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30kV全户内变电站设备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2653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3 04:23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330kV全户内变电站设备布置结构,涉及电力供应技术领域。包括:采用两层三列布置方式的配电装置楼,其内设有第一变电站层、第二变电站层、第一控制层、第二控制层,还包括电缆夹层,电缆夹层、第一变电站层、第二变电站层依次从下至上垂直设置。其中,第一变电站层内布置有若干主变压器、并联电抗器、330kV GIS设备以及110kV GIS设备;第二变电站层内布置有并联电容器、站用变室;第一控制层布置有35kV配电室、消防控制室、安全工具室等;第二控制层布置有二次设备室、蓄电池室等。本申请提供的330kV全户内变电站设备布置结构充分利用土地及其垂直上方空间,合理布置电气设备,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具有较强的经济性和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30kV全户内变电站设备布置结构
本申请涉及电力供应
,尤其涉及一种330kV全户内变电站设备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工业水平的快速提升,城市规模随之不断进行改造和扩建,居民用电需求量的增长也变成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电力负荷密度的增大,导致许多变电站必须深入到城市负荷中心才能确保供电的可靠性。传统的敞开式配电装置布置形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城市发展及环境保护的要求,随着GIS制造技术的发展,大量GIS厂家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以及采取合资生产的形式,使得GIS的性能和质量明显得到了改善,价格也在逐步下调,具备了广泛应用的条件,也为建设深入城市中心的小型化枢纽变电站,提供了良好的先行条件。330kV户外变电站一般采用平面式设计结构,占地面积广,噪声大,很多电力研究院转向研究设计330kV全户内变电站,但建设在城市中心户内变电站,需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1)用地紧张,站址难觅,土地征用不易且站址迁徙费用昂贵,面积易受限。(2)变电站建筑的格调必须充分考虑周围环境,需与周围环境相匹配,不能破坏城市环境整体布局。(3)变电站的建设必须满足城市消防、环保的要求。既要防火防爆,也要降低噪音。(4)无人值守变电站是变电站建设的必然趋势,因而,新建设的变电站需要新技术、新设备的大力支持。随着330kV全户内变电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亟需一种可以合理有效的节省占地面积,并能做到可靠性、经济性、先行性、适应性、灵活性和时效性相结合的330kV全户内变电站布置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330kV全户内变电站设备布置结构,以解决330kV全户内变电站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结构设计不合理、经济性和适用性差、应用受限等问题。一种330kV全户内变电站设备布置结构,包括:配电装置楼,所述配电装置楼采用两层三列布置方式,内设有第一变电站层、第二变电站层、第一控制层、第二控制层,其中,所述第一控制层与所述第一变电站层位于同一楼层,且位于所述第一变电站层的一侧;所述第二控制层与所述第二变电站层位于同一楼层,且位于所述第二变电站层的一侧;所述第一控制层和所述第二控制层上下垂直布置;所述第一变电站层内布置有若干主变压器、并联电抗器、330kVGIS设备以及110kVGIS设备;所述第二变电站层内布置有并联电容器、站用变室;所述330kVGIS设备、所述110kVGIS设备所在区域地下一层布置有电缆夹层;所述电缆夹层、所述第一变电站层、所述第二变电站层依次从下至上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控制层布置有35kV配电室、消防控制室、安全工具室、机动用房、资料室;所述第二控制层布置有二次设备室、蓄电池室及办公室。可选的,所述电缆夹层设置在负4.5m层;所述第一变电站层与所述第一控制层布置在0m层;所述第二变电站层和所述第二控制层布置在6m层。可选的,所述主变压器采用三相、自耦、油浸式自然有循环风冷变压器;所述并联电容器为户内框架式电容器配干式铁芯电抗器;所述并联电抗器采用油浸铁芯式电抗器。可选的,所述主变压器的本体设置在室内,所述主变压器的主变散热器设置在室外。可选的,所述330kV全户内变电站设备布置结构的330kV配电装置采用双母线双分段接线形式,所述330kV配电装置采用单列布置形式。可选的,所述330kV全户内变电站设备布置结构采用完全自然通风与半自然通风相结合的通风方式。可选的,所述330kV全户内变电站设备布置结构还设有降噪系统。可选的,所述配电装置楼采用空调加电暖气的采暖方式。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提供的一种330kV全户内变电站设备布置结构,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布置配电装置楼。该配电装置楼为综合生产型配电楼,采用两层三列的布置方式,包括位于同一楼层的第一变电站层和第一控制层、位于同一楼层的第一变电站层和第二控制层,第一控制层和第二控制层上下垂直布置,电缆夹层设置在地下一层,与第一变电站层、第二变电站层依次从下至上垂直设置,第一变电站层、第一变电站层内分别设置相关的电气设备,以满足变电站的正常运行。本申请合理利用了土地及其上方空间,提高了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330kV配电装置采用双母线双分段接线形式,可保持其中一条母线故障检修期间,另一条母线保持正常运行;采用自然通风与半自然通风相结合的通风方式即可达到节约能源的效果,又能保证配电装置楼的正常通风需求;采用空调加电暖气的采暖方式,保证电气设备的运行环境;同时该变电站还设有降噪系统,满足城中心噪音条件。