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水养鱼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33731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07: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循环水养鱼池,包括:养鱼池本体;发酵池;第一水管,其一端插入养鱼池本体内,另一端与发酵池连通;第一沉淀池;虹吸管,其短臂插入发酵池内,长臂插入第一沉淀池内;絮凝池;导管,其底部延伸至导流板的中心;第二水管,其一端与第一沉淀池连通,另一端与导管连通;第二沉淀池,其内设置有填料层,第二沉淀池内位于填料层下方的部分与絮凝池连通;混合池;第三水管,其一端与第二沉淀池内位于填料层的上方的部分部连通,另一端与混合池连通;第四水管,其一端与混合池连通,另一端延伸至养鱼池本体内;第五水管,其与混合池的内部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对养鱼池内的污水进行处理后重复利用,且水循环装置内部易于清洗,并方便更换填料。

Circulating Water Fish Pon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ecirculating water fish culture pond, which comprises: a fish culture pond body; a fermentation pond; a first water pipe, one end of which is inserted into the fish culture pond body an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ermentation pond; a first sedimentation pond; a siphon, whose short arm is inserted into the fermentation pond, and a long arm is inserted into the first sedimentation pond; a flocculation pond; a conduit, whose bottom extends to the center of the diversion plate; and a second water pipe, whose one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sedimentation pond. The second sedimentation tank is connected with a filling layer, and the lower part of the second sedimentation tank is connected with the flocculation tank; the mixing tank; the third water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part of the filling layer in the second sedimentation tank, an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mixing tank; the fourth water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mixing tank at one end and extended at the other end. The fifth water pipe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part of the mixing pond. The invention can reuse the sewage in the fish pon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inner part of the water circulation device is easy to clean, and the filler is convenient to repla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循环水养鱼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养殖
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循环水养鱼池。
技术介绍
养鱼池内具有残留饵料、鱼类粪便和分泌物,以及水中的粘性污染物,这些物质易滋生大量细菌和寄生虫,对鱼类生长不利,需及时清理,以防止水质恶化。通过换水的方式可以对水质进行改善,但需要将鱼类转移后进行更换,并需采用大量净水,工作量大且耗时长。为了节约用水,需对污水进行循环利用,但现有的水循环装置存在着对污染水的处理不够彻底,自身不易清洗和更换填料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循环水养鱼池,通过水循环装置能对养鱼池内的污水进行处理后重复利用,且水循环装置对污水的处理彻底,自身内部易于清洗,并方便更换填料。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循环水养鱼池,包括:养鱼池本体;水循环装置,其包括:发酵池,其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形,发酵池的下部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排污口;第一水管,其一端插入养鱼池本体的下部,另一端固设在所述发酵池上沿其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侧壁中的一个侧壁的上部,并与所述发酵池的内部连通,第一水管上设置有水泵;第一沉淀池,其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形,第一沉淀池的下部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排污口;虹吸管,其短臂插入发酵池内,并与发酵池的底部相隔一定距离,长臂插入第一沉淀池的下部,并位于第二排污口的上方;絮凝池,其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形,絮凝池的底部设置有导流板,导流板各处的水平截面均为螺旋形,导流板的出水口端与絮凝池的侧壁相隔一定距离;导管,其沿竖直方向设置,导管的底部穿过絮凝池的顶部,并延伸至所述导流板的中心,且与导流板的底部相隔一定距离,用于向导流板内导入絮凝剂;第二水管,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沉淀池的下部连通,且位