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全多向防盗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9255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安全多向防盗锁,锁栓由横向锁舌、上锁栓和下锁栓组成,在锁盒内设有锁栓驱动机构和锁栓锁死机构,所述锁栓驱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传动板、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上锁栓传动齿条、下锁栓传动齿条和横向锁舌加力弹簧,主动齿轮传动板上设有拨动横向锁舌的拨杆。锁栓锁死机构包括锁止板和与锁止板连接的锁止板拨动板,锁止板拨动板与锁头对应,锁止板用于在锁门状态下限制锁栓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全性相当高,没有匹配的钥匙非常难以打开。在门锁上后不但锁本身难以打开和破坏,就是把门上合页撬开也很难把门打开,可靠性非常高。(*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锁具
,具体指高安全多向防盗锁
技术介绍
在许多重要场所,对其安全保卫有特殊要求。为了保证这些场所的安全, 除了采用各种监控手段外,如摄像头和红外线的,对锁具的高要求也是不容 忽视的,该场所使用的锁具通常要求既不能采用技术手段非法打开,也不能 使用暴力强行撬开。而现在市面上出现的各种锁具,要么结构简单,容易暴 力撬开,只能作为普通门锁用,不能适应上述场所高安全性要求;对于那些 专用于高安全场所的特殊锁具,在锁具本身强度、抗破坏能力、内部结构上 都进行了改进,虽然安全性较普通锁有很大提高,但对于上述场所来说,锁 具的安全性越高越好,而目前的这些特殊锁具,安全性仍有待加强。比如名称为"一种锁具"、专利号为"02237797.2"的中国技术专利 就公开了一种多向锁,它包括锁盒、锁栓、锁死栓,在锁盒内装有锁栓的齿 轮驱动机构、锁栓定位机构、锁死机构和开关状态传感机构,它采用了齿轮 组件带动上、下、水平三个方向的锁栓进行开启和锁死。该专利在安全防盗 上效果不错,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性更 高、更能防盗且更不易撬开的高安全多向防盗锁。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高安全多向防盗锁,包括锁盒和 锁栓,锁盒上设有与锁栓对应的让位孔,锁栓由横向锁舌、上锁栓和下锁栓组成,在锁盒内设有锁栓驱动机构和锁栓锁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栓 驱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传动板、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上锁栓传动齿条、下 锁栓传动齿条和横向锁舌加力弹簧,在锁盒上设有转销,转销与主动齿轮传 动板和转动把手连接由转动把手带动转销和主动齿轮传动板转动,主动齿轮 空套于转销上并通过定位销和腰形孔的方式与主动齿轮传动板连接由主动齿 轮传动板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上锁栓传动齿条和下锁栓传动齿条分别设于上 锁栓和下锁栓上,下锁栓传动齿条与主动齿轮啮合,上锁栓传动齿条通过从 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横向锁舌加力弹簧设于锁盒上用于对横向锁舌加力 使横向锁舌进入锁孔,主动齿轮传动板上设有拨动横向锁舌的拨杆,拨杆的 拨动方向与横向锁舌加力弹簧加力方向相反。所述锁栓锁死机构可以为一套,与上锁栓或下锁栓对应,也可以为独立 的两套,分别与上锁栓和下锁栓对应。同时锁栓锁死机构有如下两种结构, 姑且称之为锁栓锁死机构I和锁栓锁死机构II ,上锁栓和下锁栓可以采用其 中任意一种结构,即上锁栓和下锁栓所对应的锁栓锁死机构可以相同,也可 以不同。两种结构的锁栓锁死机构均包括锁止板和与锁止板连接的锁止板拨动 板,锁止板拨动板与由钥匙拨动的锁头对应,锁止板用于在锁门状态下限制 上锁栓或下锁栓上下移动。当然,上锁栓或下锁栓其中之一无法移动,整个 锁栓驱动机构也动弹不得。锁栓锁死机构I除了锁止板和锁止板拨动板外还包括锁止板导向块、锁 止板限位板I和限位板推动弹簧I ,锁止板导向块设于锁盒上,锁止板^锁 止板导向块的导向槽中穿过与锁栓上的锁止槽对应,在锁止板后端设有回位 弹簧,锁止板限位板I活动设于锁栓上与锁止板垂直,弹簧固定块固定在锁 栓上,限位板推动弹簧I设于弹簧固定块上将锁止板限位板I往锁止槽方向 推。锁栓锁死机构II除了锁止板和锁止板拨动板外还包括电磁铁、锁止板限位板n和限位板推动弹簧n,电磁铁铁芯与锁止板连接在一起,锁止板上设有让位槽,主动齿轮传动板上设有与让位槽对应的锁死杆,锁止板限位板n 活动设于锁栓上与铁芯垂直,限位板推动弹簧n设于锁止板限位板ii内将锁 止板限位板n往铁芯方向推。进一步地,所述横向锁舌为虎齿锁舌,在锁盒内设有竖向的横向锁舌导 轨,虎齿锁舌在横向锁舌加力弹簧的作用下可沿横向锁舌导轨滑动进入锁孔。