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管器捕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313147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2 2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清管器捕获装置,包括呈圆柱笼状结构的本体,该本体的后端设有挡条,前端为敞口结构,并在前端下侧设有止退结构,所述止退结构沿本体的径向向内凸起,且沿本体从前至后的方向,止退结构的凸起高度逐渐增大。将其放入收球筒之后,清管器在压力作用下可快速进入捕获装置中,然后将捕获装置取出,则实现了清管器的快速回收,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且不会对清管器造成损伤,防止其进入下游设备。

Pigg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ipe cleaner capture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cylinder cage-shaped body with a baffle at the back end, an open front end and a stop-back structure at the bottom of the front end. The stop-back structure protrudes inward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 of the body, and the protrusion height of the stop-back structure increases gradually along the front-back direction of the body. After putting it into the receiver, the pigging device can quickly enter the capture device under the action of pressure, and then take out the capture device, which realizes the rapid recovery of the pigging device, improves work efficiency, reduces labor intensity, and does not cause damage to the pigging device and prevents it from entering the downstream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清管器捕获装置
本技术涉及石油天然气生产管道清理工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清管器捕获装置。
技术介绍
清管器是由气体、液体或管道输送介质推动其在管道内移动,用于清理管道的专用工具,常用的清管器有清管球和皮碗式清管器,在石油与天然气运输管道中被广泛应用,特别是高含硫井站管线在冬季特别容易发生冻堵,故需要频繁进行清管作业操作。在现有清管作业中,在清管作业后期,当清管器进入收球筒之后,需要人工采用长杆或铁爪将清管器拨动取出,通常耗时比较多,且容易对清管器造成损伤,特别是为清管球时,频繁操作极易时其发生破损,球内液体泄漏,从而进入下游设备如引流管线或排水管线中,导致下游设备发生堵塞等情况,影响正常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清管器捕获装置,便于快速回收清管器,并避免对清管器造成损伤,防止进入下游设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清管器捕获装置,其关键在于:包括呈中空圆柱状的本体,该本体前端敞口,后端设有挡条,并在前端敞口位置的下侧内壁上设有止退结构,所述止退结构沿本体的径向向内凸起,其凸起高度由本体前端向后逐渐增大。采用以上结构,清管器在压力作用下可以通过止退结构顺利进入本体内,而因为后端的档条,使的清管器只能保持在本体内部,又止退结构后端向内突出较高,类似倒钩状结构,且清管器在重力作用下,其下侧与本体的下侧抵接,故清管器的后端与止退结构的后端抵接,不会从前端脱出,这样即实现了清管器的快速回收取出。作为优选:所述挡条呈“十”字型或“米”字型结构。采用以上结构,防止清管器在压力作用下从本体的后端脱出,提高装置的可靠性。作为优选:所述挡条外侧设有弧形把手。采用以上方案,方便操作人员放入或取出捕获装置,且满足施力习惯,更省力。作为优选:所述本体包括至少两个主环,以及连接相邻两个主环,且沿二者周向分布的连接片。采用以上结构,有利于保证捕获装置的强度,防止弯曲变形,导致清管器不能进入捕获装置内,有利于延长其使用寿命。作为优选:所述本体上侧和下侧的连接片分布密度大于其左右两侧的密度。采用以上方案,可有效防止破损的清管器,在压力作用下进入处于本体上下两侧的下游设备中,确保成功回收清管器,同时清管器还可以过滤掉较大污物,避免污物进入下游管线,造成管线堵塞。为延长装置的使用寿命,降低腐蚀作用,所述本体材料为镀锌扁钢。作为优选:所述止退结构竖截面呈直角三角形结构。采用以上方案,更有利于清管器进入捕获装置内部,减小阻力,且不会对清管器造成损伤。作为优选:所述止退结构有两个,对称设置于本体的前端下侧。采用以上结构,可更好的起到止退作用,防止清管器从本体中退出,进一步提高其可靠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清管器捕获装置,将其放入收球筒之后,清管器在压力作用下可快速进入捕获装置中,然后将捕获装置取出,则实现了清管器的快速回收,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劳动强度,且不会对清管器造成损伤,防止其进入下游设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后端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俯视图;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侧视图;图5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前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图7为清管器从捕获装置脱出示意图;图8为止退结构的一种安装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所述安装结构的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考图1和图9示的清管器捕获装置,主要包括呈中空笼状结构的本体1,本体1沿其长度方向呈圆柱状,本实施例中本体1包括三个并排间隔设置的主环10,相邻两个主环10之间通过连接片11连接,连接片11沿主环10的圆周分布,形成本体1圆周方向的外壁呈镂空状,而其两端敞口。