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镇英专利>正文

折叠式行李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823 阅读:10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式行李箱,包括可折叠箱体和拉杆装置,所述可折叠箱体包括外框管架和箱体面层,箱体外具有两矩形框架,其底部设置有复数个轮子,其上部的拐角处分别设有安装所述拉杆装置的轴孔;所述拉杆装置包括:横向握把、与其两端固定连接的一对可伸缩拉杆以及与所述两拉杆下端连接的连接轴,该连接轴两端与矩形框架上所设轴孔枢接;所述拉杆的下端部各设有一个通孔,所述连接轴两端的枢轴穿越所述通孔呈方便拆装的可分离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折叠式行李箱使用时拉杆与箱体结合牢靠、不易脱离,拉杆装置还可方便地从箱体上拆卸,使用时既方便又可靠。(*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行李箱结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折叠式拉杆行李箱结 构的改进。技术背景随着现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容量、便携式、省力的行李箱成为人们 的重要用具。然而市面上常见行李箱或者旅行袋由于大多采用硬质材料制作, 导致箱体或者袋体无法折叠,从而带来行李箱或者旅行袋占用过多空间,存放 不便,因此,该类行李箱或者旅行袋结构确有需要改进之处。另一方面,为实现大容量行李箱或者旅行袋携带省力的目的,在箱底安装 轮子、并在行李箱上设置推拉杆的行李箱结构便应运而生,比如,申请号为 CN200420005530. 7的"可折叠式拉杆旅行箱结构"就公开了一种拉杆旅行箱结 构,其箱体上方设有伸缩拉杆及供提手用握把,箱体底部设置有省力用的滚轮, 然而,该类有轮拉杆行李箱的拉杆与箱体之间的角度呈固定不变的形式,拖拉 状态时拉杆及行李箱与地面有一倾斜角度,基于力矩的作用,使用者仍然需要 负担一定的重量,尤其箱内物品重量较大时,使用者的负重就愈大,同时,由 于箱体与地面有一倾斜角度,与地面接触的只有两个轮子,其稳定性亦较低。申请人之前曾公开了申请号为00241201.2的技术"一种可折叠行李 箱",它包括有外框管架、提把和软质箱体,外框管架包括有一对上横管、一 对下横管、 一对前竖管、 一对后竖管以及用以连接横管与竖管的一对弯管和横 向支撑架,为便于拖拉所述的行李箱,在所述一对弯管之间设有一套拉把,所 述拉把的折弯凸出端插入所述一对弯管上所设置的相互对称的安装孔内,采用 这样的结构,行李箱可做到刚性强度好、防撞防压、可展开或折叠、存放空间 小的特点。然而,上述结构的行李箱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缺陷由于所述拉把是通过一对分别向外侧折弯的凸出端插入所述一对弯管上所开设的安装孔内,它与 箱体管架连接的部位没有支杆支撑,因此,在拖拉过程中,所述拉把容易向内 移位、从而导致折弯凸出端从安装孔脱离,造成使用上的不便,这就是现有技 术所存在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种具有稳定、可靠的拉杆的折叠式行李箱,其具备可伸缩、可拆御的拉杆装置, 该拉杆装置与箱体之间连接牢靠,既可随意进行拆卸,拉动时又不容易脱落, 从而在使用时既省力又稳定、可靠,给使用者带来极大方便。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折叠式行李箱,包括可折叠箱体和拉杆装置,所述可折叠箱体包括外 框管架和固定在所述外框管架的软质箱体面层;所述外框管架包括两个平行配 置的矩形框架和分别连接所述两矩形框架四个拐角处的可折叠支撑单元;所述 两矩形框架的底部设置有复数个轮子,其上部的一个拐角处分别设有安装所述 拉杆装置的轴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拉杆装置包括横向握把、分别与所述横向握把两端固定连接的一对 可伸缩拉杆以及与所述两拉杆下端连接的连接轴,该连接轴两端与所述轴孔枢接;所述连接轴包括相互滑动套接的套管和细杆、置于所述套管内的压缩弹簧以及分别从所述套管和细杆外端部向外延伸的枢轴;所述套管设有长条形导向 槽孔,所述细杆上的限位凸榫落入所述长条形导向槽孔中形成导向结构,以引 导所述套管和细杆在外力或压缩弹簧的作用下沿所述导向槽孔可伸缩滑动;所述拉杆的下端部各设有 一个通孔,所述连接轴两端的枢轴穿越所述通孔 呈方便拆装的可分离连接。所述拉杆装置的可伸缩拉杆包括滑动套接的外管和内管,所述外管侧壁设 有一伸长状态的锁定孔,所述内管设有可与所述锁定孔卡配的定位珠体,该定位珠体通过位于所述外管内的连动件和位于横向握把上的按钮控制其升降。所述矩形框架包括上横管、下横管、前竖管、后竖管和四个弯管,所述上 横管、下横管、前竖管和后竖管之间的拐角处通过四个弯管连接成矩形框架。可折叠支撑单元包括第一基片、第二基片、内端相互铰接的第一折片和第二折片;所述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的外端分别与两矩形框架固定连接,所述 第一折片和第二折片的外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基片和第二基片的内端铰接,所述第 一折片或第二折片设置有锁定机构。