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用限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0350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门用限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第1放置底面、朝向门装入侧而降低的第1门用止动倾斜上面和形成在门装入侧的第1抵接端面的第1分断门用止动载放体;具有相对于所述第1抵接端面的第2抵接端面、以同一平面状态而与所述第1放置底面连接安装的第2放置底面和以同一平面状态朝向门装入侧而降低地与所述第1门用止动倾斜上面连接安装的第2门用止动倾斜上面的第2分断门用止动载放体;在通过将处于该低位置的第2分断门用止动载放体相对所述第1分断门用止动载放体而向与门装入侧的相反侧上升、转动而将第2放置底面上升、转移到第1门用止动倾斜上面的高位置的放置状态和该上升转移前的低位置的地面放置状态下,将第2分断门用止动载放体分别自由地保持在第1分断门用止动载放体上的第2连枢保持机构。(*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将利用转动而作开闭门的门保持成所需开门状态用的门用限制器
技术介绍
以往,要将门保持成开门状态,则在地面与门的下端缘之间压入做成楔状的门用限制器,它必须根据所述地面与门之间的间隙尺寸而预先获得至少大小两种的门用限制器。因此,为解决上述的缺点,已提出如下一种结构的门用限制器如图15所示,准备好做成楔状的叠在下面的门用限制器A和叠在上面的门用限制器B,当所述间隙尺寸较小时,它们中任何一种都可分开使用,当该间隙尺寸较大时,通过将叠在上面的门用限制器B的基端凹部b与叠在下面的门用限制器A的基端突起a相嵌合,就可将两者作为重叠固定状态而用作成门用限制器。另外,图16揭示的方案是,将作成楔状的第1、第2门用限制器C、D利用铰链d枢装在其各基端缘上,如该图(A)所示,通过将第1、第2门用限制器C、D设成打开在一直线上的打开状态,则可对付所述间隙尺寸较小的情况,如该图(B)所示那样,通过将第1、第2门用限制器C、D折叠成各自的第1、第2载放底面e、f相抵接的状态,则可对付较大的间隙尺寸。上述的现有例子,各自与以前的做成简单的楔状的门用限制器相比,可改善使用方便性,但在图15的情况下,由于将基端突起a与基端凹部b的嵌合脱离而使叠在下面的门用限制器A与叠在上面的门用限制器B分离,故当丢失其中一方或忘了收拾时,存在着不能对付这种紧急情况的缺点。而当使用图16的门用限制器时,在较小间隙尺寸的情况下,如该图(A)所示,由于第1、第2门用限制器C、D被展开成直线状,故成为不使用状态的一方的第2限制器D会从门处较大地伸出,因此,会产生妨碍人和搬运车等通行的现象。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门用限制器,只要提起或放下简单的门用止动载放体的转动操作,不仅可对付间隙尺寸的大小,而且可始终保持基座与门用止动载放体的一体性而避免一方构件的丢失,无论将门用止动载放体保持在低位置还是高位置,作为门用限制器的全长不会变得过长,也不会对通行造成妨碍,由此,技术方案1是,在底面与门的下端缘的间隙尺寸较小时,在载放于底面上的基座的倾斜上面部上,将门用止动载放体的门用止动倾斜上面安装成低位置,当从该低位置使门用止动载放体相对基座而上升转动时,就自如地上升转移到高位置,且此时处于所述的低位置及高位置的各状态,该门用转动载放体利用第1连枢保持机构(日文第1连枢保持机构)而自由地保持在基座上。技术方案2至技术方案6提供各种作为所述技术方案1中一结构要素的所述第1连枢保持机构,技术方案2是,对于覆盖在基座上并处于低位置的门用止动载放体,通过将设在其上的卡装销贯通插入在设于基座的立设内装侧板部上的弯曲导向槽的下端侧,则不会在基座上不经意地向长度方向转移,可用作为较小的间隙尺寸用的门用限制器,通过上升、转动门用止动载放体,从而将所述卡装销卡装在该弯曲导向槽的向与门装入侧的相反侧弯曲、下弯的停止槽缘中,这样,不会使配设在高位置处的门用止动载放体上下变动,而且也不会不经意地向左右变动,可确保所述低位置和高位置的门用止动载放体的稳定的保持,对于较大的间隙尺寸,可利用简单、迅速的操作来提高使用的可靠性。