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柴油发电尾气排放管道除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34200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0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柴油发电尾气排放管道除锈装置,包括固定外壳、移动卡座与内齿圆环,所述固定外壳的下端外表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固定手托,且固定手托的前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绑带,所述固定手托的一侧活动安装有电门开关,所述固定手托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电池底座,且电池底座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辅助撑脚,所述电池底座的前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电源接口,所述电池底座的上端外表面靠近固定手托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补光灯板,所述固定外壳的后端中间位置设有辅助把手,所述辅助把手的外表面覆盖有防滑垫;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柴油发电尾气排放管道除锈装置,能够降低尾气排放管道除锈操作的难度,使得设备的使用更加灵活,避免铁锈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柴油发电尾气排放管道除锈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除锈装置
,具体涉及到一种排放管道除锈装置,更具体的是一种柴油发电尾气排放管道除锈装置。
技术介绍
除锈设备是一种用来清理金属部件表面锈斑的清理设备,可以用来清除焊渣、溅斑、铸件轻纱及修凿或清理岩石等作业,除锈设备分为喷丸除锈机、喷砂除锈机和摩擦除锈机,喷砂除锈机是一种利用高压空气带出石英砂喷射到构件表面,达到清除铁锈的目的,抛丸除锈机主要是利用机械设备的高速运转把一定粒度的钢丸靠抛头的离心力抛出,被抛出的钢丸与构件猛烈碰撞打击从而达到祛除钢材表面锈蚀的目的的一种方法,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加工质量,但现有的管道除锈装置功能比较单一,虽然有过相应的改进,但仍然不能够满足人们使用时的需求;现有的管道除锈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弊端,传统管道除锈装置本身为一体式结构,体型较大,无法灵活的对尾气排放管道进除锈操作,当尾气排放管道进行除锈操作时,需要整体拆除尾气排放管道,放入除锈装置内,才能进行除锈操作,传统除锈装置使用不够灵活,增加了除锈操作的难度,传统除锈装置不具有旋转结构,无法适用在排气管的转角位置,降低了排气管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柴油发电尾气排放管道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外壳(13)、移动卡座(27)与内齿圆环(29),所述固定外壳(13)的下端外表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固定手托(5),且固定手托(5)的前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绑带(16),所述固定手托(5)的一侧活动安装有电门开关(6),所述固定手托(5)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电池底座(3),且电池底座(3)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辅助撑脚(1),所述电池底座(3)的前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电源接口(2),所述电池底座(3)的上端外表面靠近固定手托(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补光灯板(4),所述固定外壳(13)的后端中间位置设有辅助把手(12),所述辅助把手(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柴油发电尾气排放管道除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外壳(13)、移动卡座(27)与内齿圆环(29),所述固定外壳(13)的下端外表面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固定手托(5),且固定手托(5)的前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绑带(16),所述固定手托(5)的一侧活动安装有电门开关(6),所述固定手托(5)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电池底座(3),且电池底座(3)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辅助撑脚(1),所述电池底座(3)的前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电源接口(2),所述电池底座(3)的上端外表面靠近固定手托(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补光灯板(4),所述固定外壳(13)的后端中间位置设有辅助把手(12),所述辅助把手(12)的外表面覆盖有防滑垫(36),且辅助把手(12)的上部内侧滑动套接有伸缩管(33);所述伸缩管(33)的一侧设有固定螺栓(34),所述伸缩管(33)与固定外壳(13)之间通过连接顶头(35)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外壳(13)的前端内表面嵌入有显示面板(14),且固定外壳(13)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集锈瓶(15),所述固定外壳(13)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吸尘板(11),所述固定外壳(13)的另一侧活动安装有第一刷杆(7),且固定外壳(13)的另一侧靠近第一刷杆(7)的后部活动安装有第二刷杆(8);所述第一刷杆(7)与第二刷杆(8)均通过转动杆(9)与固定外壳(1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刷杆(7)与第二刷杆(8)的外表面均设有若干组除锈刷头(10),所述转动杆(9)的顶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固定帽(21),所述转动杆(9)的外表面靠近底部位置固定套接有固定衬环(20),所述固定外壳(13)的内部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导锈管(18),且固定外壳(13)的内部靠近导锈管(18)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电动机(17);所述固定外壳(13)的内部靠近电动机(17)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引风机(19),所述引风机(19)的上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移动卡座(27),所述移动卡座(27)的内侧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中置顶帽(26),且移动卡座(27)的内表面靠近中置顶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国祥杜永辉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康尔信电力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