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郝玉坤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高低枕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3511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0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智能高低枕头,包括枕头套、控制芯片、感应器、充电电池组、充气装置、充排气管道和多个设于枕套内的充气气囊,所述充气装置、控制芯片电路、感应器、充电电池组相互连接,所述充气气囊阵列排布于枕套内,所述充气装置及各个充气气囊均与充气管道组件连通,所述控制芯片通过控制充气管道组件的管道切换实现充气装置同时或单独对每一气囊充气或放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智能高低枕头能够根据用户睡姿,调节枕头高低,在睡眠时维持颈部的正常生理曲线,达到健康舒适的睡眠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高低枕头
本技术涉及家居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高低枕头。
技术介绍
枕头,是一种睡眠工具。一般认为,枕头就是人们为睡眠的舒适而采用的填充物。从现代医学研究上认识,人体的脊柱,从正面看是一条直线,但侧面看是具有三个生理弯曲的曲线,为了保护颈部的正常生理弯曲,维持人们睡眠时正常的生理活动,人们睡眠时必须采用枕头。但现有的枕头无法根据用户的睡姿做相应高低的调节,造成侧卧枕头偏低、仰卧枕头偏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高低枕头,旨在解决无法根据用户睡姿调整枕头高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智能高低枕头包括枕头套、控制芯片、感应器、充电电池组、充气装置、充气管道、排气管道和设于枕头套内的多个充气气囊,在枕头套上还设置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所述进气口、排气口分别与所述充气装置连通,所述感应器设置在枕头套的前侧,所述充气气囊阵列排布于枕头套内,所述充气装置的出口端通过充气管道分别与每一个充气气囊的入口端连通,所述充气气囊的出口端通过所述排气管道与所述充气装置的抽气输入端连通,所述控制芯片分别与所述充气装置、充电电池组和感应器电气连接,通过控制充气管道组件的气阀切换实现充气装置同时或单独对每一个气囊充气或放气。优选地,所述充气装置包括充气阀、出气阀、充气泵和抽气泵,所述充气阀设置在每一个充气气囊的入口端,所述出气阀设置在每一个充气气囊的出口端,所述充气泵通过充气管道、充气阀与每一个充气气囊的入口端连通,所述抽气泵通过气管道、出气阀与每一个充气气囊的出口端连通,所述充气阀、出气阀、充气泵和抽气泵分别与控制芯片、充电电池组电气连接。优选地,所述充气泵和抽气泵为静音泵。优选地,多个所述充气气囊阵列平行排布于枕头套内,在放置每个相邻的充气气囊的枕头套的空间通过用过细线缝制分隔而成。优选地,在每个充气气囊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收缩部。优选地,所述充气气囊包括气囊活动面和至少一个气囊固定面,所述气囊固定面的边沿连接所述气囊活动面以形成封闭的气囊。优选地,所述智能高低枕头还包括控制按钮和充电接口,控制按钮和充电接口在设置与进气口同一侧的枕头套上,所述充电电池组通过所述控制按钮与控制芯片连接,所述充电接口与所述充电电池组连接。优选地,所述感应器为姿态传感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智能高低枕头内设有控制芯片,及与控制装置、充电电池组连接的充气装置和多个充气气囊,进而当用户使用所述智能枕头睡眠时,可通过感应器传递信息给控制芯片,从而调节枕头睡眠区域特定的充气气囊充气或放气,根据用户睡姿的差异而选择性地对特定区域充气气囊进行控制,从而不需要整体调节枕头的高度,使得智能枕头更加符合人体睡眠的人体工学,满足用户不同睡眠习惯下对枕头睡眠区域高度的不同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智能高低枕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智能高低枕头左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智能高低枕头右侧视图。附图中,1-枕头套,2-控制芯片,3-充电电池组,4-充气装置,5-进气口,6-排气口,7-充气管道,8-充气阀,9-感应器,10-充气气囊,11-出气阀,12-排气管道,13-充电接口,14-控制按钮,15-充气泵,16-抽气泵,17-气囊固定面,18-气囊活动面,19-细线,20-收缩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出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然而,需要说明的是,说明书中列出的许多细节仅仅是为了使读者对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即便没有这些特定的细节也可以实现本技术的这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如图1至图3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智能高低枕头包括枕头套1、控制芯片2、感应器9、充电电池组3、充气装置4、充气管道7、排气管道12和多个设于枕头套1内的充气气囊10,所述充气装置4、控制芯片2、感应器9、充电电池组3相互电路连接,所述充气气囊10阵列排布于枕头套1内,所述充气装置4及各个充气气囊10均与充气管道组件连通,所述控制芯片2通过控制充气管道组件的气阀切换实现充气装置同时或单独对每一气囊充气或放气。