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管堵塞器和管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0301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1 0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管堵塞器和管柱,其涉及采油工程中油井作业领域,油管堵塞器包括:管体机构,管体机构至少包括外管,外管内具有卡合部;能够投入外管内的堵塞机构,堵塞机构包括:外壳,所属外壳内部具有中空的流道,所属外壳的侧壁具有分别与流道相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设置在外壳侧壁上的密封件,密封件位于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之间;设置在外壳上的张开机构,张开机构能够沿外壳的径向方向张开,从而卡入卡合部;设置在流道中的开闭机构,开闭机构能使得流道由第一开口向第二开口导通。本申请能够防止起下管柱过程中原油经油管喷出,发生井喷失控事故,同时作业过程中油管内的原油积累到一定高度时可以自动泄入井筒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管堵塞器和管柱
本技术涉及采油工程中油井作业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油管堵塞器和管柱。
技术介绍
在日常油井作业过程中,油套环形空间的防喷主要是利用井口防喷器,即在发生井喷时可以利用防喷器进行防喷处理,而管柱中的油管只能用安装连接的旋塞阀进处紧急处理。但是,在起下管柱过程中油管处失不可控状态,而在喷井时通过人工操作加装旋塞阀易发生伤人事故,同时会不可避免的造成一定的环境污染,这给后序处理带来了大量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油管堵塞器和管柱,其能够防止起下管柱过程中原油经油管喷出,发生井喷失控事故,同时作业过程中油管内的原油积累到一定高度时可以自动泄入井筒中。本技术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油管堵塞器,所述油管堵塞器包括:管体机构,所述管体机构至少包括外管,所述外管内具有卡合部;能够投入所述外管内的堵塞机构,所述堵塞机构包括:外壳,所属外壳内部具有中空的流道,所述外壳的侧壁具有分别与所述流道相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外壳侧壁上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位于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设置在所述外壳上的张开机构,所述张开机构能够沿外壳的径向方向张开,从而卡入所述卡合部;设置在所述流道中的开闭机构,所述开闭机构能使得所述流道由所述第一开口向所述第二开口导通。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卡合部为环形凹槽。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包括上壳体和与上壳体相连接的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形成所述流道,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上壳体上,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下壳体上。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壳体的上端具有打捞部。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壳体的下端具有外螺纹,所述下壳体的下端具有内螺纹,所述上壳体下端的外螺纹与所述下壳体的内螺纹相连接,所述密封件设置在所述上壳体的外螺纹外,所述下壳体的上端面抵住所述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的上端设置有垫环。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壳体的下端具有球座,所述开闭机构包括与下壳体相固定的球罩,所述球罩上开设有贯穿孔;能与所述球座相抵的阀球;设置在所述阀球于所述球罩之间的弹簧。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壳体下端的内壁具有倒角以形成所述球座。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壳体的下端呈锥体状。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外壳的侧壁上具有呈对称设置的两个缺口,所述张开机构包括通过轴连接的两个张开件,两个所述张开件分别能从所述缺口伸出,两个所述张开件之间设置有控制张开程度的弹性件。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张开件在张开时能够卡入所述卡合部,以使所述堵塞机构无法向上滑动。一种管柱,所述管柱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油管堵塞器;连接在所述油管堵塞器的外管下方的泄油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显著有益效果:在使用过程中,将本申请中油管堵塞器的管体机构连接在泄油器的上部,两者配合使用。在油井作业起管柱过程中需要起管柱时,则从井口打入带压液体或采用其它方式使得油管堵塞器的管体机构下部的泄油器打开,从而使用油管内部的原油通过泄油器泄到油管外部,最终落入到井筒中。此时在井口内部投入油管堵塞器的堵塞机构,并从井口打入压力液,压力作用在密封件及堵塞机构中的其它部件上,由于堵塞机构的节流作用,使得堵塞机构上部受到的压力较下部要高,此时在此压力差的作用下堵塞机构向下移动。此时,张开机构由于油管的作用处于收缩状态,其仅与油管紧密接触。当张开机构运动到外管的卡合部时,即此时运动到设计位置,张开机构张开与卡合部相卡合,以使堵塞机构无法向上运动。当发生井喷时原油向上经油套环形空间及油管内部向上喷,油套环形空间用井口防喷器控制,而在油管内部由于堵塞机构的作用,原油作用在密封件及开闭机构上,由于开闭机构只能使得所述流道由所述第一开口向所述第二开口导通,因此原油无法继续向上运动,如此,在油管内部便控制住了井喷。同时,当作业过程中油管内部原油积累到一定液压高度时,原油的压力可以使得开闭机构将所述流道由所述第一开口向所述第二开口导通,原油由第一开口通过流道、开闭机构、第二开口流至堵塞机构下方,最终到到井筒中,如此即达到了泄油的目的。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技术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技术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针对一种实施方式描述和/或示出的特征可以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在一个或更多个其它实施方式中使用,与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相组合,或替代其它实施方式中的特征。附图说明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技术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技术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技术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技术。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油管堵塞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油管堵塞器的管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油管堵塞器的堵塞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1、外管;11、卡合部;2、外壳;21、上壳体;211、打捞部;22、下壳体;23、流道;24、第一开口;25、第二开口;26、缺口;3、密封件;4、张开机构;41、张开件;42、弹性件;43、轴;5、开闭机构;51、球罩;52、阀球;53、弹簧;6、垫环;7、球座;8、上接头。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和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技术的细节。但是,在此描述的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目的,而不能以任何方式理解成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教导下,技术人员可以构想基于本技术的任意可能的变形,这些都应被视为属于本技术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为了能够防止起下管柱过程中原油经油管喷出,发生井喷失控事故,同时作业过程中油管内的原油积累到一定高度时可以自动泄入井筒中,在本申请中提出了一种油管堵塞器,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油管堵塞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油管堵塞器的管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管堵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堵塞器包括:管体机构,所述管体机构至少包括外管,所述外管内具有卡合部;能够投入所述外管内的堵塞机构,所述堵塞机构包括:外壳,所属外壳内部具有中空的流道,所述外壳的侧壁具有分别与所述流道相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外壳侧壁上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位于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设置在所述外壳上的张开机构,所述张开机构能够沿外壳的径向方向张开,从而卡入所述卡合部;设置在所述流道中的开闭机构,所述开闭机构能使得所述流道由所述第一开口向所述第二开口导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管堵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堵塞器包括:管体机构,所述管体机构至少包括外管,所述外管内具有卡合部;能够投入所述外管内的堵塞机构,所述堵塞机构包括:外壳,所属外壳内部具有中空的流道,所述外壳的侧壁具有分别与所述流道相连通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设置在所述外壳侧壁上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位于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设置在所述外壳上的张开机构,所述张开机构能够沿外壳的径向方向张开,从而卡入所述卡合部;设置在所述流道中的开闭机构,所述开闭机构能使得所述流道由所述第一开口向所述第二开口导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管堵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部为环形凹槽。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管堵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上壳体和与上壳体相连接的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所述下壳体之间形成所述流道,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上壳体上,所述第二开口位于所述下壳体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管堵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的上端具有打捞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管堵塞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的下端具有外螺纹,所述下壳体的下端具有内螺纹,所述上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雪超张晓宇高彬董超尚锋牟平况宇罗超余晓晨王龙张浩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