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高粘度场合的滤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1140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2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过滤滤芯技术领域,主要涉及一种应用于高粘度场合的滤芯,所述滤芯包括外壳体和安装于外壳体内部的过滤层,所述过滤层包括内芯、中间层和外滤层,所述内芯为中空结构,所述内芯包括双组份纤维层,所述双组份纤维层由双组份纤维丝绕卷形成,所述双组份纤维丝包括聚丙烯层和聚乙烯层,所述双组份纤维丝是以聚丙烯层为纤维芯、聚乙烯层为纤维壳的皮芯式纤维结构,所述中间层包括玻璃纤维层,所述玻璃纤维层绕卷在内芯上,所述外滤层包括聚丙烯无纺层,所述聚丙烯无纺层绕卷在中间层上,所述聚丙烯无纺层之间的间隙大于玻璃纤维层之间的间隙、玻璃纤维层之间的间隙大于双组份纤维层之间的间隙,它耐压性较好、纳污量较高、使用寿命较长。

A filter element for high viscosity applications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filter element, which mainly relates to a filter element applied in high viscosity situations. The filter element comprises a shell body and a filter layer mounted inside the shell body. The filter layer comprises an inner core, an intermediate layer and an outer filter layer. The inner core is a hollow structure. The inner core comprises a two-component fiber layer, and the two-component fiber layer is winded by a two-component fiber filament. The two-component filament comprises a polypropylene layer and a polyethylene layer. The two-component filament is a skin-core fiber structure with a polypropylene layer as the fiber core and a polyethylene layer as the fiber shell. The middle layer includes a glass fiber layer. The glass fiber layer is wound on the inner core. The outer filter layer includes a polypropylene non-woven layer. The polypropylene non-woven layer is wound on the middle layer. The gap between non-woven layers of polypropylene is larger than that between fiberglass layers, and the gap between fiberglass layers is larger than that between two-component fiberglass layers. It has good pressure resistance, high contamination capacity and long service li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高粘度场合的滤芯
本技术属于过滤滤芯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高粘度场合的滤芯。
技术介绍
