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秧波专利>正文

一种管路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03977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1 0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路接头,该管路接头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相对设置并能拼接形成容置管路的安装空间,密封圈位于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并容置在安装空间内,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设置有用以减小间隙的消隙件,消隙件位于上壳体和下壳体的接合处并能与密封圈相贴合,这样的消隙件的设置,不仅能够填补密封圈与上、下壳体之间的间隙,使得长时间使用之后收缩的密封圈不会对管路的密封产生影响,还能填补上、下壳体之间的空隙,使得上、下壳体之间的装配更加紧密牢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路接头
本技术涉及管路零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路接头。
技术介绍
管路接头常用于水路或者气路的管路连接中,这些管路零件常年处于使用状态,对管件内部的密封具有较高的要求,在装配过程中,由于密封件与管路是卡接在一起,无论如何精密,这种刚性的卡接装配在管路与密封件之间都会产生空隙,这样对管路之间的密封效果会产生极其不好的影响,尤其是当管路使用一定年限之后,管路中的密封件往往会出现老化等现象导致其体积收缩,这样密封件与管路之间的空隙就会变大,严重时会漏水漏气。现有的管路连接件如专利号为CN201480041826.0,公开公告号为CN105431666A的中国技术专利《管道接头的以及相关的改进》就公开了这样一种管件,该管道接头包括一对外壳,在外壳内设置有密封圈,将管道接入到接头后,用螺钉拧紧,可以想象到,这种装配方式在密封圈和壳体元件之间必然会留有空隙,尤其是壳体元件具有弧度和拐角的部分,不可能与密封圈紧密贴合,这样密封圈就会产生受力薄弱点,对密封的效果产生不好的影响,且螺钉的紧固方式,是将上下两个壳体元件刚性的挤压在一起,其连接处表面不平整,同样会导致空隙的产生,影响使用效果。技术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路接头,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相对设置并能拼接形成容置管路的安装空间(3),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设置有密封圈(4),该密封圈(4)容置在安装空间(3)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设置有用以减小间隙的消隙件(400),所述消隙件(400)位于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接合处并能与密封圈(4)相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路接头,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相对设置并能拼接形成容置管路的安装空间(3),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设置有密封圈(4),该密封圈(4)容置在安装空间(3)内,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设置有用以减小间隙的消隙件(400),所述消隙件(400)位于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接合处并能与密封圈(4)相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隙件(400)包括用以减小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间隙的第一消隙部(401)和用以减小密封圈(4)与上壳体(1)、下壳体(2)之间间隙的第二消隙部(402),所述第一消隙部(401)向安装空间(3)内延伸形成所述的第二消隙部(40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路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均向两侧延伸有侧边(100),所述侧边(100)向安装空间(3)内弯折形成有用以增加上壳体(1)和下壳体(2)连接强度的翻边(200),所述第一消隙部(401)位于上壳体(1)的翻边(200)和下壳体(2)的翻边(200)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路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隙部(402)具有用以贴合密封圈(4)外周壁的竖壁(403),所述竖壁(403)与密封圈(4)相贴合的一面为平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秧波
申请(专利权)人:朱秧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