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近自然恢复人工林的造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333303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07: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近自然恢复人工林的造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林地选择;步骤二,择伐;步骤三,扩穴栽植;步骤四,择伐后扩穴抚育;步骤五,皆伐;步骤六,扒穴扶正截杆;步骤七,皆伐后扩穴抚育。该造林方法通过在人工林林下人工栽植阔叶树,林地上其它物种特别是乔木幼苗幼树得到好的保存,充分利用自然力恢复森林,有助于形成多树种混交的林分,物种多样性得到提高;阔叶树幼苗的柔韧性和抗折性好,折断苗截杆后萌发修复能力强,不需补苗;乔木幼苗幼树的保存,林地郁闭时间大为提早;能够缩短了林分一年的经营期,造林成本有效降低,林地裸露的时间减少了一年,对环境生态修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An Afforestation Method for Near-Natural Restoration of Plantation

The embodiment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ology, in particular to a near-natural restoration afforestation method, including the following steps: step 1, forest land selection; step 2, selective cutting; step 3, hole expansion planting; step 4, hole expansion tending after selective cutting; step 5, clear cutting; step 6, hole stabilization and truncation; step 7, hole expansion tending after clear cutting. By planting broad-leaved trees under the plantation, other species on the forest land, especially young trees of tree seedlings, are well preserved, and natural forces are fully utilized to restore the forest,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formation of multi-species mixed stand and the improvement of species diversity; the flexibility and flexibility of broad-leaved seedlings are good, the germination and restoration ability of broken seedlings is strong, and no seedlings need to be restored. Preservation of seedlings and young trees can shorten the one-year operation period of the stan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afforestation cost, reduce the time of bare forest land for one year, and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promoting the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近自然恢复人工林的造林方法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生态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近自然恢复人工林的造林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的人工林采伐迹地更新修复模式:皆伐→劈草炼山→整地→栽植→全面锄草抚育。传统的炼山能较彻底清除不适宜的自然植被和清理空间,是目前迹地清理简单、迅速、经济有效的手段之一,并且清除的植物对土壤具有短期激肥效益,有利于林木早期生长,促进林木提早郁闭。