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风机风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0342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1 08: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风机风叶,涉及冷风机零件领域,解决了风叶送风效率低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轮体,所述轮体的中心贯穿有轴孔,所述轮体的外侧壁上沿周向方向等间隔设置有若干叶片,所述叶片的倾斜角度沿轮体的轴向方向逐渐变大,且每个叶片远离轮体的端部均竖直延伸有聚风挡边;通过在叶片的端部设置聚风挡边,使得空气在离心力作用下向外运动时,会与聚风挡边相接触,进而使空气处于风叶中而不与冷风机的内壁相接触,有利于增强空气的排出速度,提高风叶的送风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风机风叶
本技术涉及冷风机零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冷风机风叶。
技术介绍
冷风机是将室外空气经过蒸发降温湿帘的过滤和蒸发降温后,冷风源源不断送入室内,进行通风换气,并将原来室内浑浊闷热的空气排出室外,从而保证室内空气的新鲜和清爽,冷风机一般都是靠风叶转动实现送风功能。现有的冷风机风叶如公告号为CN202579300U的一种中国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贯流风叶,包括圆盘状的叶轮,以及设置在叶轮上的叶片,叶片与叶轮表面之间的夹角为50-80度。上述的风叶安装于冷风机内部进行工作时,使得风叶在转动的过程中,空气接触叶片后沿叶片的倾斜方向进行运送,而由于叶片直接安装在叶轮的表面,且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空气会运动至叶片的端部继续向外扩散,使得部分空气会接触到冷风机的内壁上而无法从室内排出,进而导致风叶的送风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风机风叶,其具有送风效率高的优势。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冷风机风叶,包括轮体,所述轮体的中心贯穿有轴孔,所述轮体的外侧壁上沿周向方向等间隔设置有若干叶片,所述叶片的倾斜角度沿轮体的轴向方向逐渐变大,且每个叶片远离轮体的端部均竖直延伸有聚风挡边。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风叶开始转动工作时,空气沿叶片逐渐由底部向顶部运动,由于叶片的倾斜角度是逐渐变大的,在空气刚接触到叶片时,叶片的倾斜角度较为平缓空气进入的速度较快,而随着倾斜角度的变大,空气逐渐集中再向上运动至轮体的顶部排出,在整个空气的运动过程中,空气会与聚风挡边相接触,使得空气处于风叶中而不与冷风机的内壁相接触,有利于增强空气的排出速度,提高风叶的送风效率。优选的,所述聚风挡边的顶部突出于所述轮体的端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空气运动至叶片倾斜角度最大的位置而排出的过程中,空气会受到轮体端部的阻碍,而朝聚风挡边方向运动,通过将聚风挡边的顶部高度设置为高于轮体的端部,使得聚风挡边接触空气的面积增大,聚风挡边的顶部与轮体之间形成排风空间,进而使得朝聚风挡边运动的空气能够更加快速地排出。优选的,所述轮体背离所述聚风挡边的端部开设有安装间隙,所述轴孔位于所述安装间隙的中心位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制作风叶的过程中,通过开设安装间隙,使得轮体本身的重量降低,在带动风叶转动的过程中,减少动力的输出,有利于节约能源,同时可减少风叶制作过程中的材料,有利于减少资源的浪费。优选的,所述安装间隙内设有若干加强板,所述加强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轴孔的外侧壁以及所述轮体的内侧壁。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风叶在转动的过程中,由于轴孔的外侧壁与轮体的内侧壁之间仅靠轮体顶部的侧壁进行支撑,通过设置若干加强板,以增强轴孔与轮体之间的连接,使得风叶在强大离心力作用中,能够提高轮体与轴孔的结构强度;且通过若干加强板在安装间隙内的阻隔,使得风叶在排风过程中,减少部分风进入到安装间隙内的活动范围,进而可减少风力在安装间隙内对轮体内壁的冲击。优选的,若干所述加强板的中部均竖直设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的直径大于所述加强板的厚度。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风叶转动送风的过程中,会有部分的空气进入到安装间隙内,并随风叶的转动在安装间隙内的相邻加强板之间形成流动冲击,通过设置直径更大的加强杆,且加强杆处于加强板的中部,在加强板受到冲击力的过程中,加强杆能够较好地稳定住两侧的加强板,提高加强板的受冲击能力,进而可减少空气对加强板的破坏。优选的,远离所述安装间隙底部的轴孔端部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定位孔的直径大于所述轴孔的直径。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风叶安装于冷风机内部时,需要冷风机内的安装部穿过轮体的底部轴孔后固定,在这个过程中,安装部的直径会与轴孔的孔径相同,在安装部安装至轴孔的过程中需要高度对齐,否则无法一次性安装,而通过开设直径更大定位孔,只需使安装部进入定位孔再进行移动即可将安装部安装至轴孔内,即可完成一次性安装,无需反复对齐。