于所述虹吸管的长臂的上方,另一端穿过所述絮凝池的侧壁,并与所述导管连通,第二水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二沉淀池,其下部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排污口,第二沉淀池内设置有填料层,填料层与第二沉淀池的顶部和底部均相隔一定距离,且位于第三排污口的上方,填料层的顶面的高度低于导流板的顶部的高度,第二沉淀池内位于填料层下方的部分与所述絮凝池连通;混合池;第三水管,其一端与所述第二沉淀池内位于填料层的上方的部分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混合池连通,第三水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第四水管,其一端与所述混合池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养鱼池本体内,第四水管上设置有水泵;第五水管,其一端与所述混合池的内部连通,用于向混合池内导入净水,第五水管上设置有第三阀门。优选的是,所述的循环水养鱼池中,所述水循环装置还包括:滤网,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沉淀池内,且将第一沉淀池的内部从上到下分割成两个腔室,虹吸管的长臂穿过所述滤网,第二水管的一端位于滤网的上方。优选的是,所述的循环水养鱼池中,所述第二水管的一端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水管的另一端的高度。优选的是,所述的循环水养鱼池中,所述水循环装置还包括:第一管体,其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一管体的上部位于所述混合池内,底部穿过所述混合池的底部,由第一管体的底部形成氧气或空气入口,所述第五水管的一端和所述第三水管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管体的上部的侧壁固定连接,且与所述第一管体的内部连通;多根第二管体,其沿所述第一管体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并位于所述混合池内,每根第二管体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管体的下部的侧壁固定连接,并与所述第一管体的内部连通,另一端朝上延伸。优选的是,所述的循环水养鱼池中,所述水循环装置还包括:第三管体,其为圆环形,每根第二管体的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三管体连接,并与所述第三管体的内部连通,第三管体与第四水管连通。优选的是,所述的循环水养鱼池中,所述水循环装置还包括:挡板,其为L形,且由竖直设置的第一板体和水平设置的第二板体组成,第一板体与所述发酵池上沿其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侧壁平行,且相隔一定距离,并与第一水管的另一端相对,第二板体上间隔设置有多个通孔,第二板体上未与第一板体连接的三条侧边分别与发酵池的三个侧壁无缝连接,虹吸管的短臂插入挡板和发酵池围成的区域内,且位于第二板体的上方,第一排污口位于第二板体的下方。优选的是,所述的循环水养鱼池中,所述发酵池的顶部与其侧壁可拆卸地连接,第一板体的顶部与发酵池的顶部相抵;所述发酵池上沿其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侧壁上分别固设有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第二板体搁置在所述第一支撑块和所述第二支撑块上,所述第一支撑块和所述第二支撑块未封住所述多个通孔,第一支撑块和第二支撑块均与所述发酵池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侧壁相隔一定距离,所述第一板体上与所述发酵池上沿其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侧壁中的一个侧壁相对的侧面上固设有一根限位杆,限位杆与所述发酵池上沿其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侧壁中的一个侧壁相抵。优选的是,所述的循环水养鱼池中,所述导管的顶部设置有加料装置,加料装置位于絮凝池的上方,用于向导管内加入絮凝剂。优选的是,所述的循环水养鱼池中,第一沉淀池的顶部与其侧壁可拆卸地连接,第二沉淀池的顶部与其侧壁可拆卸地连接,絮凝池的顶部与其侧壁可拆卸地连接。优选的是,所述的循环水养鱼池中,所述虹吸管的长臂上固设有一个环形的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沉淀池的下部的内侧壁上固设有一个环形的第二限位块,所述滤网夹在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之间,且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未封住滤网上的网孔。本专利技术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水循环装置包括发酵池、第一沉淀池、絮凝池、第二沉淀池和混合池,能先对污染物进行厌氧发酵,对污染物进行降解后,再对污水进行沉淀,之后对去除大部分沉淀的污水通过絮凝剂进行絮凝,使污水中的小颗粒物质聚集成团,接着对絮团进行沉淀,最后将处理后的水与净水混合后导入养鱼池内,通过对污水进行逐级处理,能彻底清除污水中的污染物。本专利技术的挡板、滤网均可取出后进行清洗或更换,填料也易于取出,发酵池、第一沉淀池、絮凝池、第二沉淀池的内部方便清洗,避免了污水在水循环装置内进一步地被污染。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循环水养鱼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导管和第二水管连接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混合池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第三管体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循环水养鱼池,包括:养鱼池本体100;水循环装置,其包括:发酵池110,其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形,发酵池110的下部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排污口111,用于排出发酵后发酵池110底部产生的淤泥;第一水管120,其一端插入养鱼池本体100的下部,另一端固设在所述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循环水养鱼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