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野外收卷用光伏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2590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3 04: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便携式野外收卷用光伏薄膜,包括收卷布和太阳能电池条;所述收卷布包括布料本体、圆环和插座;所述太阳能电池条依次包括顶衬,及设置在顶衬底面的背电极,及设置在背电极底面的吸收层,及设置在吸收层底面的多孔支架层,及设置在多孔支架层底面的致密层,及设置在致密层底面的玻璃基底;通过将太阳能电池条安装在收卷布上,能够方便使用者携带至野外,并且在野外使用时,可通过铺展后进行光能转换电能,并且顶衬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主要材料在本申请的制备方法下加工制得,应用到太阳能电池条中使得便携式野外收卷用光伏薄膜能够防划防水,因此具有高发电效率、使用方便和便携节能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野外收卷用光伏薄膜
本技术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野外收卷用光伏薄膜。
技术介绍
传统的燃料能源正在逐步减少,且燃料能源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和影响也日益显著,随着能源危机问题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多的人们得不到正常的能源供应。此时,全世界把目光投向了可再生能源,希望可再生能源能够改变人类的能源结构,维持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在可再生能源中,太阳能以其独有的优势而成为人们重视的焦点。丰富的太阳辐射能是重要的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污染、廉价、人类能够自由利用的能源。而太阳能电池板(Solarpanel)是通过吸收太阳光,将太阳辐射能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或间接转换成电能的装置。因此,现在大多使用者在野外都是通过便携式的太阳能电池板进行进行光伏发电的,并对手机和手电筒进行充电,但目前的太阳能电池板往往是整块使用或整块拼接,不仅运输不便,而且安装不方便,此外,由于太阳直射的面积小,导致发电率低下,给野外生存的普及使用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高发电效率、使用方便和便携节能的便携式野外收卷用光伏薄膜。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野外收卷用光伏薄膜,包括收卷布、及设置在收卷布表面上的、且与收卷布贴合固定的、用于发电的太阳能电池条;所述收卷布包括布料本体,及设置在布料本体四个对角处的、且贯穿布料本体的、用于固定布料本体的圆环,及设置在布料本体前端的、且与布料本体固定的插座;所述太阳能电池条依次包括作为封面的、用于防水的顶衬,及设置在顶衬底面的、且与顶衬贴合的、用于导电的背电极,及设置在背电极底面的、且与背电极贴合的、用于吸收太阳光的吸收层,及设置在吸收层底面的、且与吸收层贴合的、用于支撑和散热的多孔支架层,及设置在多孔支架层底面的、且与多孔支架层贴合的、用于提高太阳光电转换效率的致密层,及设置在致密层底面的、且一面与布料本体贴合的、另一面与致密层贴合的、用于聚光和吸收光的玻璃基底。进一步的,所述布料本体为石棉纤维布。进一步的,所述布料本体内还设置有贯穿布料本体的、且一端与太阳能电池条电性连接的、另一端与插座电性连接的电线。进一步的,所述电线与太阳能电池条并联设置。进一步的,所述顶衬为透光薄板。进一步的,所述吸收层为钙钛矿吸收层。进一步的,所述多孔支架层为氧化铝多孔支架层。进一步的,所述致密层为氧化钛致密层。进一步的,所述透光薄板由以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料制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00-140份、氯乙酸甲酯20-40份、二甲基丙烯酸二乙醇11-17份、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20-26份、玻璃微珠20-26份、钾碱10-14份、二氧化锆10-16份、氧化镁10-16份、硬脂酸钙10-16份、石英砂11-13份、氧化锌9-13份、玻璃纤维8-12份、二氧化钒7-13份、热熔粘合剂柠檬酸三甲酯6-10份和消泡剂氧化锑10-14份。本技术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透光薄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00-140份、二甲基丙烯酸二乙醇11-17份、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20-26份和玻璃微珠20-26份放入反应釜内,同时加入热熔粘合剂柠檬酸三甲酯6-10份,并加热至240℃,在搅拌速度为45r/pm的条件下使得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二甲基丙烯酸二乙醇、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和玻璃微珠在高温下迅速熔化并粘合,制得胶液,然后将反应釜的温度降低至120℃,备用;2)取石英砂11-13份通过研磨机研磨成50目的粉末,并在研磨过程中添加钾碱10-14份、二氧化锆10-16份、氧化镁10-16份、硬脂酸钙10-16份、氧化锌9-13份和二氧化钒7-13份,使得钾碱、二氧