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30675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1 1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触控面板以及显示装置。所述触控面板包括定义有引出区和触控区的基底,在引出区沿基底表面依次层叠设置有走线层和第一触控层,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增粘层,所述增粘层含有导电颗粒,所述增粘层使得第一触控层与走线层的附着性提高并且接触电阻降低,有利于实现窄边框设计。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触控面板,由于触控面板包括含有导电颗粒的增粘层,有助于提高第一触控层与基底的附着性以及降低第一触控层与走线层之间的接触电阻,从而触控面板的引出区的宽度可以减小,有助于窄边框设计。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touch control technology, in particular to a touch panel and a display device. The touch panel includes a base defined with a lead-out zone and a touch zone, and a line layer and a first touch layer are arranged in turn along the base surface in the lead-out zone. The touch panel also includes a tackifier layer, which contains conductive particles. The tackifier layer improves the adhesion between the first touch layer and the line layer and reduces the contact resistance, thus facilitating the narrow border design. The display device includes the touch panel. Since the touch panel includes a tackifying layer containing conductive particles, it helps to improve the adhesion between the first touch layer and the base and reduce the contact resistance between the first touch layer and the line layer, thereby reducing the width of the lead-out zone of the touch panel and contributing to the narrow frame desig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触控
,尤其涉及一种触控面板以及一种包括所述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大规模普应用,触控显示屏已成为很多电子产品实现其功能操作的重要部件,其中导电薄膜的性能指标直接关系到电子产品性能的好坏。传统的导电薄膜是以ITO为代表的金属氧化物制成的薄膜,其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和透光性,但是,这类薄膜通常利用溅射工艺沉积而成,制备温度高,并且其中含有稀缺性金属使得价格昂贵,在受弯折时容易断裂,因而较不适用于柔性触控显示屏,因而业界希望开发一种较ITO成本低并具有优良导电性、透光性和柔韧性的导电薄膜。近年来,已被开发出的ITO替代材料有导电高分子、碳纳米管、石墨烯、多种金属纳米线等,其中,利用纳米银线(SilverNanoWires,SNW)制备的透明导电薄膜表面平整、耐弯折,并且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和透光性,被认为是首选的ITO替代材料。使用纳米银线作为导电薄膜时,通常在形成于基板上的纳米银线上会涂布一层保护层(OverCoating,OC)以提高纳米银线在基板上的附着力,并且,通常使纳米银线在基板上的引出区(pad)与触控电极的金属走线接触,金属走线另与外部电路连接,以实现触控。但是由于上述保护层通常为绝缘材料,引出区的接触电阻较大,为了保证引出区的纳米银线与金属走线导通,引出区的面积通常设置的较大,在以包括上述纳米银线的导电薄膜作为触控电极应用于触控面板以及触控显示屏时,由于引出区面积较大,较难实现窄边框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的触控面板的引出区面积较大不利于窄边框设计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以及包括所述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目的是降低第一触控层与走线层的接触电阻,从而有助于减小引出区的面积以实现窄边框设计。本技术提供的触控面板,包括一基底,在所述基底上定义有引出区和触控区,在所述引出区沿所述基底的表面依次层叠设置有第一触控层和走线层,在所述触控区的所述基底的表面设置有第二触控层,所述第一触控层和所述第二触控层同层设置;以及,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用于粘附所述第一触控层和所述第二触控层至所述基底的增粘层,所述增粘层含有导电颗粒。可选的,所述增粘层包括第一增粘层和/或第二增粘层,所述第一增粘层位于所述走线层与所述第一触控层之间以及所述基底与所述第二触控层之间,所述第二增粘层位于所述第一触控层和所述第二触控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一增粘层和/或所述第二增粘层至少在位于所述引出区的部分含有导电颗粒。可选的,所述第一增粘层和所述第二增粘层均包括光学胶,所述导电颗粒分散在所述光学胶中;并且所述第一增粘层和/或所述第二增粘层在位于所述引出区的部分中的部分所述导电颗粒与所述走线层接触。可选的,所述第一增粘层和所述第二增粘层中均含有导电颗粒。可选的,所述第二增粘层中的所述导电颗粒的平均粒径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增粘层中的导电颗粒的平均粒径。可选的,所述第一增粘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增粘层中的所述导电颗粒的平均粒径相等。