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粉煤灰多级搅拌装置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粉煤灰多级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粉煤灰是从煤燃烧后的烟气中收捕下来的细灰,粉煤灰是燃煤电厂排出的主要固体废物,粉煤灰可用作水泥、砂浆、混凝土的掺合料,粉煤灰与聚苯乙烯EPS等搅拌混合后制成砂浆,具有更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在现有技术中,一般都是在搅拌前将粉煤灰以及其他原料依次按量加入搅拌罐,这样各原料在搅拌罐中各自成堆,增加搅拌难度和搅拌时间,若搅拌不充分将造成改性的EPS粉煤灰保温隔热砂浆质量不均匀,大大降低其性能的问题,因此急需开发一种简单、省时省力的多级搅拌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粉煤灰多级搅拌装置。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粉煤灰多级搅拌装置,包括:底座、第一搅拌装置和第二搅拌装置,所述第一搅拌装置设在第二搅拌装置的上方,第二搅拌装置设在底座上,所述第一搅拌装置包括外壳体、旋转筒、多个第一加料斗、第一搅拌杆、齿轮、齿轮保护箱和第一电机,所述外壳体设在旋转筒的外部,多个第一加料斗均位于旋转筒的上方,多个第一加料斗均位于同一圆周上,第一加料斗的底部设有下料口,外壳体的顶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粉煤灰多级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第一搅拌装置(2)和第二搅拌装置(3),所述第一搅拌装置(2)设在第二搅拌装置(3)的上方,第二搅拌装置(3)设在底座(1)上,所述第一搅拌装置(2)包括外壳体(21)、旋转筒(22)、多个第一加料斗(23)、第一搅拌杆(25)、齿轮(26)、齿轮保护箱(27)和第一电机(28),所述外壳体(21)设在旋转筒(22)的外部,多个第一加料斗(23)均位于旋转筒(22)的上方,多个第一加料斗(23)均位于同一圆周上,第一加料斗(23)的底部设有下料口,外壳体(21)的顶部设有过孔,下料口穿过过孔位于旋转筒(22)内,第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粉煤灰多级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第一搅拌装置(2)和第二搅拌装置(3),所述第一搅拌装置(2)设在第二搅拌装置(3)的上方,第二搅拌装置(3)设在底座(1)上,所述第一搅拌装置(2)包括外壳体(21)、旋转筒(22)、多个第一加料斗(23)、第一搅拌杆(25)、齿轮(26)、齿轮保护箱(27)和第一电机(28),所述外壳体(21)设在旋转筒(22)的外部,多个第一加料斗(23)均位于旋转筒(22)的上方,多个第一加料斗(23)均位于同一圆周上,第一加料斗(23)的底部设有下料口,外壳体(21)的顶部设有过孔,下料口穿过过孔位于旋转筒(22)内,第一搅拌杆(25)的上端固定在外壳体(21)的顶部,第一搅拌杆(25)搅拌的下端设在旋转筒(22)内;齿轮保护箱(27)位于外壳体(21)的外部,第一电机(28)设在齿轮保护箱(27)的顶部,齿轮(26)水平设置在齿轮保护箱(27)内,齿轮(26)与第一电机(28)的输出轴连接,旋转筒(22)的外周沿圆周方向设有一圈带锯齿的凸缘(29),外壳体(21)上设有供齿轮(26)通过的开口,齿轮(26)穿过开口与凸缘(29)上的锯齿啮合,旋转筒(22)的底部设有出料管道(4),所述出料管道(4)的上端与旋转筒(22)的底部活动连接,出料管道(4)的下端穿出外壳体(21)的底部与第二搅拌装置(3)连接,第一电机(28)通过第一控制开关与电源电连接。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慧瑾,李建,弓莹,闫龙,
申请(专利权)人:榆林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