但是,这种传统模式存在着以下缺点:第一,劈草、锄草抚育时不考虑更新,对有培育前景的阔叶树的幼苗幼树也一劈了之,因此造林地物种减少,物种多样性降低,林分的抗逆性能降低,病虫害加剧,林分生产力下降,严重影响了林业的持续经营;第二,炼山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各种养分的损失和土壤结构的破坏,土壤保水蓄水能力下降,土壤肥力下降,地力衰退;第三,营林投资大,经济效益差,传统营林采用劈草炼山、挖大穴整地和全面的锄草抚育,锄草做到面光,花工大,投资高;第四,人工栽植的阔叶树苗成活率不高,生长量较低,不能满足生态建设的要求。第五、劈草、锄草抚育时,将有培育前景的阔叶幼苗幼树也一并砍除,林地上只有人工栽植的植株,有效光合物少,林地郁闭迟。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近自然恢复人工林的造林方法,通过在人工林林下人工栽植阔叶树,采取采伐、抚育等措施,为人工栽植阔叶树生长营造近自然的生境,从而实现对人工林快速、高效、生物多样的生态修复。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近自然恢复人工林的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林地选择,选择适合栽植阔叶树生物特性的人工林;步骤二,择伐,对人工林适度择伐,将采伐木枝桠打到梢头,使采伐剩余物落到实地,时间在栽植阔叶树树苗前一年的12月前完成;步骤三,扩穴栽植,选择地面挖出树穴,向树穴中栽植阔叶树树苗,时间在栽植阔叶树树苗当年的3月前完成;步骤四,择伐后扩穴抚育,在扩穴栽植当年进行扩穴培蔸,在之前树穴的基础上向外扩穴;步骤五,皆伐,对人工林剩余林木进行皆伐,将采伐木枝桠打到梢头,使采伐剩余物落到实地,时间在栽植阔叶树树苗当年的10月~12月;步骤六,扒穴扶正截杆,将覆盖在阔叶树幼苗上采伐剩余物向外扒开,对歪倒的幼苗扶正,将打断的幼苗在地面以上的部分进行截杆,时间在栽植阔叶树树苗的第二年的1月~3月;步骤七,皆伐后扩穴抚育,在栽植阔叶树树苗的第二年和第三年,每年在之前树穴的基础上再向外扩穴。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在步骤一中,选择林分郁闭度在0.7以上的人工林或林下杂灌少的人工林。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在步骤二中,人工林择伐后郁闭度在0.4~0.6。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通过步骤一至步骤五,为林下栽植的阔叶树树苗生长营造了一种近自然的环境。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在步骤六中,对被打断的幼苗在地面上的部分进行截杆,截杆的时间在栽植阔叶树树苗的第二年的1月~3月,利用阔叶树幼苗的柔韧性和抗折性,截杆后的阔叶树幼苗萌发修复能力强。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在步骤七中,皆伐后扩穴抚育在栽植阔叶树树苗的第二年和第三年每年进行两次,为阔叶树树苗生长营造了一种近自然的环境,时间在每年5月~6月、9月~10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上述近自然恢复人工林的造林方法具有如下优点:(1)扩穴栽植和扩穴抚育,只对阔叶树树苗周边进行锄草,林地上其它物种特别是乔木的幼苗幼树得到很好的保存,充分利用自然力恢复森林,有助于形成多树种混交的林分,物种多样性得到提高;(2)采伐剩余物平铺在地面上自然腐烂,土壤保水蓄水能力得到提高,土壤结构得到改善,土壤各种养分肥力增加,地力提高,有利于林地的养分循环,对土壤生物多样性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3)阔叶树幼苗喜荫,择伐后人工林能为林下栽植的阔叶树苗提供近自然林下生长的环境,提高成活率和当年的生长量;皆伐后扩穴抚育,周边生长的杂灌和其它乔木幼苗,为阔叶树幼苗提供了天然阔叶林皆伐迹地自然更新的近自然恢复的生长环境,苗木的生长量得到提高;(4)在皆伐前,人工栽植阔叶苗在人工林林下已经生长一年,实际是将人工林采伐迹地栽植提早实施了一年,缩短了林分一年的经营期,减少了林地一年的使用地租,以婺源林地每公顷每年750元地租为例,全国6933万公顷的人工林,1/3的人工林采用人工栽植阔叶苗近自然恢复模式,将为全国减少173亿元的林地地租,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5)乔木幼苗幼树的保存,加之采伐木萌发植株和人工栽植的幼苗,林地上有效光合物大量提高,林地郁闭时间大为提早,林地裸露的时间大为减少,林地碳固定也大大增加,对环境生态修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具体实施方式生态修复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生态修复的成败直接关系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在现有的人工林生态修复过程中,常采用生长适应范围广的针叶树进行造林,随着轻基质容器苗在林业技术中的应用,已经逐步解决了针叶树“年年造林不见林”的问题。