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广亮专利>正文

颅底骨折引发鼻腔及口腔出血治疗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3788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08: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颅底骨折引发鼻腔及口腔出血治疗用具,涉及颅底骨折医疗器械领域,包括硅胶材质的管体,在管体内并列设有充气管道和换气管道;管体前部侧壁设有球囊,该球囊与充气管道的前端连通,充气管道在管体的后端形成分岔;换气管道的前端口连通到管体的侧壁,换气管道的前端口设置在球囊与管体前端部之间,在换气管道内设有拉线,拉线的前端固定在管体前端部,拉线的后端延伸到换气管道的后端口外部。以实现可以在治疗时避免咽喉不适和二次伤害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颅底骨折引发鼻腔及口腔出血治疗用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颅底骨折引发鼻腔及口腔出血治疗用具,主要涉及颅底骨折医疗器械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近年交通事故发生率不断增加,严重颅脑外伤患者也明显增多。颅脑外伤所致的严重颅底骨折可损伤颅底脑膜及血管并引发鼻腔及口腔大出血,此类鼻腔及口腔大出血极为凶险,止血无效可致死亡。现有的治疗手段通常采用带有球囊的导尿管进行治疗,球囊设置在导尿管的前端,但并非设置在导尿管的端部,在导尿管的前端会留有一段距离。导尿管内主要包含两条通道,其中一条连通球囊,另一条延伸至球囊前端的导尿管侧壁进行导尿。在鼻腔及口腔大出血中,使用的时候导尿管带有球囊的一端从鼻孔向后鼻腔伸入,当球囊到达后鼻腔的时候,从鼻孔外的导尿管端部向球囊充气,使球囊在后鼻腔内膨胀,进而充满后鼻腔起到止血的作用。这种方案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导尿管生产出来原本并非用于治疗鼻腔及口腔大出血,因此具体使用的时候存在诸多问题,后鼻腔和咽喉部位紧邻,因此当球囊充满后鼻腔的时候,在球囊前端的那一段导尿管将伸入到咽喉部位,进而会引发病人的强烈不适,出现恶心、呕吐。因此实际操作的时候必须将导尿管前端向后拉一段距离,使导尿管前端远离咽喉,甚至还要剪除球囊前导尿管的前端部分,操作稍有不慎易损伤球囊。带线的导尿管在鼻腔内进行拉动,很容易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对情势危急的病情来说是极其危险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的颅底骨折引发鼻腔及口腔出血治疗用具,可以在治疗时避免咽喉不适和二次伤害。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硅胶材质的管体,在管体内并列设有充气管道和换气管道;管体前部侧壁设有球囊,该球囊与充气管道的前端连通,充气管道在管体的后端形成分岔;换气管道的前端口连通到管体的侧壁,换气管道的前端口设置在球囊与管体前端部之间,在换气管道内设有拉线,拉线的前端固定在管体前端部,拉线的后端延伸到换气管道的后端口外部。本技术的技术原理如下:一开始气囊没有鼓起,使用的时候将管体的前部从鼻孔向后鼻腔内伸入,当气囊位于后鼻腔的时候,从充气孔的后端向内进行充气,将球囊在后鼻腔内鼓起,进而对后鼻腔进行止血,当球囊在后鼻腔完全鼓起之后,球囊在后鼻腔形成定位,此时管体的前端部位于咽喉位置。由于拉线的后端延伸到换气管道的后端口,拉线的前端固定在管体的前端,因此保持管后端不动,通过拉动拉线的后端,管体的前端部将向后被拉动,进而使得管体的前端部远离咽喉,避免引起不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方案将拉线通过换气管道引出,因此在调整管体前端部的位置的时候,拉动拉线,管体本身不会移动,仅仅是管体的前端会细微变形,这个细微变形已经完全能够使得管体的前端部离开咽喉。拉线从换气管道移动,避免拉线对鼻腔产生伤害,换气管道一方面为拉线移动提供通道,另一方面能够避免管体将鼻腔堵塞而影响呼吸。使用的时候管体前端部虽然会对咽喉产生不适,但是在管体伸入鼻腔的过程中,能够帮助球囊“开路”,顺利将球囊送进后鼻腔。进一步,换气管道的前端口在管体上形成径向贯穿的结构,即存在两个前端口,避免前端口被堵塞。进一步,前端口靠近管体前端部的侧壁与拉线的前端固定,前端口靠近管体前端部的侧壁即为管体前端部的“尾部”,拉动拉线,前端口压缩变形,使得前端部就会被向后拉动。