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电动三轮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电动三轮车。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的电动三轮车均在车把上固定设置后视镜。而对于双手或者双臂不灵活等有缺陷的人来说,一般使用脚控式电动三轮车,也就是通过双脚控制三轮车的方向。其存在的问题是,如专利号201621213843.0公开的脚控式电动三轮车,实施例一种使用转向杆代替车把,无空间安装后视镜;实施例二中虽然安装有车把,但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安装后视镜,也无法使用双脚控制。这样,不能及时调整后视镜,使得在行车过程中无法实时关注车辆后方的路况,容易会发生安全事故。由此,该技术存在改进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功能电动三轮车,安装有后视镜,并且可通过脚操控车辆后视镜,实时关注行车后方路况,提高行车安全,并且可使用双脚控制车辆行驶方向,进而供双手或者双臂不灵活等有缺陷的人代步。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多功能电动三轮车,包括前轮、左后轮、右后轮、底盘、用脚操控的脚踏板总承、左转向灯、右转向灯、前照灯、电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电动三轮车,包括前轮(11)、左后轮、右后轮(41)、底盘(2)、用脚操控的脚踏板总承(33)、左转向灯(54)、右转向灯(55)、前照灯、电瓶和可折叠的车座(3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活动式后视镜装置,所述活动式后视镜装置包括:后视镜本体(20)、撑杆(21)、撑杆连接部(22)、第一矩形卡槽(23)和L型固定部(24),所述撑杆(21)的一端与所述后视镜本体(20)固定,所述撑杆(21)的另一端与所述撑杆连接部(22)可旋转连接,所述撑杆连接部(22)焊接在所述底盘(2)上;L型固定部(24)的“一”部固定在所述底盘(2)上,所述L型固定部(24)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电动三轮车,包括前轮(11)、左后轮、右后轮(41)、底盘(2)、用脚操控的脚踏板总承(33)、左转向灯(54)、右转向灯(55)、前照灯、电瓶和可折叠的车座(3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活动式后视镜装置,所述活动式后视镜装置包括:后视镜本体(20)、撑杆(21)、撑杆连接部(22)、第一矩形卡槽(23)和L型固定部(24),所述撑杆(21)的一端与所述后视镜本体(20)固定,所述撑杆(21)的另一端与所述撑杆连接部(22)可旋转连接,所述撑杆连接部(22)焊接在所述底盘(2)上;L型固定部(24)的“一”部固定在所述底盘(2)上,所述L型固定部(24)的“|”部与所述第一矩形卡槽(23)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矩形卡槽(23)的另一端与底盘(2)前段相连,两个第一矩形卡槽(23)形成倒“八”字形,其中,每个所述撑杆(21)上还焊接有用于调整后视镜角度的踏板(50);第一连接横杆(26),所述第一连接横杆(26)两端分别设置第二矩形卡槽(25),所述第一连接横杆(26)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一矩形卡槽(23)上方;所述撑杆(21)限制在所述第一矩形卡槽(23)和第二矩形卡槽(25)形成的空间内;第一电动推杆(30)、滑道(31)和滑块(32),所述第一电动推杆(30)一端与所述滑块(32)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底盘(2)固定,所述第一电动推杆(30)通过线路与所述电瓶相连,所述滑块(32)与所述第一横杆(26)固定在一起,所述第一电动推杆(30)用于所述滑块(32)在所述滑道(31)内移动,进而带动所述第一横杆(26)在两个所述第一矩形卡槽(23)上方移动;第一电动推杆的开关(45),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开关(45)设置在可折叠的车座(34)前的底盘(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电动三轮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电动推杆(4)、第二电动推杆的开关(46)、小桌板(8)、第二连接横杆(9)和两个桌面升降装置(12),两个所述桌面升降装置(12)上方与所述小桌板(8)两侧相连,下方固定在所述底盘(2)上,两个所述桌面升降装置(12)下侧前方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横杆(9)相连,所述第二电动推杆(4)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横杆(9)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底盘(2)上,所述第二电动推杆(9)通过线路与所述电瓶相连,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的开关(46)设置可折叠的车座(34)前的底盘(2)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电动三轮车,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桌面升降装置(12)均包括:第一接杆(13)和第二接杆(1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