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打沉孔的钻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43747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0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打沉孔的钻头,包括第一钻头,所述第一钻头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钻头,所述第二钻头的顶部贯穿至第一钻头的内腔和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钻头内腔的底部开设有与第二钻头配合使用的通槽,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滑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钻头、第二钻头、支撑板、通槽、滑块、滑槽、轴承、螺纹套、螺纹杆、第一滑杆、第一圆形滑槽、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圆柱、转钮、通孔、第二滑杆、第二圆形滑槽和钻柄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钻头不具备便于打沉孔优点的问题,该钻头避免了在使用者需要打沉孔的时候耗费大量时间更换钻头的状况,因此提高了使用者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打沉孔的钻头
本技术涉及打沉孔
,具体为一种便于打沉孔的钻头。
技术介绍
钻头是钻井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破粹岩石、形成井眼。旋转钻头是目前石油行业普遍使用的钻头,在机械的带动下旋转钻头会产生旋转,从而带动整个钻头产生向心运动,并通过侵削、研磨使岩石发生裂痕并破碎,起到向下钻探的作用。钻头在人类生活中应用广泛,但现有的钻头不具备便于打沉孔的优点,当使用者需要打沉孔的时候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更换钻头,因此降低了使用者的工作效率,增加了使用者的劳动量,减慢了打孔的进度,降低了钻头的实用性,因此不适合使用者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打沉孔的钻头,具备便于打沉孔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钻头不具备便于打沉孔优点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具备便于打沉孔的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打沉孔的钻头,包括第一钻头,所述第一钻头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钻头,所述第二钻头的顶部贯穿至第一钻头的内腔和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钻头内腔的底部开设有与第二钻头配合使用的通槽,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滑块,所述第一钻头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打沉孔的钻头,包括第一钻头(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钻头(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钻头(2),所述第二钻头(2)的顶部贯穿至第一钻头(1)的内腔和支撑板(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钻头(1)内腔的底部开设有与第二钻头(2)配合使用的通槽(4),所述支撑板(3)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滑块(5),所述第一钻头(1)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滑块(5)配合使用的滑槽(6),所述第一钻头(1)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轴承(7),所述轴承(7)的内壁套接有螺纹套(8),所述螺纹套(8)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9),所述螺纹杆(9)的底部与支撑板(3)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套(8)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杆(10),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打沉孔的钻头,包括第一钻头(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钻头(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钻头(2),所述第二钻头(2)的顶部贯穿至第一钻头(1)的内腔和支撑板(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钻头(1)内腔的底部开设有与第二钻头(2)配合使用的通槽(4),所述支撑板(3)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滑块(5),所述第一钻头(1)内腔的两侧均开设有与滑块(5)配合使用的滑槽(6),所述第一钻头(1)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轴承(7),所述轴承(7)的内壁套接有螺纹套(8),所述螺纹套(8)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螺纹杆(9),所述螺纹杆(9)的底部与支撑板(3)固定连接,所述螺纹套(8)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滑杆(10),所述第一钻头(1)的内壁开设有与第一滑杆(10)配合使用的第一圆形滑槽(11),且第一滑杆(10)远离螺纹杆(9)的一侧贯穿至第一圆形滑槽(11)的内壁并与第一圆形滑槽(11)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螺纹套(8)的表面并位于第一滑杆(10)的顶部套接有第一锥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景云
申请(专利权)人:许昌许继印制板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