可选的,所述导电颗粒包括导电球,所述导电球的球径为1nm~100nm。可选的,所述导电颗粒为金球,所述第一触控层和所述第二触控层包括纳米银线。可选的,所述第一触控层和所述第二触控层的厚度为10nm~1μm。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触控面板的显示装置。本技术提供的触控面板,在基底上定义有引出区和触控区,在引出区的基底表面依次层叠设置有走线层和第一触控层,所述第一触控层和设置于触控区的第二触控层同层设置,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含有导电颗粒的增粘层,所述增粘层可以增加第一触控层、第二触控层与基底的粘附性,同时导电颗粒的加入可以提高增粘层的导电能力。进一步的,所述增粘层包括第一增粘层和/或第二增粘层,所述第一增粘层位于走线层与第一触控层之间以及基底与第二触控层之间,所述第二增粘层位于第一触控层和第二触控层远离基底的一侧,并且所述第一增粘层和/或所述第二增粘层至少在引出区的部分含有导电颗粒,使得第一触控层与走线层的附着性提高并且接触电阻降低,有利于实现窄边框设计。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增粘层和所述第二增粘层均包括光学胶,其中导电颗粒可以随着光学胶移动,使得所述第一增粘层和/或所述第二增粘层在所述引出区的部分中的部分导电颗粒与走线层接触,则导电颗粒连接第一触控层和走线层,可以进一步减小第一触控层与走线层的接触电阻。本技术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上述触控面板,由于触控面板包括含有导电颗粒的增粘层,有助于提高第一触控层与基底的附着性以及降低第一触控层与走线层之间的接触电阻,从而触控面板的引出区的宽度可以减小,有助于获得窄边框的显示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剖面图。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剖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0-触控面板;100-基底;110-引出区;120-触控区;111-走线层;112-第一触控层;121-第二触控层;130-增粘层;131-第一增粘层;132-第二增粘层;13-导电颗粒。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在附图中披露的尺寸、比例、角度和数量仅仅是示例,本技术不限于附图所示的细节,附图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为了清楚说明本技术的核心思想,附图中的的某个实施例的构件若与其他实施例中的构件相同,虽然在所有图中都可轻易辨认出这些构件,本说明书和附图对不同实施例中的相同构件也可采用不同的标记进行说明。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用于在类似要素之间进行区分,且未必是用于描述特定次序或时间顺序,要理解,在适当情况下,如此使用的这些术语可替换。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上”、“在……上方”、“在……表面”、“在……表面上”等,用来描述如在附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或者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如旋转),示例性术语“在……上方”也可以包括“在……下方”和其他方位关系。图1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剖面图。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剖面图。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10包括基底100,在基底100上定义有引出区110和触控区120,在引出区110沿基底100的表面依次层叠设置有走线层111和第一触控层112,在触控区120的基底100的表面设置有第二触控层121,第一触控层112和第二触控层121同层设置;以及,触控面板10还包括用于粘附第一触控层112和第二触控层121至基底100的增粘层130,增粘层130含有导电颗粒13。基底100优选为透明基板,从而可用于形成触控显示屏。基底100可以是刚性的或者柔性的,例如基底100可以是钠玻璃、硼硅玻璃等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包括一基底,在所述基底上定义有引出区和触控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引出区沿所述基底的表面依次层叠设置有第一触控层和走线层,在所述触控区的所述基底的表面设置有第二触控层,所述第一触控层和所述第二触控层同层设置;以及,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用于粘附所述第一触控层和所述第二触控层至所述基底的增粘层,所述增粘层含有导电颗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包括一基底,在所述基底上定义有引出区和触控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引出区沿所述基底的表面依次层叠设置有第一触控层和走线层,在所述触控区的所述基底的表面设置有第二触控层,所述第一触控层和所述第二触控层同层设置;以及,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用于粘附所述第一触控层和所述第二触控层至所述基底的增粘层,所述增粘层含有导电颗粒。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增粘层包括第一增粘层和/或第二增粘层,并且所述第一增粘层和/或所述第二增粘层至少在位于所述引出区的部分含有导电颗粒,所述第一增粘层位于所述走线层与所述第一触控层之间以及所述基底与所述第二触控层之间,所述第二增粘层位于所述第一触控层和所述第二触控层远离所述基底的一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所述第一增粘层和所述第二增粘层均包括光学胶,所述导电颗粒分散在所述光学胶中;并且所述第一增粘层和/或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东升刘玉成葛泳李蒙蒙冯奇
申请(专利权)人: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