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通过弹性响应传递扭转载荷的接头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一种用于通过弹性响应传递扭转载荷的接头的新构造。
技术介绍
工程领域中反复出现的需求是使两个元件(例如马达和从动装置)彼此附接,使得就它们围绕传递轴线的旋转而言,两个元件刚性连接以围绕该轴线传递旋转动力。为了这个目的,两个元件或装置因此有待连接而没有相互旋转的可能性。该任务的难度和沉重的设计承诺(相应地反映在研究成本中)在于要在两个装置之间实现高同心度公差,以使旋转精确且可行,而不会使结构和/或相关衬套过载。另外,考虑到不确定(动力)输入和输出装置是否可以完美对准,对这种问题的回应是使用真正为了弥补对准缺陷而设计的扭转传递接头。通过这样做,在许多情况下,在传递中引入了不期望的和不可精确量化的(在材料和/或所使用的部件中固有的)刚度/弹性。当就扭矩而言要控制运动的传递时(尤其是,临界条件在运动的反向中),这种因素可能是相当不利的。此外,如果在接头中存在塑料和/或橡胶材料,则会引入粘性组分,如果想要使加载和卸载循环之间的滞后组分最小化,则粘性组分也是不希望的。运动通过连接接头的等速传递的条件也非常重要。实际上,大多数时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弹性响应的传递接头,用于在致动装置和被致动装置之间传递扭转载荷,所述接头包括具有围绕中心轴线或纵向轴线(X)的管状结构的单一本体,所述本体显示了由在与所述轴线(X)正交的任何平面上的截面限定的基本轮廓,所述截面除了比例因子之外彼此相同;通过去除材料在所述本体中形成的槽的分布,所述槽在所述本体中限定了以下元件:‑在所述本体的相应纵向端处,第一环形元件(11)和第二环形元件(12)位于与所述中心轴线(X)正交的平面上并且沿所述沿中心轴线间隔开,所述环形元件适于与所述致动装置或被致动装置机械连接;和‑梁形图案,所述梁形图案在所述环形元件之间延伸并且提供到各个所述元件的 ...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6.17 IT 1020160000625951.一种具有弹性响应的传递接头,用于在致动装置和被致动装置之间传递扭转载荷,所述接头包括具有围绕中心轴线或纵向轴线(X)的管状结构的单一本体,所述本体显示了由在与所述轴线(X)正交的任何平面上的截面限定的基本轮廓,所述截面除了比例因子之外彼此相同;通过去除材料在所述本体中形成的槽的分布,所述槽在所述本体中限定了以下元件:-在所述本体的相应纵向端处,第一环形元件(11)和第二环形元件(12)位于与所述中心轴线(X)正交的平面上并且沿所述沿中心轴线间隔开,所述环形元件适于与所述致动装置或被致动装置机械连接;和-梁形图案,所述梁形图案在所述环形元件之间延伸并且提供到各个所述元件的多个接合部(13a、13b);其中,所述接合部(13a、13b)对于每个所述环形元件而言数量相同,并且沿着由外接所述轮廓的圆(c)限定的方向以一定的顺序规则地间隔开,所述顺序交替地包括到所述第一环形元件的接合部和到所述第二环形元件的接合部;并且其中,所述图案包括至少两个模块(M),每个模块包括在相同环形元件上的相应的连续的接合部的中点之间,所述模块沿着所述圆周连续地重复,在两个相邻模块之间共享至少一个接合部,所述模块均具有相对于穿过所述中心轴线(X)以及所述模块的到相对的环形元件的单个接合部的中点的平面(α)成镜像的内部对称性;并且其中,在到环形元件的接合部和到另一个环形元件的连续接合部之间,所述模式遵循一种路径,所述路径基本上为曲线,或者具有至少三个直线段的折线,或者直线段和曲线的组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递接头,其中所述本体具有沿着所述中心轴线(X)的伸长量(L),所述伸长量等于或大于外接所述轮廓的所述圆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递接头,其中所述模块中的每一个包括三个主要梁形构件(13c’、13c”、13d’),所述梁形构件从相应的第一端开始沿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妮可拉·维迪耶罗,弗朗西斯科·吉奥瓦赤尼,安德里亚·巴尔多尼,马可·兹皮尼,
申请(专利权)人:比萨圣安娜高等学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意大利,IT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