本技术设有三个锁栓,锁门时,上、下、横向三个锁栓分别进入对 应的锁孔内,在锁栓锁死机构作用下三个锁栓都处于锁死状态,只有通过钥 匙才能解除锁死状态。而如果上下锁栓都对应有锁栓锁死机构,那么就需要 分别解除锁死状态,整个锁具才能打开,而两把钥匙可以规定由两人分别保 管,只有两人同时到场才能打开。因此本技术安全性相当高,没有匹配 的钥匙非常难以打开。在门锁上后不但锁本身难以打开和破坏,就是把门上 合页撬开也很难把门打开,可靠性非常高。附图说明图l一本技术结构示意图2—上锁栓部分结构示意图3—下锁栓部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l,从图上可以看出,本技术高安全多向防盗锁,包括锁盒l 和锁栓,锁盒1上设有与锁栓对应的让位孔,锁栓由横向锁舌2、上锁栓3和 下锁栓4组成。其中上锁栓3和下锁栓4从锁栓套筒5中穿过,套筒5嵌在 让位孔内。由于上锁栓3和下锁栓4重量较大,为了防止锁栓因重量自行下 移,在套筒5内设有弹簧6,弹簧6—端往锁栓方向顶有滚珠7,在锁栓上设 有与滚珠7对应的凹坑,当滚珠7进入凹坑时即可阻止锁栓下移。在锁盒1内设有锁栓驱动机构和锁栓锁死机构。所述锁栓驱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传动板8、主动齿轮9、从动齿轮IO、上锁栓传动齿条ll、下锁栓 传动齿条12和横向锁舌加力弹簧13,在锁盒1上设有转销14,转销14与主 动齿轮传动板8和转动把手连接(通过方形孔和方形轴的方式,图上没有画 出把手)由转动把手带动转销14和主动齿轮传动板8转动。主动齿轮9空套 于转销14上(即转销的转动本身不能带动主动齿轮转动),主动齿轮9上设 有腰形孔15,主动齿轮传动板8上设有与之对应的定位销16,定位销16位 于腰形孔15内,故主动齿轮传动板8能带动主动齿轮9转动。由于是腰形孔, 因此只有主动齿轮传动板8转动一定角度后才能带动主动齿轮9转动。为了 确保转动平稳和带动效果,上述定位销16和腰形孔15为对称的两处。上锁栓传动齿条11和下锁栓传动齿条12分别设于上锁栓3和下锁栓4 上,下锁栓传动齿条12与主动齿轮9啮合,上锁栓传动齿条11通过从动齿 轮10与主动齿轮9啮合。从动齿轮10设于锁盒1内。在上锁栓3和下锁栓4 上均设有定位槽17,在锁盒1内设有导向销18,导向销18同时位于上锁栓 和下锁栓的定位槽17内。定位槽17和导向销18起导向作用,使锁栓在齿轮 传动下平稳伸出或縮回锁盒。横向锁舌加力弹簧13设于锁盒1上用于对横向锁舌2加力使横向锁舌2 进入门框上的锁孔内,主动齿轮传动板8上设有拨动横向锁舌的拨杆19,拨 杆19的拨动方向与横向锁舌加力弹簧13加力方向相反。所述横向锁舌2为 虎齿锁舌,在锁盒1内设有竖向的横向锁舌导轨20,虎齿锁舌在横向锁舌加 力弹簧13的作用下可沿横向锁舌导轨20滑动进入锁孔。本结构的横向锁舌 既适用于横向滑动门,也适用于扇形门。所述锁栓锁死机构的目的是在锁门状态下能够限制上锁栓或下锁栓上下 移动或者使锁栓驱动机构不能动作。由于锁栓驱动机构是以齿轮方式驱动上 锁栓和下锁栓的,故只要上锁栓、下锁栓或者锁栓驱动机构三者之一不能动 作,则整个锁具不能动作。基于上述原因,故锁栓锁死机构可以为一套,与上锁栓或下锁栓对应, 也可以为独立的两套,分别与上锁栓和下锁栓对应。同时锁栓锁死机构有如下两种结构,姑且称之为锁栓锁死机构I和锁栓锁死机构II,上锁栓和下锁 栓可以采用其中任意一种结构,即上锁栓和下锁栓所对应的锁栓锁死机构可 以相同,也可以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高安全多向防盗锁,包括锁盒(1)和锁栓,锁盒(1)上设有与锁栓对应的让位孔,锁栓由横向锁舌(2)、上锁栓(3)和下锁栓(4)组成,在锁盒(1)内设有锁栓驱动机构和锁栓锁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栓驱动机构包括主动齿轮传动板(8)、主动齿轮(9)、从动齿轮(10)、上锁栓传动齿条(11)、下锁栓传动齿条(12)和横向锁舌加力弹簧(13),在锁盒(1)上设有转销(14),转销(14)与主动齿轮传动板(8)和转动把手连接由转动把手带动转销(14)和主动齿轮传动板(8)转动,主动齿轮(9)空套于转销(14)上并通过定位销(16)和腰形孔(15)的方式与主动齿轮传动板(8)连接由主动齿轮传动板(8)带动主动齿轮(9)转动,上锁栓传动齿条(11)和下锁栓传动齿条(12)分别设于上锁栓(3)和下锁栓(4)上,下锁栓传动齿条(12)与主动齿轮(9)啮合,上锁栓传动齿条(11)通过从动齿轮(10)与主动齿轮(9)啮合;横向锁舌加力弹簧(13)设于锁盒(1)上用于对横向锁舌(2)加力使横向锁舌进入锁孔,主动齿轮传动板(8)上设有拨动横向锁舌(2)的拨杆(19),拨杆的拨动方向与横向锁舌加力弹簧加力方向相反;    所述锁栓锁死机构至少有一套,与上锁栓(3)或下锁栓(4)对应,锁栓锁死机构包括锁止板和与锁止板连接的锁止板拨动板,锁止板拨动板与由钥匙拨动的锁头对应,锁止板用于在锁门状态下限制上锁栓或下锁栓上下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箭陈福兵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迪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