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气囊膀胱穿刺造瘘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3789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0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气囊膀胱穿刺造瘘管,包括造瘘管和针芯,所述针芯上端固定连接有塑料套管,所述针芯滑动设置在造瘘管内部,且所述针芯顶端通过塑料套管与造瘘管卡接连接,所述造瘘管底端外侧固定设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上方固定设有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上方右侧设有第一注气口,所述第一气囊上方左侧设有第二注气口,所述第一注气口通过第一气囊管与第一气囊连通,所述第二注气口通过第二气囊管与第二气囊连通,所述第一气囊管和第二气囊管均固定粘接在造瘘管外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产品,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操作简单易行,有效防止膀胱穿刺造瘘后出血的并发症,利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气囊膀胱穿刺造瘘管
本技术涉及临床医学
,具体为一种双气囊膀胱穿刺造瘘管。
技术介绍
膀胱造瘘管,是一个医用器材,主要适用于泌尿外科的体外造瘘;目前膀胱穿刺造瘘技术在临床工作中广泛使用,该技术主要使用一次性膀胱穿刺造瘘管治疗留置导尿失败的尿潴留患者,可以即刻引流出尿液解除尿潴留,为进一步采取相应治疗赢得宝贵的时间。现在使用的一次性膀胱穿刺造瘘管在行膀胱穿刺造瘘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其次,膀胱造瘘管多需要缝线将其固定在皮肤上,固定效果不确定,仍容易出现造瘘管滑脱的现象。查阅国内外文献,目前临床上并没有可有效避免出血并发症且兼顾可自行固定的一次性膀胱穿刺造瘘管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气囊膀胱穿刺造瘘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气囊膀胱穿刺造瘘管,包括造瘘管和针芯,所述针芯上端固定连接有塑料套管,所述针芯滑动设置在造瘘管内部,且所述针芯顶端通过塑料套管与造瘘管卡接连接,所述造瘘管底端外侧固定设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上方固定设有第一气囊,所述第一气囊上方右侧设有第一注气口,所述第一气囊上方左侧设有第二注气口,所述第一注气口通过第一气囊管与第一气囊连通,所述第二注气口通过第二气囊管与第二气囊连通,所述第一气囊管和第二气囊管均固定粘接在造瘘管外壁上。优选的,所述针芯为金属材料制成,所述针芯内部中空且下端设有锥形尖头。优选的,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均包括气囊壳和囊体,所述气囊壳左右两端均设有便于气囊管贯穿的通槽,所述囊体位于气囊壳内部中间,所述囊体与与气囊壳的连接处设有多个药袋,所述囊体通过第一气囊管和第二气囊管分别与第一注气口和第二注气口连通。优选的,所述第一注气口和第二注气口上内侧均设有用于堵气的橡胶塞柱,所述橡胶塞柱通过弹性软管分别固定在第一气囊管和第二气囊管上。优选的,所述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支架还设有防渗漏垫,所述防渗漏垫中间设有通孔,所述防渗漏垫通过通孔滑动设置在造瘘管外侧。优选的,所述防渗漏垫内部由底层的防渗漏层、中间的吸水锁水层和上层的隔离层构成,且其防渗漏层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将防渗漏垫粘附在皮肤上的生物胶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有的第一气囊和第二气囊,采用双气囊的压迫装置可有效的对瘘道周围组织进行压迫,防止出血,而且双气囊装置可代替缝线固定造瘘管于皮肤的固定方式,减少创伤,提高固定的有效性,避免造瘘管滑脱;通过设有的橡胶塞柱,便于对气囊的充气与放气,便于使用;通过设有的防渗漏垫,能充分吸收造瘘口处的渗出液,以减少感染,避免瘘口处渗出液打湿衣裤及被服现象的发生;保证了患者皮肤的清洁,增强了患者的舒适感;本技术产品,结构简单,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操作简单易行,有效防止膀胱穿刺造瘘后出血的并发症,利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双气囊膀胱穿刺造瘘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双气囊膀胱穿刺造瘘管工作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双气囊膀胱穿刺造瘘管中第一气囊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双气囊膀胱穿刺造瘘管中防渗漏垫