滤芯可分离液体或者气体中的固体颗粒,或者使不同的物质成分充分接触,加快反应时间,可保护设备的正常工作或者空气的洁净,当流体进入置有一定规格滤网的滤芯后,其杂质被阻挡,而清洁的流物通过滤芯流出。应用于微电子行业的化学品如光刻胶属于高粘度的高纯化学品,由于微电子行业的高精密度要求,这些高纯化学品需要经过多级过滤,才能使用于制程,但是由于高粘度化学品具有粘度大,杂质多,在过滤时容易堵塞滤芯,造成工人频繁更换滤芯耗材,成本消耗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于高粘度场合的滤芯,它耐压性较好、纳污量较高、使用寿命较长。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应用于高粘度场合的滤芯,所述滤芯包括外壳体和安装于外壳体内部的过滤层,所述过滤层包括内芯、中间层和外滤层,所述内芯为中空结构,所述内芯包括双组份纤维层,所述双组份纤维层由双组份纤维丝绕卷形成,所述双组份纤维丝包括聚丙烯层和聚乙烯层,所述双组份纤维丝是以聚丙烯层为纤维芯、聚乙烯层为纤维壳的皮芯式纤维结构,所述中间层包括玻璃纤维层,所述玻璃纤维层绕卷在内芯上,所述外滤层包括聚丙烯无纺层,所述聚丙烯无纺层绕卷在中间层上,所述聚丙烯无纺层之间的间隙大于玻璃纤维层之间的间隙、玻璃纤维层之间的间隙大于双组份纤维层之间的间隙。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做了如下改进:进一步限定,所述外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内部设有上基座,所述上基座内设有腔体,所述腔体与上壳体内部连通,所述上壳体上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与腔体连通,所述下壳体内一体成型有下基座,所述下壳体上设有出液口,所述下基座同轴心开设有连通孔,所述出液口与连通孔连接,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密封连接。这样的结构设计,经过进液口进入外壳体内的液体依次经过外滤层、中间层和内芯逐级过滤,过滤效果较好,同时将大粒径杂质阻挡在外滤层中,延长过滤层的使用寿命。进一步限定,所述外滤层设有第一倒角,所述上基座和下基座上均一体成型有与第一倒角相配内的外限位台,所述内芯上设有第二倒角,所述上基座和下基座上均一体成型有内限位台。这样的结构设计,在安装时便于对过滤层的定位。进一步限定,所述过滤层两端分别粘接在上基座和下基座上。这样的设计,避免需要过滤的液体通过过滤层与上基座、下基座之间的缝隙直接进入内芯内部,导致过滤效果受到影响。进一步限定,所述外滤层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一冲洗槽,所述上基座和下基座上开设有与第一冲洗槽位置对应的第二冲洗槽,所述上基座和下基座上均设有定位片,所述定位片位于第一冲洗槽内,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均设有与第二冲洗槽连通的冲洗管。这样的结构设计,通过冲洗管注入清洗水,由于中间层和内芯的过滤精度大于外滤层的过滤精度、同时外滤层的厚度小于中间层和内芯厚度之和,由第一冲洗槽注入外滤层内的清洗水主要经外滤层排出,可对外滤层进行清洗,同时通过第二冲洗槽的设计可增加流通量,使清洗水更均匀地流入第一冲洗槽内。进一步限定,所述第一冲洗槽的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这样的结构设计,便于定位片与第一冲洗槽的匹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热熔卷绕形成内芯,耐压性较好,聚丙烯无纺层之间的间隙大于玻璃纤维层之间的间隙、玻璃纤维层之间的间隙大于双组份纤维层之间的间隙,使其外松内紧,由内到外,过滤效率逐步增大,纳污量较大,延长了滤芯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本技术可以通过附图给出的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应用于高粘度场合的滤芯实施例中的纵截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应用于高粘度场合的滤芯实施例中上壳体的纵截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应用于高粘度场合的滤芯实施例中下壳体的纵截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应用于高粘度场合的滤芯实施例中过滤层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应用于高粘度场合的滤芯实施例中双组份纤维层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外滤层11、中间层12、内芯13、上壳体2、上基座21、腔体22、进液口23、清洗管24、第一冲洗槽111、第二冲洗槽25、定位片26、下壳体3、下基座31、连通孔33、出液口34、外限位台41、内限位台42。