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4564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折叠式扳手,其包括第一组合件、第二组合件以及连接件。所述第一组合件,其包括第一扳手部、第一扳手柄;所述第一扳手部上设有第一扳手孔以及第二扳手孔。所述第一扳手部通过第一固定件与第一扳手柄活动连接。所述第二组件,其包括第二扳手部、第二扳手柄;所述第二扳手部上设有第三扳手孔以及第四扳手孔;所述第二扳手部通过第二固定件与第二扳手柄活动连接。所述连接件,其呈H型,所述连接件一端通过定位轴与所述第一扳手柄的末端活动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定位轴与所述第二扳手柄的末端活动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式扳手
本技术涉及扳手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折叠式扳手。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扳手比较大,不容易携带,也不方便在狭小的空间使用。由于需求情况的不同,使用者经常需要携带多个不同型号和尺寸的扳手,非常不方便。在申请号为201610877167.5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手动活头扳手,该活头扳手可以更换不同型号的扳手头以适应不同情况下的使用。但是此种设计的扳手的体积较大、笨重,不便于狭小空间的操作使用。当需要其他型号和尺寸的扳手,还是需要更换扳手头,这样的操作也是非常繁琐,不够便捷。
技术实现思路
由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折叠式扳手,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扳手体积较大、笨重、不易携带以及更换扳手头繁琐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一种折叠式扳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组合件、第二组合件以及连接件,其中,所述第一组合件,其包括第一扳手部、第一扳手柄;所述第一扳手部上设有第一扳手孔以及第二扳手孔;所述第一扳手部通过第一固定件与第一扳手柄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扳手部以所述第一固定件为中心进行360度旋转;所述第二组件,其包括第二扳手部、第二扳手柄;所述第二扳手部上设有第三扳手孔以及第四扳手孔;所述第二扳手部通过第二固定件与第二扳手柄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扳手部以所述第二固定件为中心进行360度旋转;所述连接件,其呈H型,所述连接件一端通过定位轴与所述第一扳手柄的末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组合件以所述定位轴为中心进行360度旋转;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定位轴与所述第二扳手柄的末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组合件以所述定位轴为中心进行360度旋转。较佳的是,所述第一扳手部包括两个子第一扳手部,所述两个子第一扳手部之间夹设所述第一扳手柄的前部,所述两个子第一扳手部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与所述第一扳手柄活动连接。较佳的是,所述第二扳手部包括两个子第二扳手部,所述两个子第二扳手部之间夹设所述第二扳手柄的前部,所述两个子第二扳手部通过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所述第二扳手柄活动连接。较佳的是,所述第一固定件到所述连接件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扳手孔到所述连接件的距离。较佳的是,所述第二固定件到所述连接件的距离大于所述第四扳手孔到所述连接件的距离。较佳的是,所述第一扳手柄上设有加强部。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手段,本申请改进了扳手的结构,通过设置连接所述第一组件和所述第二组件的所述连接件,使得所述第一组件和所述第二组件可进行旋转折叠。此种设计的折叠式扳手体积小、便于携带,而且可应对狭小空间的操作使用。所述第一组件和所述第二组件上分别设有两个扳手孔,4个扳手头可应对常规操作使用,无需更换扳手头,快捷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折叠式扳手的一实施例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折叠式扳手的一实施例的折叠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参见图1及图2所示,图1为本技术的折叠式扳手的一实施例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折叠式扳手的一实施例的折叠结构示意图。在该实施例中,一种折叠式扳手包括:第一组合件1、第二组合件2以及连接件3。参见图1及图2所示,所述第一组合件1包括第一扳手部11、第一扳手柄12。所述第一扳手部11上设有第一扳手孔111以及第二扳手孔112。所述第一扳手部11通过第一固定件13与第一扳手柄12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扳手部11以所述第一固定件13为中心进行360度旋转。所述第一扳手部11包括两个子第一扳手部113。所述两个子第一扳手部113之间夹设所述第一扳手柄12的前部。