化锆、氧化镁、硬脂酸钙、氧化锌和二氧化钒份与粉末混合,然后通过50目的滤网进行过滤筛选,剔除50目以上的碎料,制得填料,备用;3)将步骤2)制得的填料添加到搅拌桶中,同时加入氯乙酸甲酯20-40份,然后通过搅拌机以45r/pm的转速将填料与氯乙酸甲酯混合,制得浆料,备用;4)将步骤3)制得的浆料以及取玻璃纤维8-12份和消泡剂氧化锑10-14份添加到步骤1)的反应釜中,在温度为120℃、搅拌机转速为45r/pm的情况下与制得的胶液搅拌混合,制得混合胶液,备用;5)将步骤4)制得的混合胶液均匀平铺在底模板上,底模板预先内置于玻璃纤维增强硅橡胶模腔内,硅橡胶模放置于带有振动装置的平台上;然后盖上上模板,再套上连接真空装置的玻璃纤维增强硅橡胶模腔上半部分,保证硅橡胶模腔的整体密封、封闭;6)开启平台振动装置,连接真空压制成型,将振动平台作频率控制为50Hz,真空度控制为-0.1MPa至-0.08MPa,然后对步骤4)平铺好的胶液进行压制成型,压制5-10min,制得板材坯件,最后将成型后的板材坯件送入固化炉内,并且控制固化炉在40-60℃的温度条件下加热20-40min,使板材坯件完全固化,备用;7)脱模冷却:将经固化的板材坯件出炉后脱模,分隔堆放后自然冷却,并在室温下固化2天,即得。本技术技术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通过依次将由顶衬、背电极、吸收层、多孔支架层、致密层和玻璃基底组成的太阳能电池条安装在收卷布上,能够方便使用者携带至野外,并且在野外使用时,可通过铺展后进行光能转换电能,并且顶衬由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主要材料,配合氯乙酸甲酯、二甲基丙烯酸二乙醇、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玻璃微珠、钾碱、二氧化锆、氧化镁、硬脂酸钙、石英砂、氧化锌、玻璃纤维、二氧化钒、热熔粘合剂柠檬酸三甲酯和消泡剂氧化锑这些材料在本申请的制备方法下加工制得,通过氧化锌与石英砂配合使用,不仅可吸收紫外线,防止紫外线通过降低光电转换能量,还可以降低太阳直射产生的高温,从而延长太阳能电池条的使用寿命,并且在应用到太阳能电池条中使得便携式野外收卷用光伏薄膜能够防划防水,因此具有高发电效率、使用寿命长和便携节能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种便携式野外收卷用光伏薄膜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种便携式野外收卷用光伏薄膜的正视图;图3为图1中收卷布的截面图;图4为图1中太阳能电池条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在本实施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间”、“上”、“下”、“顶部”、“右侧”、“左端”、“上方”、“背面”、“中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另,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如未特别说明部件之间的连接或固定方式,其连接或固定方式均可为通过现有技术中常用的螺栓固定或钉销固定,或销轴连接等方式,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在详述。实施例1一种便携式野外收卷用光伏薄膜,如图1所示,包括收卷布1、及设置在收卷布1表面上的、且与收卷布1贴合固定的、用于发电的太阳能电池条2;所述收卷布1包括布料本体11,及设置在布料本体11四个对角处的、且贯穿布料本体11的、用于固定布料本体11的圆环12,及设置在布料本体11前端的、且与布料本体11通过钉接固定的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野外收卷用光伏薄膜,包括收卷布、及设置在收卷布表面上的、且与收卷布贴合固定的、用于发电的太阳能电池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卷布包括布料本体,及设置在布料本体四个对角处的、且贯穿布料本体的、用于固定布料本体的圆环,及设置在布料本体前端的、且与布料本体固定的插座;所述太阳能电池条依次包括作为封面的、用于防水的顶衬,及设置在顶衬底面的、且与顶衬贴合的、用于导电的背电极,及设置在背电极底面的、且与背电极贴合的、用于吸收太阳光的吸收层,及设置在吸收层底面的、且与吸收层贴合的、用于支撑和散热的多孔支架层,及设置在多孔支架层底面的、且与多孔支架层贴合的、用于提高太阳光电转换效率的致密层,及设置在致密层底面的、且一面与布料本体贴合的、另一面与致密层贴合的、用于聚光和吸收光的玻璃基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野外收卷用光伏薄膜,包括收卷布、及设置在收卷布表面上的、且与收卷布贴合固定的、用于发电的太阳能电池条;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卷布包括布料本体,及设置在布料本体四个对角处的、且贯穿布料本体的、用于固定布料本体的圆环,及设置在布料本体前端的、且与布料本体固定的插座;所述太阳能电池条依次包括作为封面的、用于防水的顶衬,及设置在顶衬底面的、且与顶衬贴合的、用于导电的背电极,及设置在背电极底面的、且与背电极贴合的、用于吸收太阳光的吸收层,及设置在吸收层底面的、且与吸收层贴合的、用于支撑和散热的多孔支架层,及设置在多孔支架层底面的、且与多孔支架层贴合的、用于提高太阳光电转换效率的致密层,及设置在致密层底面的、且一面与布料本体贴合的、另一面与致密层贴合的、用于聚光和吸收光的玻璃基底。2.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锐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联汇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