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如图1~6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应用于高粘度场合的滤芯,滤芯包括外壳体和安装于外壳体内部的过滤层,过滤层包括内芯13、中间层12和外滤层11,内芯13为中空结构,内芯13包括双组份纤维层,双组份纤维层包括聚丙烯层和聚乙烯层,双组份纤维层是以聚丙烯层为纤维芯、聚乙烯层为纤维壳的皮芯式纤维结构,内芯13是由双组份纤维丝在90~100℃的循环热风下在滤芯卷绕机中绕卷形成,这样在绕卷过程中,因聚丙烯的熔点在170℃左右,所以聚丙烯层纤维芯不会有任何的损伤,聚乙烯层表面微熔,每层相互粘接,制作时设置线速度0.3-0.7m/min,设定当前卷径值,设定张力值保持在6-10N,当卷绕膜的长度达到1米时暂停,然后绕卷中间层12;中间层12包括玻璃纤维层,玻璃纤维层绕卷在内芯13上,设置线速度0.1-0.5m/min,设定当前卷径值,设定张力值保持在10-20N,玻璃纤维膜卷绕0.3米时,卷绕暂停,并按住玻璃纤维膜防止松动,再将外滤层11卷绕在中间层12上;绕卷外滤层11时,设置线速度0.3-0.7m/min,设定当前卷径值,设定张力值保持在6-10N,根据所需滤芯外径选择卷绕长度;外滤层11包括聚丙烯无纺层,聚丙烯无纺层绕卷在中间层12上,由于绕卷张力的不同,聚丙烯无纺层之间的间隙、玻璃纤维层之间的间隙和双组份纤维层之间的间隙均不相同,聚丙烯无纺层的绕卷张力小于玻璃纤维层的绕卷张力,使得聚丙烯无纺层之间的间隙大于玻璃纤维层之间的间隙,由于双组份纤维层为热熔绕卷,因此绕卷后的双组份纤维层之间的间隙小于玻璃纤维层之间的间隙,这样的设计使得过滤层呈外松内紧的结构,由内到外,过滤效率逐步增大,耐压性更好,纳污量更大,外壳体包括上壳体2和下壳体3,上壳体2内部设有上基座21,上基座21内设有腔体22,腔体22与上壳体2内部连通,上壳体2上设有进液口23,进液口23与腔体22连通,下壳体3内一体成型有下基座31,过滤层两端分别粘接在上基座21和下基座31上,下壳体3上设有出液口34,下基座31同轴心开设有连通孔33,出液口34与连通孔33连通,上壳体2和下壳体3熔接,外滤层11设有第一倒角,上基座21和下基座31上均一体成型有与第一倒角相配内的外限位台41,内芯13上设有第二倒角,上基座21和下基座31上均一体成型有内限位台42;外滤层11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一冲洗槽111,上基座21和下基座31上开设有与第一冲洗槽111位置对应的第二冲洗槽25,上基座21和下基座31上均设有定位片26,定位片26位于第一冲洗槽111内,上壳体2和下壳体3上均设有与第二冲洗槽25连通的冲洗管24,第一冲洗槽25的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在使用时,需要过滤液体经过进液口23进入腔体22内,再由腔体22进入上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高粘度场合的滤芯,所述滤芯包括外壳体和安装于外壳体内部的过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包括内芯(13)、中间层(12)和外滤层(11),所述内芯(13)为中空结构,所述内芯(13)包括双组份纤维层,所述双组份纤维层由双组份纤维丝绕卷形成,所述双组份纤维丝包括聚丙烯层和聚乙烯层,所述双组份纤维丝是以聚丙烯层为纤维芯、聚乙烯层为纤维壳的皮芯式纤维结构,所述中间层(12)包括玻璃纤维层,所述玻璃纤维层绕卷在内芯(13)上,所述外滤层(11)包括聚丙烯无纺层,所述聚丙烯无纺层绕卷在中间层(12)上,所述聚丙烯无纺层之间的间隙大于玻璃纤维层之间的间隙、玻璃纤维层之间的间隙大于双组份纤维层之间的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高粘度场合的滤芯,所述滤芯包括外壳体和安装于外壳体内部的过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层包括内芯(13)、中间层(12)和外滤层(11),所述内芯(13)为中空结构,所述内芯(13)包括双组份纤维层,所述双组份纤维层由双组份纤维丝绕卷形成,所述双组份纤维丝包括聚丙烯层和聚乙烯层,所述双组份纤维丝是以聚丙烯层为纤维芯、聚乙烯层为纤维壳的皮芯式纤维结构,所述中间层(12)包括玻璃纤维层,所述玻璃纤维层绕卷在内芯(13)上,所述外滤层(11)包括聚丙烯无纺层,所述聚丙烯无纺层绕卷在中间层(12)上,所述聚丙烯无纺层之间的间隙大于玻璃纤维层之间的间隙、玻璃纤维层之间的间隙大于双组份纤维层之间的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高粘度场合的滤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包括上壳体(2)和下壳体(3),所述上壳体(2)内部设有上基座(21),所述上基座(21)内设有腔体(22),所述腔体(22)与上壳体(2)内部连通,所述上壳体(2)上设有进液口(23),所述进液口(23)与腔体(22)连通,所述下壳体(3)内一体成型有下基座(31),所述下壳体(3)上设有出液口(34),所述下基座(31)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凌霄李圣泉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帝凡过滤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