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庄子平专利>正文

门钮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4586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门钮构造,该门钮具有一基座体与一轴枢座,其中,该基座体枢结部的轴枢孔上下端各穿伸定位有一轴套,且在轴枢座上、下端轴枢部的穿置孔上方各穿伸定位一轴垫,并令一调整轴杆同时穿伸轴枢座、基座体、二轴垫及二轴套,再藉其中段的卡合部同时连动二轴套偏心动作,以调整轴枢座与基座体即门框与门板启闭的横向间距,另该轴枢座下端轴枢部的穿置孔下方锁设定位有一调整栓体可据以顶撑穿置孔上方的轴垫,以使旋转调整栓体时,可顶撑动作基座体作一纵向位移,进而调整门框与门板启闭的纵向间距。(*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门钮构造,特别是指一种兼具有横向与纵向调整功能,且构造简单的门钮构造。
技术介绍
早期的门钮结构通常无法调整,因此,当门钮装设于门板与门框后,一旦产生偏斜误差,导致门板无法关上或顺利操作时,则必需再修改门钮安装的位置,或藉由刨削、敲打门板加以解决,如图1所示,该门钮10主要是由一轴枢座11、一基座体12、二基套13、二调节套14、二调整轴栓15及二锁掣元件16所组成,其中,该轴枢座11与基座体12藉由二调整轴栓15上下相互轴枢串接,并藉由旋转调整轴栓15带动调节套14作偏心转动,并透过基座13掣动基座体12,以调整修正基座体12与轴枢座11即门板与门框启闭的间距。该前述专利案虽具有调整门板与门框启闭的间距以解决习知结构的问题,但仍有下列尚待改良之处1.该门钮10的调整轴栓15需设外柱端151与凸形顶掣部152,藉以与轴枢座11的穿置孔111二端相互撑抵而稳定该调整轴栓15,另需于中段设有一啮掣槽153,以供轴枢座11锁入锁掣元件16与之啮合固定,故其调整轴栓15结构较为复杂,且需多道加工程序,制作成本较高。2.该门钮10仅具有横向间距的调整功能,而无纵向的调整功能,因此,若门板与门框在纵向间距产生偏差时,同样会存在习知结构需修改门钮安装位置或刨削、敲打门板,方能解决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门钮构造,其可调整横向间距及纵向间距,且调整轴杆的构造简单,生产制造容易。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门钮构造,该门钮具有一轴枢座与一基座体,该轴枢座中间形成有一凹部,其上下端各对称形成有一轴枢部,该等轴枢部间设有纵向的穿置孔,且轴枢部侧边设有锁掣孔,可供锁设一锁掣元件,该基座体中间凸设有一枢结部可容入轴枢座的凹部中,且枢结部设有一纵向的轴枢孔,同时,该枢结部侧边设有一基板部;其特征在于该轴枢座,其轴枢部至少一穿置孔的外侧端具有一较大孔径的容置槽;二轴套,分别套设定位于基座体的轴枢孔上下端,其上更分别贯设有一纵向的通孔;一轴垫,其中央具有一通孔,侧身设有一剖沟,使该通孔可被弹性外撑扩张,且该轴垫外周缘恰可从轴枢座上端的容置槽穿伸定位于内侧端的穿置孔中;一调整轴杆,具有一段预定长度的偏心卡合部及一较大的调整头部,且于调整头部与卡合部间形成有一杆径略小于卡合部的颈部,恰可供轴垫弹性外撑扩张卡合定位于颈部处,并使调整轴杆的卡合部可分别上下贯穿套合于该等轴套的通孔,同时,其调整头部置于轴枢座上端容置槽中与轴垫相互压抵,且调整头部恰可受轴枢座相对轴枢部上的锁掣元件予以锁抵固定。该轴枢座的轴枢部容置槽内壁缘设有内螺牙,使其下端容置槽可供锁设一调整栓体,该调整栓体内侧端设有一较小径的顶撑部,可随基座体于纵向调整时,而容伸于容置槽的穿置孔中,另,该下端轴枢部的穿置孔内侧穿伸定位有一轴垫,可供调整轴杆末端穿伸轴设及抵撑其上相对的轴套,且轴垫底端可受调整栓体的顶撑部向上顶撑连动其上的轴套,据以纵向调整位移该基座体。该轴枢座的容置槽封设有一封盖。该调整轴杆的调整头部外周缘具有复数纵向的卡掣沟,可供锁掣元件锁抵定位。该调整轴杆的卡合部为一呈具偏心圆弧的导柱,使其可与轴套相互套合定位。本技术所提供的门钮构造,不仅可藉由旋动调整轴杆控制轴枢座与基座体即门框与门板启闭的横向间距,更可藉由旋动调整栓体同时控制轴枢座与基座体即门框与门板启闭的纵向间距,且调整轴杆的构造简单,生产制造容易,整体确具极佳的实用功效。附图说明图1为习知门钮的局部侧视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门钮的外观组合图图3为本技术门钮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门钮的侧视剖面示意图。