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1-塑料套管,2-造瘘管,3-针芯,4-第一注气口,5-第二注气口,6-第一气囊,7-防渗漏垫,8-第二气囊,9-气囊壳,10-药袋,11-通槽,12-囊体,13-隔离层,14-吸水锁水层,15-防渗漏层,16-生物胶层,17-第二气囊管,18-第一气囊管,19-橡胶塞柱,20-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双气囊膀胱穿刺造瘘管,包括造瘘管2和针芯3,所述针芯3上端固定连接有塑料套管1,所述针芯3滑动设置在造瘘管2内部,且所述针芯3顶端通过塑料套管1与造瘘管2卡接连接,所述造瘘管2底端外侧固定设有第二气囊8,所述第二气囊8上方固定设有第一气囊6,所述第一气囊6上方右侧设有第一注气口4,所述第一气囊6上方左侧设有第二注气口5,所述第一注气口4通过第一气囊管18与第一气囊6连通,所述第二注气口5通过第二气囊管17与第二气囊8连通,所述第一气囊管18和第二气囊管17均固定粘接在造瘘管2外壁上。其中,所述针芯3为金属材料制成,所述针芯3内部中空且下端设有锥形尖头。所述第一气囊6和第二气囊8均包括气囊壳9和囊体12,所述气囊壳9左右两端均设有便于气囊管贯穿的通槽11,所述囊体12位于气囊壳9内部中间,所述囊体12与与气囊壳9的连接处设有多个药袋10,所述囊体12通过第一气囊管18和第二气囊管17分别与第一注气口4和第二注气口5连通。所述第一注气口4和第二注气口5上内侧均设有用于堵气的橡胶塞柱19,所述橡胶塞柱19通过弹性软管分别固定在第一气囊管18和第二气囊管17上。所述第一气囊6和第二气囊8之间还设有防渗漏垫7,所述防渗漏垫7中间设有通孔20,所述防渗漏垫7通过通孔20滑动设置在造瘘管2外侧。所述防渗漏垫7内部由底层的防渗漏层15、中间的吸水锁水层14和上层的隔离层13构成,且其防渗漏层15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将防渗漏垫7粘附在皮肤上的生物胶层1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切开造瘘口皮肤,打开腹直肌前鞘,将一次性穿刺造瘘管2经皮肤切口穿刺置入膀胱,见针芯3尾端尿液溢出,拔除针芯3。先经注第二注气口5注入20ml气体,牵拉造瘘管使第二气囊8位于膀胱壁下,并使第一气囊6位于皮肤表面,此时造瘘管2已固定妥善,再经住第一注气口4注入气体20ml,使两气囊呈哑铃状压迫瘘道周围组织,防止出血。可根据腹壁(皮肤和膀胱壁之间)的厚度来调整两气囊的注入气体量,有效的起到压迫止血的效果。一般在24小时后可去除第一气囊6内的气体,避免长期压迫的导致瘘道周围组织坏死。若需去除膀胱造瘘管2,将第二气囊8内气体去除,再直接拔除造瘘管2即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气囊膀胱穿刺造瘘管,包括造瘘管(2)和针芯(3),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芯(3)上端固定连接有塑料套管(1),所述针芯(3)滑动设置在造瘘管(2)内部,且所述针芯(3)顶端通过塑料套管(1)与造瘘管(2)卡接连接,所述造瘘管(2)底端外侧固定设有第二气囊(8),所述第二气囊(8)上方固定设有第一气囊(6),所述第一气囊(6)上方右侧设有第一注气口(4),所述第一气囊(6)上方左侧设有第二注气口(5),所述第一注气口(4)通过第一气囊管(18)与第一气囊(6)连通,所述第二注气口(5)通过第二气囊管(17)与第二气囊(8)连通,所述第一气囊管(18)和第二气囊管(17)均固定粘接在造瘘管(2)外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气囊膀胱穿刺造瘘管,包括造瘘管(2)和针芯(3),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芯(3)上端固定连接有塑料套管(1),所述针芯(3)滑动设置在造瘘管(2)内部,且所述针芯(3)顶端通过塑料套管(1)与造瘘管(2)卡接连接,所述造瘘管(2)底端外侧固定设有第二气囊(8),所述第二气囊(8)上方固定设有第一气囊(6),所述第一气囊(6)上方右侧设有第一注气口(4),所述第一气囊(6)上方左侧设有第二注气口(5),所述第一注气口(4)通过第一气囊管(18)与第一气囊(6)连通,所述第二注气口(5)通过第二气囊管(17)与第二气囊(8)连通,所述第一气囊管(18)和第二气囊管(17)均固定粘接在造瘘管(2)外壁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气囊膀胱穿刺造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芯(3)为金属材料制成,所述针芯(3)内部中空且下端设有锥形尖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气囊膀胱穿刺造瘘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6)和第二气囊(8)均包括气囊壳(9)和囊体(12),所述气囊壳(9)左右两端均设有便于气囊管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华荣王天如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市同济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