本申请提供的330kV全户内变电站设备布置结构,是一种多层式、垂直式分布的变电站结构,改变了传统330kV户外变电站的平面式设计结构,有效解决了在土地资源紧张而供电迫切的城区建设变电站的占地问题,具有较强的经济性和适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配电装置楼一层平面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配电装置楼一层平面设备布置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配电装置楼二层平面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配电装置楼二层平面设备布置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配电装置楼第一剖面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配电装置楼第二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变电站层;101、主变压器室;102、110kVGIS设备室;103、电抗器室;104、电抗器散热器室;105、330kVGIS设备室;2、第二变电站层;201、电容器室;202、主变散热器室;203、330kVGIS设备室上空;204、主变压器室上空;205、站用变室;3、第一控制层;301、安全工具室;302、机动用房;303、电缆竖井;304、消防控制室;305、资料室;306、35kV配电室;4、第二控制层;401、二次设备室;402、办公室、403、蓄电池室;404、监控室;5、电缆夹层。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考附图1~图4,其中,图1和图2为330kV全户内变电站的配电装置楼的一层平面图及平面设备布置图,图3和图4为330kV全户内变电站的配电装置楼的二层平面图及平面设备布置图。一种330kV全户内变电站设备布置结构,包括:配电装置楼,配电装置楼采用两层三列布置方式,内设有第一变电站层1、第二变电站层2、第一控制层3、第二控制层4,其中,第一控制层3与第一变电站层1位于同一楼层,且位于第一变电站层1的一侧;第二控制层4与第二变电站层2位于同一楼层,且位于第二变电站层2的一侧;第一控制层3和第二控制层4上下垂直布置。第一变电站层1内布置有主变压器、并联电抗器、330kVGIS设备以及110kVGIS设备;第二变电站层2内布置有并联电容器、站用变室;330kVGIS设备、110kVGIS设备所在区域地下一层布置有电缆夹层5;电缆夹层5、第一变电站层1、第二变电站层2依次从下至上垂直设置。第一控制层3布置有35kV配电室306、消防控制室304、资料室305、安全工具室301、机动用房302、资料室305;第二控制层4布置有二次设备室401、蓄电池室403及办公室402。图5和图6为配电装置楼对应于图1中第一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330kV全户内变电站设备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配电装置楼,所述配电装置楼采用两层三列布置方式,内设有第一变电站层(1)、第二变电站层(2)、第一控制层(3)、第二控制层(4),其中,所述第一控制层(3)与所述第一变电站层(1)位于同一楼层,且位于所述第一变电站层(1)的一侧;所述第二控制层(4)与所述第二变电站层(2)位于同一楼层,且位于所述第二变电站层(2)的一侧;所述第一控制层(3)和所述第二控制层(4)上下垂直布置;所述第一变电站层(1)内布置有若干主变压器、并联电抗器、330kV GIS设备以及110kV GIS设备;所述第二变电站层(2)内布置有并联电容器、站用变室;所述330kV GIS设备、所述110kV GIS设备所在区域地下一层布置有电缆夹层(5);所述电缆夹层(5)、所述第一变电站层(1)、所述第二变电站层(2)依次从下至上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控制层(3)布置有35kV配电室(306)、消防控制室(304)、安全工具室(301)、机动用房(302)、资料室(305);所述第二控制层(4)布置有二次设备室(401)、蓄电池室(403)及办公室(40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30kV全户内变电站设备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配电装置楼,所述配电装置楼采用两层三列布置方式,内设有第一变电站层(1)、第二变电站层(2)、第一控制层(3)、第二控制层(4),其中,所述第一控制层(3)与所述第一变电站层(1)位于同一楼层,且位于所述第一变电站层(1)的一侧;所述第二控制层(4)与所述第二变电站层(2)位于同一楼层,且位于所述第二变电站层(2)的一侧;所述第一控制层(3)和所述第二控制层(4)上下垂直布置;所述第一变电站层(1)内布置有若干主变压器、并联电抗器、330kVGIS设备以及110kVGIS设备;所述第二变电站层(2)内布置有并联电容器、站用变室;所述330kVGIS设备、所述110kVGIS设备所在区域地下一层布置有电缆夹层(5);所述电缆夹层(5)、所述第一变电站层(1)、所述第二变电站层(2)依次从下至上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控制层(3)布置有35kV配电室(306)、消防控制室(304)、安全工具室(301)、机动用房(302)、资料室(305);所述第二控制层(4)布置有二次设备室(401)、蓄电池室(403)及办公室(4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30kV全户内变电站设备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夹层(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源曾健赵颖博肖文薛晓军张光弢康乐邹瑄唐国宾侯佳彤李青惠君伟苏平高宇任哲雷晓锋孝小昂张柳翟羽羽童亦崴陈磊毕宇飞朱弘毅曹也坤蔡丹马丹阳付艳刘芮杉李栋杰卢雨田纪坤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陕西省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国网陕西省电力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