图5本技术门钮的横向调整动作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门钮的纵向调整动作示意图。符号说明习知结构10......门钮 11......轴枢座111......穿置孔12......基座体13......基套 14......调节套15......调整轴栓 151......外柱端152......顶掣部153......啮掣槽16......锁掣元件本技术20......门钮 30......轴枢座31......凹部 32......轴枢部 33......穿置孔 34......锁掣孔35......锁掣元件36......容置槽37......封盖40......基座体41......枢结部 42......轴枢孔43......基板部 50......轴套51......定位缘 52......通孔60......上轴垫 61......通孔62......剖沟63......定位缘70......调整轴杆71......卡合部72......调整头部73......栓孔74......卡掣沟 75......颈部80......下轴垫 81......槽孔82......定位缘 90......调整栓体91......顶撑部 a......门框b......门板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4,为本技术门钮构造的较佳实施例,该门钮20大致具有与习知构造雷同的一轴枢座30与一基座体40,该轴枢座30中间形成有一凹部31,其上下端各对称形成有一轴枢部32,该等轴枢部32间设有纵向的穿置孔33,且轴枢部32侧边设有与穿置孔33相通的锁掣孔34,可锁设锁掣元件35,该基座体40中间凸设有一枢结部41可容入轴枢座30的凹部31中,并与上枢轴部32形成有一可位移的间距“d”,且枢结部41设有一纵向的轴枢孔42,同时,该枢结部41侧边设有一基板部43;其中该轴枢座30,其轴枢部32的穿置孔33外侧端各具有一较大孔径且具螺牙的容置槽36,该轴枢部32二端侧面各嵌设有一封盖37,可用以封闭二端容置槽36;二轴套50,其一端各径向延伸有一较大径的定位缘51,可分别藉以套设定位于基座体40的轴枢孔42上下端,其上更分别贯设有一纵向的通孔52;一上轴垫60,概呈管状体,而于中央形成一通孔61,于侧身设一剖沟62,再于一端径向延伸一较大径的定位缘63,使该上轴垫60可从轴枢座30的容置槽36穿伸定位于内侧端的穿置孔33中,且该通孔61可藉由剖沟62向外弹性撑开扩张;一调整轴杆70,具有一段预定长度且中段呈具偏心圆弧导柱的卡合部71,并于一端设有一较大径的调整头部72,该调整头部72顶端具有一栓孔73,其外周缘设有复数纵向的卡掣沟74,且与卡合部71间形成有一杆径略小于卡合部71的颈部75,使该上轴垫60向外弹性外撑扩张后,而可卡合定位于颈部75位置,并使调整轴杆70的卡合部71可分别上下贯穿套合于上、下轴套50的通孔52中,同时,该调整头部72恰可置于轴枢座30的容置槽36中与上轴垫60的定位缘63顶面相互压抵,再藉其卡掣沟74供上端轴枢部32上的锁掣元件35锁抵固定;一下轴垫80,概呈管状体,而于中央形成有一槽孔81,且于一端径向延伸有一较大径的定位缘82,使该下轴垫80恰可穿伸定位于轴枢座30下端轴枢部32的穿置孔33中,并藉槽孔81与调整轴杆70末端穿伸轴设,再藉定位缘82的顶面支撑上方轴套50的定位缘51;一调整栓体90,与轴枢座30的容置槽36相互锁设,且于内侧端设有一较小径的顶撑部91,可随基座体40于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门钮构造,该门钮具有一轴枢座与一基座体,该轴枢座中间形成有一凹部,其上下端各对称形成有一轴枢部,该轴枢部间设有纵向的穿置孔,且轴枢部侧边设有可供锁设一锁掣元件的锁掣孔,该基座体中间凸设有一可容入轴枢座凹部中的枢结部,且枢结部设有一纵向的轴枢孔,该枢结部侧边设有一基板部;其特征在于:该轴枢座,其轴枢部至少一穿置孔的外侧端具有一较大孔径的容置槽;二轴套,分别套设定位于基座体的轴枢孔上下端,其上分别贯设有一纵向的通孔;一轴垫,其中央具有一通孔,侧身设有一 使通孔可被弹性外撑扩张的剖沟,该轴垫外周缘从轴枢座上端的容置槽穿伸定位于内侧端的穿置孔中;一调整轴杆,具有一段预定长度的偏心卡合部及一较大的调整头部,且于调整头部与卡合部间形成有一杆径略小于卡合部的颈部,该轴垫弹性外撑扩张卡合定位于 颈部处,调整轴杆的卡合部分别上下贯穿套合于各轴套的通孔,调整头部置于轴枢座上端容置槽中与轴垫相互压抵,且调整头部受轴枢座相对轴枢部上的锁掣元件予以锁抵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子平
申请(专利权)人:庄子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