时,应以门框6侧条孔的外缘作为止点而不应使门扇7缘角与门框6端面相碰撞。(二)配合尺寸要求条件4门扇关闭时,门扇7与门框6铰链贴合面间隙不应大于2mm。条件5门扇关闭时,对带压边的门扇,压边与门框搭接宽度不应小于8mm,门扇与门框配合活动间隙不应大于4mm。条件6铰链与门扇连接后,框扇在立面上配置位置应符合门体造形,装饰、密封件配置的外观设计要求。(三)强度设计要求条件7门框因转页板贯通所需条孔宽度及门扇安装转页板所需条孔宽度,均不应破坏框扇成型板件的折弯缘角,条孔位置应离折弯处留出足够的折弯尾部弯出长度。按一般板厚和折弯圆角半径估算,折弯尾部弯出长度应不小于板厚的3倍。条件8为确保铰链与门框扇连接处有足够强度按通用技术条件要求门框板材厚度不应小于2mm按常规强度设计要求门扇板材厚度不应小于1mm铰链转页板厚度不应小于4mm铰链安装板厚度不应小于4mm销轴直径不应小于10mm轴套壁厚不应小于3mm铰链盒壁厚不应小于2mm条件9材质选用和工艺设计应满足以下要求转页板2、轴套1、安装板8选用材料其抗弯强度不低于A3钢,销轴3材料应为35号钢,经热处理。转页板2、安装板8成型折弯圆角半径不应小于工艺规定值,以免造成折弯处过渡拉伸变薄,应力集中,甚至产生不易发现的局部撕裂。然而从实践中发现,要完全满足上述9项条件的无缺陷设计方案无法实现,这从分析附图1、2、3中得到证实。见附图1(专利原理型)在剖示原理图的主要参数配置中至少存在两个缺陷有待解决。一是违反了条件7,门框6内缘角破坏,露出了框腔。而工艺实施中,门扇7后缘角也要被破坏。二是不能解决条件2和条件4的相互制约关系,最后条件2和条件4均不能满足。又附图2(单止口门型)在其结构设计参数配置中,由于单止口门框6与门扇7配合宽度有50mm,可以较充裕地同时满足条件1和条件7,但困难是要同时满足条件2和条件4。若调整销轴3位置向左和向下有利问题解决,但向左受到条件1、6、7制约,向下受到条件8的限制,方案最后只得在确保条件1、2、4的前提下放弃了条件6、7、8,其结果是在设定位置偏下的转轴中心的有限空间内只得选用φ6mm的销轴3和壁厚仅2mm的轴套1,而设定偏高的转页板2造成了转页板2与安装板8的偏位,为了转页板插入安装,不得不裁去扇侧后缘角和扇侧包饰铝合金条的嵌槽,使铰链处的密封条成了无依靠的悬挂状。当然也有对上述困难采用放弃条件4,保住条件2、8的解决方案,结果加上工艺尺寸控制误差,门隙达到了用户不能接受的地步。再附图3(双止口门型)是对单止口门型的改进,门框6前缘增加了一个止口,空出了一个16×16mm的空间,而且双止口门型门扇带压边,条件4换成了条件5,放宽了门隙要求,因此较容易同时满足条件2、5、8。但是双止口门型框扇配合宽度由50mm缩减为44mm,要满足条件1,要求框侧开孔宽度至少在36mm~38mm。加上再要满足条件7,对厚2mm的框板材,其折边线相距至少应在46mm~48mm,超过了框侧实际宽度44mm,因此只得放弃条件7,但保住了框内缘角以免露出框腔。结果门框6前缘角缺损,破坏了外观,削弱了强度;门扇7侧后缘角短缺,虽然隐蔽,但因焊接安装板、加强板等,使扇背板在上、中,下铰链部位产生严重变形。情况还不止于此,门框前缘角破损毕竟要有限度,否则外观上用户也不能接受,因此在满足条件1的前提下,销轴3中心位置要偏上以减少框前缘角破损宽度,这样对前述已经解决的条件2、5、8相互制约问题产生了新的制约,最后往往迫使方案的参数配置在条件2、5的各自边界状态,其结果加上工艺尺寸控制允差,不是活动间隙超差,就是搭边宽度不足,有时还出现搭边缘角与门框外缘角的挤压现象。综上所述可见,由于现有铰链工作性状的严重制约,结构设计只得在损伤外观,减小结构件的尺寸、厚度、放大配合尺寸间隙达到方案的妥协解决,这不仅严重地削弱了铰链与框扇的连接强度,也给防盗门的外观和内在质量的提高造成了障碍。由此证实了下述结论继续采用现有隐型铰链,要实现无缺陷结构设计,其困难难以逾越。深入分析发现条件1是最重要的充分必要条件,必须首先满足,否则铰链就无法工作。条件1又是全局性的条件,它与其它条件的相关性最大,设计中任何参数的变动,无处不感到它的存在。条件1更是最苛刻的条件,它造成的制约程度还不可改变。因为它由现有隐型铰链的工作性状所决定。因此无缺陷设计的唯一出路只有改善现有隐型铰链的工作性能,它的工作性能改善了,条件1容易满足并给结构设计的制约程度减轻了,其它条件的实现就获得了比较宽松的调整空间,无缺陷设计就有了希望,防盗门的主要部位即铰链与框扇连接强度就有了保证。现在来看看П形转页板的外形,“横竖方正,有棱有角”,要让它过孔,颇似扛着竹竿横竖进不了城门的典故。如果我们把它过孔部分的竖面一直角一横面这种几何形状特例从广义的角度上实现变形,使它成为斜面-弧面-斜面,在结构图上不断改变其斜率和曲率,使其排除一些妨碍过孔的有害占用空间,扩展一些有利扩大角程的有益空间,那么铰链转页板的工作性能就会得到较大的改善。二.现有铰链装配和安装工艺的不合理现有隐型铰链在与门框扇连接的结构设计上,无法提供装卸门扇的活动联接,而仅有二处供装配用的一次性联接。因此现有铰链给门扇的装卸带来了严重的后遗症。当门框装上了门洞,门扇就无法安装,因为销轴插入轴套的操作空间在门框内。即使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隐型铰链,其铰链转页板一侧端焊接轴套,用销轴可旋转地固定在门框腔铰链盒内,另一侧能旋出框侧条孔,并可与一侧已焊接于门扇内侧,另一侧从扇侧条孔中伸出来的铰链安装板用螺钉联接。其特征是:铰链转页板和铰链安装板均为有一定弯角角度,弯角曲率半径和弯角两侧直边段长度的V形弯板构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屠德彬
申请(专利权)人:屠德彬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