养鱼池本体;水循环装置,其包括:发酵池,其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形,发酵池的下部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排污口;第一水管,其一端插入养鱼池本体的下部,另一端固设在所述发酵池上沿其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侧壁中的一个侧壁的上部,并与所述发酵池的内部连通,第一水管上设置有水泵;第一沉淀池,其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形,第一沉淀池的下部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排污口;虹吸管,其短臂插入发酵池内,并与发酵池的底部相隔一定距离,长臂插入第一沉淀池的下部,并位于第二排污口的上方;絮凝池,其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形,絮凝池的底部设置有导流板,导流板各处的水平截面均为螺旋形,导流板的出水口端与絮凝池的侧壁相隔一定距离;导管,其沿竖直方向设置,导管的底部穿过絮凝池的顶部,并延伸至所述导流板的中心,且与导流板的底部相隔一定距离,用于向导流板内导入絮凝剂;第二水管,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沉淀池的下部连通,且位于所述虹吸管的长臂的上方,另一端穿过所述絮凝池的侧壁,并与所述导管连通,第二水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二沉淀池,其下部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排污口,第二沉淀池内设置有填料层,填料层与第二沉淀池的顶部和底部均相隔一定距离,且位于第三排污口的上方,填料层的顶面的高度低于导流板的顶部的高度,第二沉淀池内位于填料层下方的部分与所述絮凝池连通;混合池;第三水管,其一端与所述第二沉淀池内位于填料层的上方的部分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混合池连通,第三水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第四水管,其一端与所述混合池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养鱼池本体内,第四水管上设置有水泵;第五水管,其一端与所述混合池的内部连通,用于向混合池内导入净水,第五水管上设置有第三阀门。...

【技术特征摘要】
1.循环水养鱼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养鱼池本体;水循环装置,其包括:发酵池,其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形,发酵池的下部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排污口;第一水管,其一端插入养鱼池本体的下部,另一端固设在所述发酵池上沿其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侧壁中的一个侧壁的上部,并与所述发酵池的内部连通,第一水管上设置有水泵;第一沉淀池,其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形,第一沉淀池的下部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二排污口;虹吸管,其短臂插入发酵池内,并与发酵池的底部相隔一定距离,长臂插入第一沉淀池的下部,并位于第二排污口的上方;絮凝池,其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形,絮凝池的底部设置有导流板,导流板各处的水平截面均为螺旋形,导流板的出水口端与絮凝池的侧壁相隔一定距离;导管,其沿竖直方向设置,导管的底部穿过絮凝池的顶部,并延伸至所述导流板的中心,且与导流板的底部相隔一定距离,用于向导流板内导入絮凝剂;第二水管,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沉淀池的下部连通,且位于所述虹吸管的长臂的上方,另一端穿过所述絮凝池的侧壁,并与所述导管连通,第二水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第二沉淀池,其下部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三排污口,第二沉淀池内设置有填料层,填料层与第二沉淀池的顶部和底部均相隔一定距离,且位于第三排污口的上方,填料层的顶面的高度低于导流板的顶部的高度,第二沉淀池内位于填料层下方的部分与所述絮凝池连通;混合池;第三水管,其一端与所述第二沉淀池内位于填料层的上方的部分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混合池连通,第三水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第四水管,其一端与所述混合池连通,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养鱼池本体内,第四水管上设置有水泵;第五水管,其一端与所述混合池的内部连通,用于向混合池内导入净水,第五水管上设置有第三阀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养鱼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装置还包括:滤网,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沉淀池内,且将第一沉淀池的内部从上到下分割成两个腔室,虹吸管的长臂穿过所述滤网,第二水管的一端位于滤网的上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循环水养鱼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管的一端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二水管的另一端的高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养鱼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循环装置还包括:第一管体,其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一管体的上部位于所述混合池内,底部穿过所述混合池的底部,由第一管体的底部形成氧气或空气入口,所述第五水管的一端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莹杨春生渠晓东余杨张海萍张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