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撑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3480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撑杆(1、2),包括在轨道件(3、4)中的滑动件(9、10),其中所述轨道件(3、4)包括基件(19、20)和基本垂直于所述基件(19、20)的两个侧壁(21、22),其中至少一个侧壁(21、22)设有凸缘(23、34)以提供部分地关闭的通道。所述双撑杆(1、2)的优点在于易于制造、易于组装、易于使用、稳定和结实,以及其他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撑杆(two bar stays),其用于在关闭位置和开启 位置之间支撑窗框或换气窗,其在关闭位置时位于固定的框架中,而在 开启位置基本上垂直于该固定框架延伸。本专利技术的双撑杆的优点在于 易于制造、易于组装、易于使用、稳定和结实及其他优点。
技术介绍
市场上存在的双撑杆通常包括换气窗臂、连接件和轨道件,其中 连接件在一枢转点处不可移动地固定在所述轨道件上,换气窗臂安装在 可沿着轨道件移动的滑动件上。连接件在沿其长度的一个点处连接到换 气窗臂上。这些撑杆的轨道装置有一个侧壁,其具有一个设置凸缘以形 成U形部分来接收滑动件的区域,所述的滑动件设置有一个唇部以将其 限制在U形部分中。这些撑杆的缺点是该滑动件仅限定在一侧,从而在 双杆距离框架有大的游隙范围,使得当用撑杆支撑换气窗时,引起显著 的不稳定性。这些撑杆的进一步的缺点是它们要么是右手向的,要么是左手 向的,而不能通用配合。将连接件固定到轨道件上还会在易装配性方面 不利,尤其是当将换气窗配合到固定框架中时。此外,当双撑杆完全打 开时,换气窗基本上位于固定框架的一侧,因此换气窗的外表面,例如 窗户,不易于接近以进行清洁。在难以或不可能接近换气窗的外部的情 况下,例如高层建筑物,此缺点变得尤其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前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撑杆,包括在轨道件中的滑动件, 其中轨道件包括一个基件和两个基本垂直于基件的侧壁,其中至少一个侧壁设有凸缘以提供部分地封闭的通道。优选地,两个侧壁都设有凸缘。 更优选地,凸缘相互面对。滑动件优选地包括摩擦调整装置以控制滑动件沿支撑轨道件的运 动。这样能够控制换气窗臂沿支撑轨道件的移动速度。双撑杆优选地包括第二滑动件,其可以支撑连接件的一端。可释 放的限制装置可以在第二滑动件和轨道件之间动作以使得第二滑动件 锁入轨道件上的至少一个位置从而形成一个固定枢轴。优选地,可释放 的限制装置附接到第二滑动件上并沿其轨道移动。更优选地,可释放的 限制装置与第二滑动件一体地形成。可释放的限制装置可以由按钮或扭转件(twisting)、螺丝起子操作机构操作。轨道件可以成形为接收可释放的限制装置。所述可释放的限制装 置可以包括接合轨道装置的耳件,限制第二滑动件的运动。如果轨道件 包括一个底面、两个侧壁和一对朝向内的凸缘,朝向内的凸缘优选地成 形为接收可释放的限制装置的耳件。可释放的限制装置还可以或可选地包括弹簧夹,所述弹簧夹可以与适于接收它的侧壁的切除区(cut out regions)配合。至少--个滑动件可以成形为在轨道件的基件中避免阻碍。 其优点是避免滑动件和将轨道件保持在固定框架中位置的螺丝头之间 的撞击。优选地,至少一个滑动件设置有一个成形为夹紧凸缘区的唇部。 此唇部限制了滑动件在轨道件内的任何旋转运动,其优点是当换气窗臂 在有载荷时防止连接件和轨道件之间的摩擦和磨损。至少一个滑动件可 以包括尼龙热塑性塑料。优选地,至少一个轨道件和杆(即连接件或换气窗臂)包括奥氏 体不锈钢。此外,至少一个滑动件还可以包括奥氏体不锈钢。轨道件可 以适于安装到较大结构和至少一个杆上,如换气窗臂,优选地适于支撑 窗框。双撑杆优选地是可通用配合的。 一种组装双撑杆的方法可包括以下步骤将第一滑动件定位在轨 道件中,移动第一滑动件直到第二滑动件能够定位在轨道件中;移动第 二滑动件直到可释放的限制装置定位在形状适于接收它的轨道区中。优 选地,轨道件在其最高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切除区以接收滑动件,从而 易于组装。附图说明现在参见附图,通过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特定的实施方式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平面图。