进一步,换气管道的后端分道成主管道和支管道,主管道向后直线延伸到管体的后端,拉线的后端从主管道延伸出外部,在支管道的管口设有拉线固定装置,支管道从侧壁引出形成分支,拉线走主管道,能够使得拉线更容易拉动,避免在管道内产生过大的摩擦力,同时在管口设置拉线固定装置,在将管体前端拉动后,将拉线通过拉线固定装置进行稳定住,避免人工拉动出现力度不均的情况,由于设置在拉线固定装置,必然会对管口的通气通道造成影响,因此设置一个支管道进行换气。进一步,拉线固定装置为固定架,固定架的夹口设有橡胶层,拉线的后端被固定架夹持在橡胶层间,橡胶层能够提高拉线固定时的摩擦力。进一步,管体后部设有限位夹,限位夹的夹口设有曲面固定槽,该曲面固定槽对应管体的的外圆周设置,管体被限位夹夹持在曲面固定槽采用曲面一方面能够将限位夹固定在管体上,另一方面能够避免将管体压扁,影响充气管道,通过在管体上设置限位夹,限位夹在鼻腔外侧,限位夹与球囊两点限位,避免管体和球囊随意移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其中两幅,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限位夹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固定架的示意图;图4为拉线拉动后换气管道前端口变形的示意图。其中,1-管体前端部,2-球囊,3-充气管道,4-换气管道,5-前端口,6-主管道,7-支管道,8-拉线,9-固定架,10-限位夹,11-曲面固定槽,12-橡胶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包括硅胶材质的管体,在管体内并列设有充气管道3和换气管道4;管体前部侧壁设有球囊2,该球囊2与充气管道3的前端连通,充气管道3在管体的后端形成分岔,治疗的时候将球囊随管体延伸进入到后鼻腔内,然后通过充气管道向内充气,进而使得球囊在后鼻腔内膨胀将后鼻腔撑起来;换气管道4的前端口5连通到管体的侧壁,换气管道4的前端口5在管体上形成径向贯穿的结构,因此前端口为左右两个可以避免出现前端口被堵塞。换气管道4的前端口5设置在球囊2与管体前端部1之间,在换气管道4内设有拉线8,前端口5靠近管体前端部1的侧壁与拉线8的前端固定,拉线8的后端延伸到换气管道4的后端口外部,拉动拉线之前需要将管体后端固定,避免管体在后鼻腔内发生移动,然后拉动拉线,由于拉线固定在前端口5靠近管体前端部1的侧壁,结合图4所示,因此前端口将会受到压力收缩,管体的前端部远离咽喉。拉线固定装置为固定架9,固定架9的夹口设有橡胶层12,拉线8的后端被固定架9夹持在橡胶层12间,结合图3所示,采用橡胶层可以将拉线固定得更加牢固,并且采用固定夹的方式,可以更加灵活的调整固定架夹在拉线上的位置。管体后部设有限位夹10,结合图2所示,限位夹10的夹口设有曲面固定槽11,该曲面固定槽11对应管体的的外圆周设置,管体被限位夹10夹持在曲面固定槽11,采用曲面固定槽不会将管体夹扁。换气管道4的后端分道成主管道6和支管道7,主管道6向后直线延伸到管体的后端,拉线8的后端从主管道6延伸出外部,在支管道7的管口设有拉线固定装置,支管道7从侧壁引出形成分支,将拉线的后端与换气的通道进行分离,避免固定架将换气管道堵塞。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颅底骨折引发鼻腔及口腔出血治疗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硅胶材质的管体,在管体内并列设有充气管道和换气管道;管体前部侧壁设有球囊,该球囊与充气管道的前端连通,所述充气管道在管体的后端形成分岔;所述换气管道的前端口连通到管体的侧壁,换气管道的前端口设置在球囊与管体前端部之间,在换气管道内设有拉线,所述拉线的前端固定在管体前端部,拉线的后端延伸到换气管道的后端口外部。

【技术特征摘要】
1.颅底骨折引发鼻腔及口腔出血治疗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硅胶材质的管体,在管体内并列设有充气管道和换气管道;管体前部侧壁设有球囊,该球囊与充气管道的前端连通,所述充气管道在管体的后端形成分岔;所述换气管道的前端口连通到管体的侧壁,换气管道的前端口设置在球囊与管体前端部之间,在换气管道内设有拉线,所述拉线的前端固定在管体前端部,拉线的后端延伸到换气管道的后端口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颅底骨折引发鼻腔及口腔出血治疗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管道的前端口在管体上形成径向贯穿的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颅底骨折引发鼻腔及口腔出血治疗用具,其特征在于:前端口靠近管体前端部的侧壁与拉线的前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广亮
申请(专利权)人:于广亮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