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形腔结构光参量放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330891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3 06:51
一种环形腔结构光参量放大装置,包括第一导光镜、N块腔镜、N块非线性晶体、N块群速补偿薄片、由两块反射镜构成的反射导光镜和色分离镜,本发明专利技术一方面因采用消闲置光原理,较传统参量放大过程,单块晶体短,匹配带宽更大;另一方面因采用逐级群速补偿,大大提高转换效率。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纳秒域、皮秒域以及飞秒域的超短脉冲参量放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环形腔结构光参量放大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参量放大,特别是一种组合利用消闲置光思想与群速失配补偿思想的超短激光脉冲参量放大装置,可在飞秒到纳秒时域范围内,用于高转换效率、高增益倍率、高稳定的小型化光参量放大器。
技术介绍
光参量放大(简称为OPA)作为当前超短脉冲放大技术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宽带脉冲激光装置中应用广泛,潜力巨大。特别是结合啁啾脉冲放大技术(CPA)的光参量啁啾脉冲放大技术(OPCPA),具备高增益、低热沉积、高信噪比、高增益带宽等优点。在脉宽数个光学周期量级的超短脉冲或者谱宽百纳米量级的啁啾长脉冲装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在实现>106增益(晶体较长)条件下匹配带宽降低;转换效率与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皮秒量级以及更短脉冲的OPA,群速失配问题严重,制约增益倍率与匹配带宽。文献[Optica.2015,2(11):1006-1009]提出的准参量放大技术(Quasi-ParametricAmplification,简称为QPA)的主要思想是通过在参量放大晶体中掺杂,使得放大过程中产生的闲置光因被掺杂粒子大量吸收而维持在低强度水平上,从而抑制参量放大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形腔结构光参量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光镜、N块腔镜、N块非线性晶体、N块群速补偿薄片、由两块反射镜构成的反射导光镜和色分离镜,所述的N块腔镜的间距相等构成等边多边形环形腔,相邻两块腔镜之间为一级光参量放大级,包含一块非线性晶体和一块群速补偿薄片,该非线性晶体与群速补偿薄片在信号光脉冲中心波长与泵浦光波长处实现群速度失配补偿;激光注入端第一腔镜的位置可向等多边形外接圆的圆心移动,以改变放大通数;该环形腔的最后一块腔镜后是反射导光镜,以在竖直方向上实现信号光与泵浦光空间落点下移,并逆向回传,实现放大通数的倍增;信号光与泵浦光以共线方式在腔内传输;在非线性晶体内,实现共线结构的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形腔结构光参量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光镜、N块腔镜、N块非线性晶体、N块群速补偿薄片、由两块反射镜构成的反射导光镜和色分离镜,所述的N块腔镜的间距相等构成等边多边形环形腔,相邻两块腔镜之间为一级光参量放大级,包含一块非线性晶体和一块群速补偿薄片,该非线性晶体与群速补偿薄片在信号光脉冲中心波长与泵浦光波长处实现群速度失配补偿;激光注入端第一腔镜的位置可向等多边形外接圆的圆心移动,以改变放大通数;该环形腔的最后一块腔镜后是反射导光镜,以在竖直方向上实现信号光与泵浦光空间落点下移,并逆向回传,实现放大通数的倍增;信号光与泵浦光以共线方式在腔内传输;在非线性晶体内,实现共线结构的光参量放大,沿激光注入方向依次是所述的色分离镜、第一导光镜、第一腔镜,所述的N≥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形腔结构光参量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腔镜为镀膜的二向色镜,膜层对信号光与泵浦光为高反射率,对于闲置光为高透射率,实现放大级间闲置光全消;所述的二向色镜的宽带镀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美智梁潇朱健强谢兴龙杨顺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