图2是从第一实施方式的上方观察的立体图。图3是图2中的箭头A的方向的放大的局部立体图。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另一个结构的平面图。图5是从第一实施万式另一个结构的上方观察的立体6、 7、 8是第一实施方式在组装期间的平面图。图9是从第一实施方式的摩擦滑动件的下方观察的局部立体图。图10是从第一实施例的枢转滑动件的下方观察的局部立体图。图11是从第二实施例的上方观察的立体图。图12是从第二实施方式另一个结构的上方观察的立体图。图13是第二实施例的摩擦滑动件的立体图。图14是图13的箭头B方向的视图。图1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摩擦滑动件的立体图。图1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摩擦滑动件的进一步的立体图。图17是图16的箭头C方向的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 — 10,本专利技术的双撑杆1的第一实施方式包括支撑轨道件 3、换气窗臂5、连接件7'、第一滑动件9和第二滑动件11。换气窗臂5由铆钉13枢转地附接到滑动件9。连接件7通过铆钉15在一端附接到 滑动件11,其另一端通过铆钉17枢转地附接到换气窗臂5的中点。第 一和第二滑动件9, 11定位在支撑轨道件3内。支撑轨道件3包括一个基件19和两个侧壁21,所述侧壁设置有一 对相互面对的凸缘23以形成C形部分。第一和第二滑动件9、 11成形 为接收在支撑轨道件3中,并通过凸缘23保持在其中。第一和第二滑 动件9、 11的侧部设有唇部以提供夹紧凸缘23的U形部分,防止如现 有技术中的滑动件中所见的垂直位移(即游隙),并限制滑动件在沿轨 道件方向的一维运动。此外,第一和第二滑动件9、 ll的顶部定位为防 止在连接件7和凸缘23之间的摩擦和磨损。第一滑动件9 (见图9)设有摩擦凸轮25,所述摩擦凸轮能够用标 准螺丝起子(未示出)通过螺钉27操作以将第一滑动件9的侧部向外 弯折从而增加它们与支撑轨道件3的侧壁21的摩擦。第二滑动件ll(见 图10)设有弹簧夹29形式的与侧壁21上的切除区31配合的可释放的 限制装置。通过操作释放按钮35能将弹簧夹29从切除区31收回。当 弹簧夹29被接收到切除区31中时,第二滑动件11保持其在支撑轨道 件3上的位置并用作枢轴。但是,第一滑动件9仍然沿支撑轨道件3自 由移动,因此换气窗臂5在其开启和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在关闭位置,换气窗臂5位于连接件7之上,连接件7又位于支 撑轨道件3之上,此三个部件位置基本上平行。在打开通气孔时,第一 滑动件9朝向第二滑动件11移动,换气窗臂5朝外移动直到它基本上 垂直于支撑轨道件3,换气窗(未示出)处于完全开启的位置。当双撑杆1完全地开启时(如图1和2所示),安装在换气窗臂5 上的换气窗由于支撑在支撑轨道件3所附接的固定框架(未示出)的一 侧而允许进出,因此不会阻碍通过框架的进出。为了允许清洁换气窗的 外侧表面,诸如窗户,压下释放按钮35使得弹簧夹29从在侧壁21中 的切除区31脱离。换气窗臂5、连接件7和第一及第二滑动件9、 11 能够相对于支撑轨道件3随着换气窗本身一起移动直到弹簧夹29定位在第二切除区33 (见图3)。现在换气窗臂5定位在接近支撑轨道件3 的中部的某处(如图4和i5所示)并可方便地接近换气窗的两侧。一旦完成换气窗的清洁,再次压下释放按钮35使得弹簧夹29从 第二切除区33脱离,整个组件能够沿着支撑轨道件3向后滑向其原来 位置。当弹簧夹29重新定位到切除区31中时,换气窗能够返回标准操 作。双撑杆1的优点在于易于组装(见图6到8)。第一滑动件9能够 被放置支撑轨道件3中,位于在凸缘23中的切除区37处。然后,第一 滑动件9沿支撑轨道件3滑动以使得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撑杆,包括在轨道件内的滑动件,其中所述轨道件包括一个基件和两个基本垂直于基件的侧壁,其中至少一个侧壁设有凸缘以提供部分地关闭的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蒂芬约翰摩尔
申请(专利权)人:固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GB[英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