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污水处理用微纳米曝气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纳米曝气
,具体为一种河道污水处理用微纳米曝气装置。
技术介绍
在河道污水治理过程中,微纳米曝气法相较于其他处理方式,具有减少水体营养盐含量、消除藻类水华以及改善水色与透明度的优点,通过在河道上游周围安装微纳米曝气机,并将曝气管伸至接近河道底部的位置,这样使得产生的微纳米气泡的扩散范围以及净化深度得到了极大地提高,而河道中的河水具有泥沙多,且含有较多现代生活垃圾的特点,河道中的污水在流经曝气管时,水中的较硬垃圾容易与管头碰撞,由于污水处理是一个需要长期持续的过程,因此无法在管头被撞击至损伤时直接进行曝气管的更换,为避免杂质进入管内,大多通过设置隔离网的方式来达到防杂效果,河水流动时夹带的砂砾与网体发生摩擦时,极易卡在网体的缝隙内,长期累积后容易造成网眼堵塞无法正常排出微纳米气泡的情况,因此需要针对河道中随水流流动对曝气造成影响的杂质与垃圾提出一种新型河道微纳米曝气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河道污水处理用微纳米曝气装置,该河道污水处理用微纳米曝气装置避免了河道河水中流动的杂质与垃圾对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污水处理用微纳米曝气装置,包括曝气机(1)、曝气管(2)、防堵框(3)、短管(4)和长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2)的进气端固定安装在曝气机(1)的出气口处,防堵框(3)固定安装在曝气管(2)的出气端,短管(4)与长管(5)呈交错状固定连接在曝气管(2)的出气端并与曝气管(2)的内腔连通;所述防堵框(3)包括框体(31)、转轴(32)、弯曲板(33)、隔砂网(34)、阻水透气膜(35)、除砂机构(36)和通气机构(37),转轴(32)的数量为六个,且呈列状分布的六个转轴(32)的上下两端分别活动连接在框体(31)内壁的上下两侧,弯曲板(33)的中后部套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污水处理用微纳米曝气装置,包括曝气机(1)、曝气管(2)、防堵框(3)、短管(4)和长管(5),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管(2)的进气端固定安装在曝气机(1)的出气口处,防堵框(3)固定安装在曝气管(2)的出气端,短管(4)与长管(5)呈交错状固定连接在曝气管(2)的出气端并与曝气管(2)的内腔连通;所述防堵框(3)包括框体(31)、转轴(32)、弯曲板(33)、隔砂网(34)、阻水透气膜(35)、除砂机构(36)和通气机构(37),转轴(32)的数量为六个,且呈列状分布的六个转轴(32)的上下两端分别活动连接在框体(31)内壁的上下两侧,弯曲板(33)的中后部套装在转轴(32)上,隔砂网(34)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在每两个相邻弯曲板(33)相对一侧的前侧,阻水透气膜(35)的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连接在每两个相邻弯曲板(33)相对一侧的中后侧,且位于框体(31)内腔最左侧和最右侧的两个弯曲板(33)相对框体(31)内壁的一侧与框体(31)内壁左右两侧之间也固定连接有阻水透气膜(35),长管(5)的底端贯穿阻水透气膜(35)的底部,除砂机构(36)的数量为六组,且六组除砂机构(36)呈列状等距固定安装在单个弯曲板(33)内,通气机构(37)的数量为六组,且六组通气机构(37)分别位于每个弯曲板(33)左侧的后侧;所述除砂机构(36)包括空腔(3601)、喷气管(3602)、卡口(3603)、安装槽(3604)、固定片(3605)、复位弹簧(3606)、接触片(3607)、通气管(3608)、通口(3609)、接触件(3610)和闭合片(3611),所述空腔(3601)呈弯曲状开设在弯曲板(33)内,喷气管(3602)的后端插接在弯曲板(33)右侧的前侧并与空腔(3601)的内腔连通,卡口(3603)开设在空腔(3601)的内壁后侧并贯穿弯曲板(33)的背面,安装槽(3603)开设在空腔(3601)内侧壁的后部,固定片(3605)的正面固定连接在安装槽(3603)内壁的前侧,复位弹簧(3606)的前端固定连接在固定片(3605)的背面,接触片(3607)的正面固定连接在复位弹簧(3606)的后端,且接触片(3607)的侧表面滑动连接在安装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宽,陈勇,陈雷,袁云杰,何明军,陈欢,何晶晶,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清天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