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线和送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31821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3 0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线和送线装置,包括送线箱、送线箱固定轴、支撑板、转线电机、第一转线同步轮、第二转线同步轮、第一伞齿轮、第二伞齿轮、送线电机、送线传动轴和送线同步轮,所述转线和送线装置的转线电机通过同步带带动第一转线同步轮和第二转线同步轮旋转,第一转线同步轮带动送线箱固定轴旋转,送线箱固定轴带动送线箱旋转,只采用一级传动;送线电机通过同步轮带动送线同步轮旋转,送线同步轮带动送线传动轴旋转,送线传动轴带动第一伞齿轮旋转,第一伞齿轮带动第二伞齿轮旋转,第二伞齿轮带动送线箱内的齿轮工作,只采用了二级传动,相比现有技术减少了传动级数,所以送线精度得到有效提高,零件数量减少,装配和维护更加方便。

A switching and feed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rotating and feed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feeding box, a fixed shaft of the feeding box, a support plate, a rotating motor, a first rotating synchronous wheel, a second rotating synchronous wheel, a first bevel gear, a second bevel gear, a feeding motor, a transmission shaft and a feeding synchronous wheel. The rotating machine of the rotating and feeding device drives the first rotating synchronous wheel and the second rotating wheel by synchronous belt. Line synchronous wheel rotates, the first rotating synchronous wheel drives the fixed axle of the feeder box to rotate, and the fixed axle of the feeder box drives the feeder box to rotate, using only one-stage transmission; the feeder motor drives the feeder synchronous wheel to rotate, the feeder synchronous wheel to rotate the feeder transmission axle, the feeder transmission axle to rotate the first bevel gear, the first bevel gear to rotate the second bevel gear, and the second bevel gear to rotate. To drive the gear work in the transmission box, only two-stage transmission is adopted, which reduces the transmission series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so the transmission accuracy is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number of parts is reduced, and the assembly and maintenance are more conven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线和送线装置
本技术涉及转线和送线
,尤其涉及一种转线和送线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转线和送线装置包括送线箱、转线电机、送线电机和三组同步轮,转线电机、送线电机通过二根同步带带动三组同步轮旋转,其中一个同步轮还是张紧的,动力要一个个地传动到送线箱里,同步轮组数多会造成送线精度差,装配和维护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送线精度高、装配和维护简便的转线和送线装置。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转线和送线装置,包括送线箱、送线箱固定轴、支撑板、转线电机、第一转线同步轮、第二转线同步轮、第一伞齿轮、第二伞齿轮、送线电机、送线传动轴和送线同步轮;所述送线箱固定轴设置在支撑板上,一端与送线箱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有第一转线同步轮,所述转线电机固定在支撑板上,并通过同步带与第一转线同步轮形成传动关系,所述送线传动轴一端固定有第一伞齿轮,另一端固定有送线同步轮和通过轴承定位有第二转线同步轮,所述送线电机通过同步带与送线同步轮形成传动关系,所述第二伞齿轮设置在送线箱内,并与第一伞齿轮啮合;转线电机通过同步带带动第一转线同步轮和第二转线同步轮旋转,第一转线同步轮带动送线箱固定轴旋转,送线箱固定轴带动送线箱旋转,送线电机通过同步轮带动送线同步轮旋转,送线同步轮带动送线传动轴旋转,送线传动轴带动第一伞齿轮旋转,第一伞齿轮带动第二伞齿轮旋转,第二伞齿轮带动送线箱内的齿轮工作。其中,所述转线电机通过转线电机固定座固定在支撑板上。其中,所述送线电机通过送线电机固定座固定在支撑板上。其中,所述送线箱和第一伞齿轮位于支撑板的一侧,所述第一转线同步轮、第二转线同步轮和送线同步轮位于支撑板的另一侧。其中,所述第一转线同步轮通过胀紧套固定在送线箱固定轴上。其中,所述送线同步轮通过胀紧套固定在送线传动轴上。其中,所述支撑板上还设有用于固定送线箱固定轴的固定套。