具体地,所述智能高低枕头设有控制芯片2、感应器9、充电电池组3、充气装置4可以设于枕头内,也可以设于枕头外。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芯片2、感应器9、充电电池组3、充气装置4设于枕头套1内,所述智能高低枕头还包括与控制芯片2连接的充气装置4和多个充气气囊10,进而用户使用所述智能高低枕头睡眠时,可通过控制芯片2接收感应器的9的信息,控制充气装置4对充气气囊10充气或放气。例如,当用户侧卧时,感应器9接收到信息并传递给控制芯片2,枕头的高度根据用户睡眠姿势适当调高,使枕头的高度尽量贴合用户侧肩膀的宽度,防止因枕头高度不适而造成用户颈椎侧向扭曲和肩部的压迫;当用户仰卧时,感应器9接收到信息并传递给控制芯片2枕头的高度可根据用户的睡眠姿势适当调低,以防止枕头过高而加重颈椎负担。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智能高低枕头可根据用户的睡眠姿势,如侧卧或是仰卧的区别而选择性地对待特定区域充气气囊10进行控制,使得智能高低枕头更加符合人体睡眠的人体工学,满足用户不同睡眠姿势下对枕头睡眠区域高度的不同需求。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充气装置4包括充气泵15和抽气泵16,通过充气装置4可实现对多个充气气囊10的控制,控制方式更加简单,也使得所述充气装置4与充气气囊10的电路设计更加简单,进一步节省了所述智能高低枕头的内部空间,降低生产成本。进一步地,所述充气装置4包括充气泵15和抽气泵16,所述充气泵15通过充气管道7与设置在充气气囊10上的每一充气阀8连接,所述充气阀8与控制芯片2电路连接,充气泵15与设于枕头套1外的进气口5连接;所述抽气泵16通过排气管道12与设置在充气气囊10上的每一出气阀11连接,所述出气阀11与控制芯片2电路连接,抽气泵16与设于枕头套1外的出气口6连接;所述控制芯片2通过对充气装置4、充气阀8和出气阀11的电路控制,使得所述充气装置4可以对指定的气囊10进行充气或放气。进一步地,所述充气气囊10阵列平行排布于枕头套1内,在放置每个相邻的充气气囊10的枕头套1的空间通过用过细线19缝制分隔而成,避免了充气气囊10发生位移。进一步地,在每个充气气囊10上分别设置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收缩部20,在充气气囊10充气时,两侧空间向收缩部挤压,使得充气气囊10不会形成中间高、两侧低的情况。进一步地,所述充气气囊10包括气囊固定面17,所述固定面可以为一面、两面,也可以为多面。在本实施例的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充气气囊10设置一面固定面,所述固定面的边沿通过活动面连接形成封闭的充气气囊10。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芯片2、充电电池组3和感应器9,控制芯片2和感应器9通过电路连接,所述控制芯片2通过接收感应器9传回的信息,所述控制芯片2采用单片机控制器进行控制,控制充气装置4对充气气囊10进行充气或放气;所述充电电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高低枕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枕头套(1)、控制芯片(2)、感应器(9)、充电电池组(3)、充气装置(4)、充气管道(7)、排气管道(12)和设于枕头套(1)内的多个充气气囊(10),在枕头套(1)上还设置有进气口(5)和排气口(6),所述进气口(5)、排气口(6)分别与所述充气装置(4)连通,所述感应器(9)设置在枕头套(1)的前侧,所述充气气囊(10)阵列排布于枕头套(1)内,所述充气装置(4)的出口端通过充气管道(7)分别与每一个充气气囊(10)的入口端连通,所述充气气囊(10)的出口端通过所述排气管道(12)与所述充气装置(4)的抽气输入端连通,所述控制芯片(2)分别与所述充气装置(4)、充电电池组(3)和感应器(9)电气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高低枕头,其特征在于,包括枕头套(1)、控制芯片(2)、感应器(9)、充电电池组(3)、充气装置(4)、充气管道(7)、排气管道(12)和设于枕头套(1)内的多个充气气囊(10),在枕头套(1)上还设置有进气口(5)和排气口(6),所述进气口(5)、排气口(6)分别与所述充气装置(4)连通,所述感应器(9)设置在枕头套(1)的前侧,所述充气气囊(10)阵列排布于枕头套(1)内,所述充气装置(4)的出口端通过充气管道(7)分别与每一个充气气囊(10)的入口端连通,所述充气气囊(10)的出口端通过所述排气管道(12)与所述充气装置(4)的抽气输入端连通,所述控制芯片(2)分别与所述充气装置(4)、充电电池组(3)和感应器(9)电气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高低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装置(4)包括充气阀(8)、出气阀(11)、充气泵(15)和抽气泵(16),所述充气阀(8)设置在每一个充气气囊(10)的入口端,所述出气阀(11)设置在每一个充气气囊(10)的出口端,所述充气泵(15)通过充气管道(7)、充气阀(8)与每一个充气气囊(10)的入口端连通,所述抽气泵(16)通过气管道(12)、出气阀(11)与每一个充气气囊(10)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玉坤
申请(专利权)人:郝玉坤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