本体1的上下两侧连接片11分布密度较大(这里以及下文所说的上下侧,均以本捕获装置使用状态时为参考,及正对下文所说的引流管7为上侧,正对下侧的排污管8为下侧,靠近收球筒5的盲板50一端为后端,而远离盲板50的一端为前端),这样形成的间隙较小,而本体1左右两侧的连接片11分布密度则相对较小,这样有利于减轻整体重量,降低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节省材料降低成本,本体1最前端主环10的内侧缘采用倒圆角处理,形成外扩口形状,这样也有利于清管器的初始进入,可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本实施例中,在本体1的后端设有呈“十”字型的档条2,档条2也可呈“米”字型,具体可根据捕获装置的重量或制造成本而定,为便于现场人员放入或取球,故在档条2上还设有弧形把手4,如图所示,弧形把手4竖向设置,特别是当捕获装置卡在收球筒内时,这样设计更方便操作人员向外施力拔出。本申请中在为了便于清管器进入捕获装置中,且不易从中脱出,故在本体1的前端设有止退结构3,如图所示,止退结构3沿本体1的径向向内凸起,且自本体1的前端朝后的方向,其凸起高度逐渐增加。本实施例中止退结构3为竖截面呈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块,其靠近本体1前端的锐角为30°,且其对应两个锐角的棱角处均采取倒圆角处理,避免将清管器划伤,此外,在加工条件允许情况下,还可以将止退结构3制成弧形板状结构,即板的上侧为光滑弧面结构,以及在经济条件允许情况下,将止退结构3进行弹性安装。如图8和图9所示,主环10对应止退结构3的位置具有凹槽100,止退结构3的前端通过转动轴101安装在凹槽100内,凹槽100的底壁为朝本体1后下方倾斜的斜面,同时在转动轴101上套设有扭簧102,扭簧102的一端作用在止退结构3上,另一端作用在凹槽100的底壁上,这样当止退结构3受到压力时,可将扭簧102向下压,使得止退结构3下沉,清管器更容易进入本体1内,而当清管器完全进入后,止退结构3在扭簧102作用下又自动恢复高度,起到止挡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止挡结构3的可靠性,防止在压力不足情况下,清管器难以进入本体1中。本实施例中止退结构3有两个,对称设置在本体1的前端下侧,这样可在较小体积的止退结构3的情况下,提高止退效果,对进入本体1内部的清管器实现多点止退。本申请中为了确保整体的钢性强度,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弯曲变形或腐蚀损坏的情况,故主环10、连接片11、档条2和弧形把手4等均采用镀锌扁钢制成,可以有效防止腐蚀作用,还能保证其钢性强度,如果是高含硫的井站场合,可采用其他相适应的不锈钢材料。参考图1至图9,使用时,先将本技术的清管器捕获装置放入收球筒5内,并确保止退结构3处于下侧,且注意捕获装置最前端位于引流管7和排污管8的前端,在选取捕获装置时,注意其外径略小于收球筒5的内径,并可适当对捕获装置进行固定,避免捕获装置在收球筒5内发生转动,当然为了防止捕获装置在收球筒5内发生转动,止退结构3可采用磁性材料,同时本体1的后端下侧也内壁上也设置两个磁铁块,这样当捕获装置放入收球筒5后,本体1的下侧在磁力作用下紧贴于收球筒5的内壁下侧,从而避免发生周向转动。清管球6从上游管道进入收球筒5后,在压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就会进入清管器捕获装置中,因为本体1上下两侧的连接片11分布较密,对应位置,两两之间的间隙宽度或长度小于引流管7和排污管8的直径,甚至是上下两侧的连接片11采用交叉分布形成网格状,这样可对进入收球筒5内的污物起到过滤作用,防止较大块的固体污物进入引流管7或排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清管器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中空圆柱状的本体(1),该本体(1)前端敞口,后端设有挡条(2),并在前端敞口位置的下侧内壁上设有止退结构(3),所述止退结构(3)沿本体(1)的径向向内凸起,其凸起高度由本体(1)前端向后逐渐增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清管器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中空圆柱状的本体(1),该本体(1)前端敞口,后端设有挡条(2),并在前端敞口位置的下侧内壁上设有止退结构(3),所述止退结构(3)沿本体(1)的径向向内凸起,其凸起高度由本体(1)前端向后逐渐增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管器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条(2)呈“十”字型或“米”字型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清管器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条(2)外侧设有弧形把手(4)。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管器捕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元亮彭均刘德华黄静才谭健黄杰陈子玮王珏姜越何睿李晓旭陈艺才张瑜冯毅陈富红何兴东吴建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