所述轮子包括与位于下部的弯管活动连接的万向轴、轮轴和轮。所述软质箱体面层由软质材料如皮、布、塑胶制作,所述箱体有六个矩形 形状的软质箱体面层,其顶部的箱体面层设有开口及拉链。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 拉杆装置可伸缩并且与箱体之间可呈任意角度摆动,可适应各种使用 状态,保持箱体平稳,拉杆装置与箱体之间连接牢靠、不易脱离,因而拖拉时既方便、省力,又稳定;2. 拉杆装置可拆御,可方便收藏;同时拉杆装置可以与连接轴分离,从 而可根据需要对两者进行更换。附图简要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折叠式行李箱的立体图2是本技术折叠式行李箱拉杆折收状态下立体图3是本技术折叠式行李箱展开使用状态图4是本技术折叠式行李箱的拉杆轴局部示意图5是本技术折叠式行李箱的拉杆轴局部爆炸图。图6是本技术折叠式行李箱的连接轴局部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参考图l、图2及图3所示, 一种折叠式行李箱,包括可折叠箱体80和拉 杆装置100,所述可折叠箱体80包括外框管架和固定在所述外框管架的软质箱 体面层82;所述外框管架包括两个平行配置的矩形框架22和分别连接所述两 矩形框架22四个拐角处的可折叠支撑单元32;所述两矩形框架22的底部设置 有复数个轮子70,其上部的一个拐角处分别设有安装所述拉杆装置100的轴孔 58。参考图3、图4及图5、图6所示,其中,所述拉杆装置100包括横向 握把101、分别与所述横向握把101两端固定连接的一对可伸缩拉杆102以及 与所述两拉杆102下端连接的连接轴130,该连接轴130两端与所述轴孔58 枢接;所述连接轴130包括相互滑动套接的套管132和细杆134、置于所述套 管132内的压缩弹簧135以及分别从所述套管132和细杆134外端部向外延伸 的枢轴136;所述套管132设有长条形导向槽孔140,所述细杆134上的限位 凸榫138落入所述长条形导向槽孔140中形成导向结构,以引导所述套管132 和细杆134在外力或压缩弹簧135的作用下沿所述导向槽孔140可伸缩滑动。参考图4及图5所示,所述拉杆102的下端部各设有一个通孔105,所述 连接轴130两端的枢轴136穿越所述通孔105呈方便拆装的可分离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拉杆装置100的可伸缩拉杆102包括滑动套接的外管110 和内管112,所述外管IIO侧壁设有一伸长状态的锁定孔,所述内管112设有 可与所述锁定孔卡配的定位珠体114,该定位珠体114通过位于所述外管110 内的连动件与现有的行李箱伸缩式拉杆的连动件结构同,图略,以及位于横向 握把101上的按钮107控制其升降。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矩形框架22包括上横管24、下横管26、前竖管 28、后竖管30和四个弯管60,所述上横管24、下横管26、前竖管28和后竖 管30之间的拐角处通过四个弯管60连接成矩形框架22。如图1及图2所示,可折叠支撑单元32包括第一基片36、第二基片42、内端相互铰接的第一折片38和第二折片40;所述第一基片36和第二基片42 的外端分别与两矩形框架2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折片38和第二折片40的外 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基片36和第二基片42的内端铰接,所述第一折片3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式行李箱,包括可折叠箱体(80)和拉杆装置(100),所述可折叠箱体(80)包括外框管架和固定在所述外框管架的软质箱体面层(82);所述外框管架包括两个平行配置的矩形框架(22)和分别连接所述两矩形框架(22)四个拐角处的可折叠支撑单元(32);所述两矩形框架(22)的底部设置有复数个轮子(70),其上部的一个拐角处分别设有安装所述拉杆装置(100)的轴孔(58);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杆装置(100)包括:横向握把(101)、分别与所述横向握把(101)两端固定 连接的一对可伸缩拉杆(102)以及与所述两拉杆(102)下端连接的连接轴(130),该连接轴(130)两端与所述轴孔(58)枢接; 所述连接轴(130)包括相互滑动套接的套管(132)和细杆(134)、置于所述套管(132)内的压缩弹 簧(135)以及分别从所述套管(132)和细杆(134)外端部向外延伸的枢轴(136);所述套管(132)设有长条形导向槽孔(140),所述细杆(134)上的限位凸榫(138)落入所述长条形导向槽孔(140)中形成导向结构,以引导所述套管(132)和细杆(134)在外力或压缩弹簧(135)的作用下沿所述导向槽孔(140)可伸缩滑动; 所述拉杆(102)的下端部各设有一个通孔(105),所述连接轴(130)两端的枢轴(136)穿越所述通孔(105)呈方便拆装的可分离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镇英
申请(专利权)人:李镇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HK[中国|香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