在技术方案3的第1连枢保持机构中,如上述技术方案2情况那样,不仅使卡装销移动自如地贯通、插入在弯曲导向槽中,而且处于所述的低位置状态,当将设在门用止动载放体上的抵接突起部与形成在基座上的门装入侧立壁的外接面抵接、并处于所述的高位置状态时,所述的抵接突起部被载放在基座的倾斜上面部上,这样,无论门用止动载放体在低位置状态下还是高位置状态下,其稳定化提高,并且,还增强了门用止动载放体的门用止动倾斜上面处的强度。此外,技术方案4的第1连枢保持机构是,不是利用弯曲导向槽与卡装销及抵接突起部和门装入侧立壁来实现上述技术方案3中门用止动载放体的稳定化的,而是通过设在基座的立设内装侧板部上的第1、第2弯曲导向槽和贯通它们的门用止动载放体中立设外装侧板部的第1、第2卡装销来实现的。技术方案5的第1连枢保持机构是,与迄今结构不同,当前述门用止动载放体处于低位置时,升降动作用转动臂的下端部由设在基座的立设内装侧板部上的下位枢轴作轴支承,并将升降动作用转动臂的上端部轴支承在门用止动载放体的处于门装入侧的立设外装侧板部的上位枢轴上,在前述高位置状态下,上位枢轴处于下位枢轴的上位而转动、转移到靠近与门装入侧的相反侧,通过将该升降动作用转动臂支承在立设于基座上的承受部上,可顺利地进行门用止动载放体的升降操作,并可确保该门用止动载放体。技术方案6的第1连枢保持机构,不是象上述技术方案5那样使用一个升降动作用转动臂,而一并使用一对第1、第2升降动作用转动臂,由其和基座及门用止动载放体构成一种缩放仪,使第1升降动作用转动臂支承在第1承受部上,并使第2升降动作用转动臂支承在第2承受部上,不仅提高整体的稳定性,还提高强度。技术方案7是,如上述技术方案1至技术方案6那样,当地面与门之间的间隙较小时,如前述那样预先使门用止动载放体嵌在基座上,当该间隙较大时,上升、转移该被嵌后的门用止动载放体,利用第1连枢保持机构将其保持在高位,相反,使第1分断门用止动载放体与第2分断门用止动载放体预先由第2连枢保持机构连枢成串联状态,而不是被嵌状态,在该串联状态下,对付地面与门之间的间隙较小的场合,当该间隙较大时,通过使处于串联状态的上述第2分断门用止动载放体上升、转移,从而使其第2放置底面载放在第1分断门用止动载放体的第1门用止动倾斜上面上,当然,第1分断门用止动载放体的低位置状态和高位置状态可由上述的第2连枢保持机构保持。于是,采用技术方案7时,当第2分断门用止动载放体处于低位置时,不仅可实现与前述技术方案1~6情况共同的目的,而且由于如前所述那样设成串联结构而不是被嵌结构,故在低位置状态下体积不增大,可将其小型化,而在高位置状态下,由于仍将长度较短的第2分断门用止动载放体载放在长度较短的第1分断门用止动载放体上,故整体被收纳成短尺寸,由此,不会影响步行,且即使在收纳时也非常方便,可确保将第1、第2分断门用止动载放体的厚度加起来以后的足够的高度尺寸,而且,还可实现该第2连枢保持机构自身的结构和装配作业的简单化和效率化,这是其目的。技术方案8揭示了上述技术方案7中的第2连枢保持机构的一实施形态,只要使用连枢轴销就可保持第2分断门用止动载放体的低位置及高位置的各状态,而连枢轴销由第1、第2分断门用止动载放体的转动自如地轴装在宽度方向上的第1、第2轴销部和将所述第1、第2伸出端部连续设置的转动臂部所构成。技术方案9揭示了所述技术方案8中第2连枢保持机构的具体例子,这里,该连枢轴销不仅由第1轴销部和一对转动臂及一对相对轴杆形成C字状,而且使所述第1轴销部从第1分断门用止动载放体的嵌入用切槽嵌合在第1轴孔中获得,且所述一对相对轴杆可从外侧嵌合在第2分断门用止动载放体的第2轴孔中,其目的就是迅速而容易地可进行该装配作业。技术方案10是,对于所述技术方案8,通过将第1、第2分断门用止动载放体的第1、第2抵接端面(日文冲当端面)倾斜成向下方接近于门装入侧,就可顺利地进行第2分断门用止动载放体相对第1分断门用止动载放体的成为上升转移的转动操作,就可顺利地进行该第2分断门用止动载放体的从低位置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菅佐原道夫
申请(专利权)人:菅常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