所述两个子第一扳手部113通过所述第一固定件13与所述第一扳手柄12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13到所述连接件3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扳手孔112到所述连接件3的距离。参见图1及图2所示,所述第二组件2包括第二扳手部21、第二扳手柄22。所述第二扳手部21上设有第三扳手孔211以及第四扳手孔212。所述第二扳手部21通过第二固定件23与第二扳手柄22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扳手部21以所述第二固定件23为中心进行360度旋转。所述第二扳手部21包括两个子第二扳手部213。所述两个子第二扳手部213之间夹设所述第二扳手柄22的前部。所述两个子第二扳手部213通过所述第二固定件23与所述第二扳手柄22活动连接。参见图1及图2所示,所述连接件3呈H型。所述连接件3一端通过定位轴31与所述第一扳手柄12的末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组合件1以所述定位轴31为中心进行360度旋转。所述连接件3的另一端通过定位轴31与所述第二扳手柄22的末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组合件2以所述定位轴31为中心进行360度旋转。所述第二固定件23到所述连接件3的距离大于所述第四扳手孔212到所述连接件3的距离。参见图1及图2所示,所述第一扳手柄12上设有加强部121。所述加强部121是为了保证所述折叠扳手结构的稳固性,使得所述第一扳手柄12能够承受更大的作用力。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二扳手柄22上也可设置所述加强部,使得所述第二扳手柄22能够承受更大的作用力。所述第一扳手孔111、所述第二扳手孔112、所述第三扳手孔211以及所述第四扳手孔212的尺寸是根据扳手的型号尺寸分别设计的不同尺寸的扳手孔。本设计的所述第一组件1和所述第二组件2可安装拆卸于所述连接件3。若是4个扳手孔都不合适,可选择具有合适扳手孔的组件更换所述第一组件1或所述第二组件2。参见图1及图2所示,折叠时所述第一组件1和第二组件2处于平行状态,使得所述折叠扳手的体积缩小很多,便于携带。需要使用时,只需将所述第一组件1和所述第二组件2展开即可。综上所述,本申请改进了扳手的结构,通过设置连接所述第一组件和所述第二组件的所述连接件,使得所述第一组件和所述第二组件可进行旋转折叠。此种设计的折叠式扳手体积小、便于携带,而且可应对狭小空间的操作使用。所述第一组件和所述第二组件上分别设有两个扳手孔,4个扳手头可应对常规操作使用,无需更换扳手头,快捷方便。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于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涵盖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式扳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组合件、第二组合件以及连接件,其中,所述第一组合件,其包括第一扳手部、第一扳手柄;所述第一扳手部上设有第一扳手孔以及第二扳手孔;所述第一扳手部通过第一固定件与第一扳手柄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扳手部以所述第一固定件为中心进行360度旋转;所述第二组合件,其包括第二扳手部、第二扳手柄;所述第二扳手部上设有第三扳手孔以及第四扳手孔;所述第二扳手部通过第二固定件与第二扳手柄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扳手部以所述第二固定件为中心进行360度旋转;所述连接件,其呈H型,所述连接件一端通过定位轴与所述第一扳手柄的末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组合件以所述定位轴为中心进行360度旋转;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定位轴与所述第二扳手柄的末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组合件以所述定位轴为中心进行360度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式扳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组合件、第二组合件以及连接件,其中,所述第一组合件,其包括第一扳手部、第一扳手柄;所述第一扳手部上设有第一扳手孔以及第二扳手孔;所述第一扳手部通过第一固定件与第一扳手柄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扳手部以所述第一固定件为中心进行360度旋转;所述第二组合件,其包括第二扳手部、第二扳手柄;所述第二扳手部上设有第三扳手孔以及第四扳手孔;所述第二扳手部通过第二固定件与第二扳手柄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扳手部以所述第二固定件为中心进行360度旋转;所述连接件,其呈H型,所述连接件一端通过定位轴与所述第一扳手柄的末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组合件以所述定位轴为中心进行360度旋转;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通过定位轴与所述第二扳手柄的末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组合件以所述定位轴为中心进行360度旋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时雨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齐绘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