优选的,所述叶片背离所述聚风挡边的端面上设有若干加强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空气在沿叶片朝轮体端部运动时,由于倾斜角度的变大,空气会逐渐集中,此时倾角变大的叶片所受的空气流速、压力变大,通过设置若干加强筋,以增强靠近倾角较大处叶片的承受力。优选的,所述加强筋的端部固定连接于所述轮体的外侧壁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加强筋的端部连接至轮体上,能够增强叶片与轮体之间的连接强度,在叶片受到空气的流动压力时,能够使轮体帮助承受空气的压力,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叶片的结构强度。综上所述,本技术对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在叶片的端部设置聚风挡边,使得空气在离心力作用下向外运动时,会与聚风挡边相接触,进而使空气处于风叶中而不与冷风机的内壁相接触,有利于增强空气的排出速度,提高风叶的送风效率;2、通过在轮体底部的轴孔处开设直径更大的定位孔,使得风叶在安装的过程中,只需冷风机内的安装部进入到定位孔后再进行移动,即可完成一次性安装,无需反复与轴孔对齐。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轮体顶部视角的整体结构图,用于重点展示轮体顶部视角的整体结构;图2为实施例中轮体底部视角的整体结构图,用于重点展示轮体底部视角的整体结构。附图标记:1、轮体;2、轴孔;3、叶片;4、聚风挡边;5、安装间隙;6、加强板;7、加强杆;8、定位孔;9、加强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一种冷风机风叶,包括圆柱形的轮体1,轮体1的中心沿轴向方向贯穿设置有用于安装风叶的轴孔2。轮体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若干呈倾斜设置的叶片3,若干叶片3沿轮体1的周向方向呈等间隔分布,相邻的两个叶片3的顶部与底部之间形成通风处,每个叶片3的倾斜角度沿轮体1的轴向方向逐渐变大,使得叶片3形成弧形状。每个叶片3远离轮体1的端部均竖直延伸有聚风挡边4,聚风挡边4为弧形状,聚风挡边4的顶部到叶片3的距离先变大后变小,且聚风挡边4的顶部高于轮体1的端部;风叶转动的过程中,空气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背离轮体1运动时,会与聚风挡边4的侧壁相接触,以阻挡空气与冷风机内壁的接触,使得空气处于风叶内,进而可增强空气的排出速度,提高风叶的送风效率。参见图2,轮体1背离聚风挡边4的端部沿轴孔2的周向方向开设有安装间隙5,以减轻轮体1的重量,轴孔2位于安装间隙5的中心位置,且轴孔2远离安装间隙5底部的一端沿轮体1轴向方向的中心线开设有定位孔8,定位孔8的直径大于轴孔2的直径。安装间隙5的截面为圆环形,且安装间隙5内设有若干矩形状的加强板6,若干加强板6沿轴孔2的周向方向均匀分布,加强板6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轴孔2的外侧壁以及轮体1的内侧壁上。每个加强板6上均竖直设有圆柱形的加强杆7,加强杆7位于加强板6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且加强杆7的长度与加强板6的宽度相同,加强杆7的直径大于加强板6的厚度;在风叶送风过程中,若空气进入到安装间隙5并在离心力作用下冲击加强板6时,加强杆7能够提高加强板6受冲击的强度。叶片3背离聚风挡边4的侧壁上设有若干加强筋9,若干加强筋9均靠近于叶片3倾斜角度最大的一侧,且每个加强筋9的端部均固定连接于轮体1的外侧壁上;叶片3倾斜角度最大处所受的空气流速、压力最大,通过设置若干加强筋9,并将加强筋9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冷风机风叶,包括轮体(1),所述轮体(1)的中心贯穿有轴孔(2),其特征是:所述轮体(1)的外侧壁上沿周向方向等间隔设置有若干叶片(3),所述叶片(3)的倾斜角度沿轮体(1)的轴向方向逐渐变大,且每个叶片(3)远离轮体(1)的端部均竖直延伸有聚风挡边(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风机风叶,包括轮体(1),所述轮体(1)的中心贯穿有轴孔(2),其特征是:所述轮体(1)的外侧壁上沿周向方向等间隔设置有若干叶片(3),所述叶片(3)的倾斜角度沿轮体(1)的轴向方向逐渐变大,且每个叶片(3)远离轮体(1)的端部均竖直延伸有聚风挡边(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风机风叶,其特征是:所述聚风挡边(4)的顶部突出于所述轮体(1)的端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风机风叶,其特征是:所述轮体(1)背离所述聚风挡边(4)的端部开设有安装间隙(5),所述轴孔(2)位于所述安装间隙(5)的中心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冷风机风叶,其特征是:所述安装间隙(5)内设有若干加强板(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军辉王语萱王宇涵林璟浩江雨杨陈译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启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