阔叶树苗喜荫的特性,将阔叶树苗在人工林采伐迹地上栽植,成活率仍达不到要求(85%以上),生长量不高,不能满足当前生态修复“快速、高效、物种多样”的要求。目前我国人工林主要以针叶树为主,阔叶树人工林面积不及5%,虽然我国树种资源丰富,阔叶树种类繁多,但未能在人工林中得到大范围推广应用。以针叶树为主的人工林,存在人工林内生物群落单一的问题。在人工林栽培中,为了获得更多的林木蓄积量和经济利益,栽植密度普遍偏大,林下植被和可更新的阔叶树发育覆盖度很低。并且,随着人工林树苗良种纯度的提高,无性系造林已在我国普遍使用,这进一步造成了人工林基因窄化,人工林抗性降低。为了提高人工林的稳定性,增加林分组成的复杂程度,增加人工林树苗的种类选择,充分利用自然力恢复树林,提高人工造林的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近自然林业主要是将林分的建立、抚育以及采伐的方式同潜在的天然森林植被的自然关系相接近,使林分能进行接近自然生态的自发生产,以达到森林生物群落的动态平衡,并在人工辅助下使天然物种得到复苏,最大限度地保证森林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人工栽植阔叶树近自然恢复人工林,将为社会提供一种快速、高效、物种多样的人工林生态修复技术,直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近自然恢复人工林的造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林地选择。根据栽植阔叶树种的生物特性,选择适合栽植阔叶树的人工林,主要选择林分郁闭度在0.7以上的人工林或林下杂灌少的人工林。步骤二,择伐。对人工林适度择伐,将采伐木枝桠打到梢头,使采伐剩余物落到实地,促进采伐剩余物尽早腐烂,人工林伐后林分郁闭度要求在0.4~0.6,时间在栽植阔叶树树苗前一年的12月前完成,优选为栽植阔叶树树苗前一年的9月前完成;该步骤中采伐时可以对伐蔸加砍1刀~2刀,促进伐蔸的萌芽条优势株的形成(蔸是指某些植物的根和靠近根的茎)。步骤三,扩穴栽植。选择0.1㎡~0.5㎡的地面,对地面深挖0.3m~0.6m形成树穴,例如树穴可以是0.5m×0.5m、深0.3m的方形树穴,除此之外,树穴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椭圆形等规则形状或者其他不规则的形状,向树穴中栽植阔叶树树苗,栽植阔叶树的位置尽量选择山塝的内侧,平缓地低凹的地方,时间在栽植阔叶树树苗当年的3月前完成。栽植阔叶树的时间也可以提前到择伐当年的10月~12月。步骤四,择伐后扩穴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近自然恢复人工林的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林地选择,选择适合栽植阔叶树生物特性的人工林;步骤二,择伐,对人工林适度择伐,将采伐木枝桠打到梢头,使采伐剩余物落到实地,时间在栽植阔叶树树苗前一年的12月前完成;步骤三,扩穴栽植,选择地面挖出树穴,向树穴中栽植阔叶树树苗,时间在栽植阔叶树树苗当年的3月前完成;步骤四,择伐后扩穴抚育,在扩穴栽植当年进行扩穴培蔸,在之前树穴的基础上向外扩穴;步骤五,皆伐,对人工林剩余林木进行皆伐,将采伐木枝桠打到梢头,使采伐剩余物落到实地,时间在栽植阔叶树树苗当年的10月~12月;步骤六,扒穴扶正截杆,将覆盖在阔叶树幼苗上采伐剩余物向外扒开,对歪倒的幼苗扶正,将打断的幼苗在地面上的部分进行截杆;步骤七,皆伐后扩穴抚育,在栽植阔叶树树苗的第二年和第三年,每年在之前树穴的基础上再向外扩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自然恢复人工林的造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林地选择,选择适合栽植阔叶树生物特性的人工林;步骤二,择伐,对人工林适度择伐,将采伐木枝桠打到梢头,使采伐剩余物落到实地,时间在栽植阔叶树树苗前一年的12月前完成;步骤三,扩穴栽植,选择地面挖出树穴,向树穴中栽植阔叶树树苗,时间在栽植阔叶树树苗当年的3月前完成;步骤四,择伐后扩穴抚育,在扩穴栽植当年进行扩穴培蔸,在之前树穴的基础上向外扩穴;步骤五,皆伐,对人工林剩余林木进行皆伐,将采伐木枝桠打到梢头,使采伐剩余物落到实地,时间在栽植阔叶树树苗当年的10月~12月;步骤六,扒穴扶正截杆,将覆盖在阔叶树幼苗上采伐剩余物向外扒开,对歪倒的幼苗扶正,将打断的幼苗在地面上的部分进行截杆;步骤七,皆伐后扩穴抚育,在栽植阔叶树树苗的第二年和第三年,每年在之前树穴的基础上再向外扩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自然恢复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桂盛江立秋刘国梅毕林喜汪汉龙俞文胜刘国强汪云仙何秋虹胡珍珍洪国辉汪荣富戴迎红俞向林薛道坚刘文平俞利鹏
申请(专利权)人:婺源县生态林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