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所述转线和送线装置的转线电机通过同步带带动第一转线同步轮和第二转线同步轮旋转,第一转线同步轮带动送线箱固定轴旋转,送线箱固定轴带动送线箱旋转,只采用一级传动;送线电机通过同步轮带动送线同步轮旋转,送线同步轮带动送线传动轴旋转,送线传动轴带动第一伞齿轮旋转,第一伞齿轮带动第二伞齿轮旋转,第二伞齿轮带动送线箱内的齿轮工作,只采用了二级传动,相比现有技术减少了传动的级数,所以送线精度得到有效提高,而且零件数量减少,装配和维护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所述转线和送线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送线箱;2、送线箱固定轴;3、支撑板;4、转线电机;5、第一转线同步轮;6、第二转线同步轮;7、第一伞齿轮;8、第二伞齿轮;9、送线电机;10、送线传动轴;11、送线同步轮;12、转线电机固定座;13、送线电机固定座;14、胀紧套;15、胀紧套;16、固定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作为本技术所述转线和送线装置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包括送线箱1、送线箱固定轴2、支撑板3、转线电机4、第一转线同步轮5、第二转线同步轮6、第一伞齿轮7、第二伞齿轮8、送线电机9、送线传动轴10和送线同步轮11;所述送线箱固定轴2设置在支撑板3上,一端与送线箱1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有第一转线同步轮5,所述转线电机4固定在支撑板3上,并通过同步带(未示出)与第一转线同步轮5形成传动关系,所述送线传动轴10一端固定有第一伞齿轮7,另一端固定有送线同步轮11和通过轴承定位有第二转线同步轮6,所述送线电机9通过同步带(未示出)与送线同步轮11形成传动关系,所述第二伞齿轮8设置在送线箱1内,并与第一伞齿轮7啮合;转线电机4通过同步带带动第一转线同步轮5和第二转线同步轮6旋转,第一转线同步轮5带动送线箱固定轴2旋转,送线箱固定轴2带动送线箱1旋转,实现送线箱1的翻转;送线电机9通过同步轮带动送线同步轮11旋转,送线同步轮11带动送线传动轴10旋转,送线传动轴10带动第一伞齿轮7旋转,第一伞齿轮7带动第二伞齿轮8旋转,第二伞齿轮8带动送线箱1内的齿轮工作。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线电机4通过转线电机固定座12固定在支撑板3上,所述送线电机9通过送线电机固定座13固定在支撑板3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送线箱1和第一伞齿轮7位于支撑板3的一侧,所述第一转线同步轮5、第二转线同步轮6和送线同步轮11位于支撑板3的另一侧,此侧为外侧,方便与转线电机4和送线电机9进行同步带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线同步轮5通过胀紧套14固定在送线箱固定轴2上,所述送线同步轮11通过胀紧套15固定在送线传动轴10上。胀紧套是靠拧紧高强度螺栓使包容面间生产的压力和摩擦力实现负载传送的一种无键联结装置,使用寿命长,强度高。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3上还设有用于固定送线箱固定轴2的固定套16,固定效果较好。所述转线和送线装置的转线电机4通过同步带带动第一转线同步轮5和第二转线同步轮6旋转,第一转线同步轮5带动送线箱固定轴2旋转,送线箱固定轴2带动送线箱1旋转,只采用一级传动;送线电机9通过同步轮带动送线同步轮11旋转,送线同步轮11带动送线传动轴10旋转,送线传动轴10带动第一伞齿轮7旋转,第一伞齿轮7带动第二伞齿轮8旋转,第二伞齿轮8带动送线箱1内的齿轮工作,只采用了二级传动,相比现有技术减少了传动的级数,所以送线精度得到有效提高,而且零件数量减少,装配和维护更加方便。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线和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送线箱、送线箱固定轴、支撑板、转线电机、第一转线同步轮、第二转线同步轮、第一伞齿轮、第二伞齿轮、送线电机、送线传动轴和送线同步轮;所述送线箱固定轴设置在支撑板上,一端与送线箱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有第一转线同步轮,所述转线电机固定在支撑板上,并通过同步带与第一转线同步轮形成传动关系,所述送线传动轴一端固定有第一伞齿轮,另一端固定有送线同步轮和通过轴承定位有第二转线同步轮,所述送线电机通过同步带与送线同步轮形成传动关系,所述第二伞齿轮设置在送线箱内,并与第一伞齿轮啮合;转线电机通过同步带带动第一转线同步轮和第二转线同步轮旋转,第一转线同步轮带动送线箱固定轴旋转,送线箱固定轴带动送线箱旋转,送线电机通过同步轮带动送线同步轮旋转,送线同步轮带动送线传动轴旋转,送线传动轴带动第一伞齿轮旋转,第一伞齿轮带动第二伞齿轮旋转,第二伞齿轮带动送线箱内的齿轮工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线和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送线箱、送线箱固定轴、支撑板、转线电机、第一转线同步轮、第二转线同步轮、第一伞齿轮、第二伞齿轮、送线电机、送线传动轴和送线同步轮;所述送线箱固定轴设置在支撑板上,一端与送线箱固定连接,另一端固定有第一转线同步轮,所述转线电机固定在支撑板上,并通过同步带与第一转线同步轮形成传动关系,所述送线传动轴一端固定有第一伞齿轮,另一端固定有送线同步轮和通过轴承定位有第二转线同步轮,所述送线电机通过同步带与送线同步轮形成传动关系,所述第二伞齿轮设置在送线箱内,并与第一伞齿轮啮合;转线电机通过同步带带动第一转线同步轮和第二转线同步轮旋转,第一转线同步轮带动送线箱固定轴旋转,送线箱固定轴带动送线箱旋转,送线电机通过同步轮带动送线同步轮旋转,送线同步轮带动送线传动轴旋转,送线传动轴带动第一伞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林赵琰林雪梅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奥领数控机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