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镜灯电源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7954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2 06: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LED镜灯电源模块,包括红外感应控制模块、AC‑DC电源转换模块以及加热模块,AC‑DC电源转换模块为红外感应控制模块和时钟模块提供工作电压,加热模块外接加热膜,红外感应控制模块控制灯具的工作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路结构简单,集成度高,布线容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LED镜灯电源模块
本技术涉及电子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LED镜灯电源模块。
技术介绍
LED被称为第四代光源,具有节能、环保、安全、寿命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指示、显示、装饰、背光源、普通照明等领域。现有的LED镜灯的电源模块一般只为LED镜灯提供电源,在外接其它模块时还得另配备相应的电源电路,其电路结构复杂,同时造成布线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LED镜灯电源模块。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LED镜灯电源模块,包括红外感应控制模块、AC-DC电源转换模块以及加热模块,AC-DC电源转换模块为红外感应控制模块和时钟模块提供工作电压,加热模块外接加热膜,红外感应控制模块控制灯具的工作状态。优选地,所述AC-DC电源转换模块包括电感L1、电感L2、电感T1、整流桥BD1、MOS管Q1、二极管D1~D4、芯片U1以及芯片U2,电感L1的输入端连接电网,电感L1的输出端连接整流桥BD1的输入端,整流桥BD1的正极输出端通过电感L1与电感T1的1脚连接,整流桥BD1的负极输出端与电感T1的4脚连接并接地,电感T1的2脚与MOS管Q1的漏极连接,MOS管Q1的栅极通过电阻R10与芯片U2的7脚连接,MOS管Q1的源极与电阻R12、电阻R13和芯片U2的4脚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和电阻R13的另一端接地,芯片U2的5脚通过电阻R3与电感T1的3脚连接,芯片U2的6脚接地,芯片U2的8脚与二极管D2的阴极、电容C7和电阻R7连接,二极管D2的阳极与电感T1的3脚连接,电容C7的另一脚接地,电阻R7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5与整流桥BD1的正极输出端连接,芯片U1的1脚通过电容C9与芯片U2的2脚连接,电阻R11和电容C11并联在芯片U2的2脚与地之间,芯片U2的3脚通过串联的电阻R9和电阻R4与整流桥BD1的正极输出端连接,芯片U2的3脚通过并联的电阻R14和电容C12接地,电感T1的2脚通过二极管D1分别与电容C4、电容C2、芯片U1的5~8脚和电阻R1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和电容C2的另一端均接地,电阻R1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2分别与芯片U1的1脚、电容C6、电容C8和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芯片U1的2脚分别与电容C6的另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电阻R6、二极管D4的阳极和电感L3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芯片U1的4脚连接,二极管D4的阴极接地,电感L3的另一端分别二极管D3的阳极、电阻R8和电容C10连接并接12V电源,电阻R8的另一端和电容C10的另一端均接地,端子CN3的一个引脚连接12V电源,端子CN3的另一个引脚接地,通过端子CN3可外接时钟模块,AC-DC电源转换模块的输出端通过端子CN3为时钟模块提供工作电压。优选地,所述加热模块包括整流桥BD2和MOS管Q2,所述整流桥BD2的输入端连接电网,整流桥的输出端连接有电容C13,整流桥BD2的正极输出端与端子CN4的一个引脚连接,端子CN4的另一个引脚与MOS管Q2的源极连接,MOS管Q2的栅极通过电阻R15与端子CN2的3脚连接,MOS管Q2的漏极接地,电阻R16连接在MOS管Q2的栅极与漏极之间,端子CN2的1脚接地,端子CN2的2脚与端子CN1的3脚连接,端子CN2的4脚与端子CN1的2脚连接,端子CN2的5脚与端子CN1的1脚连接,端子CN1的4脚接地,端子CN1的6脚通过二极管D1与电感T1的1脚连接,加热模块通过端子CN4外接加热膜。优选地,所述红外感应控制模块包括芯片U3、芯片U4、芯片U5、发光二极管LED1和光敏二极管LED1,芯片U5的1脚通过电阻R23连接12V电源,芯片U5的2脚分别与电阻R21、电容C22和芯片U4的4脚连接,电容C22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21的另一端分别与光敏二极管LED1的阴极和电容C16连接,光敏二极管LED1的阳极接地,电容C16的另一端与芯片U4的3脚连接,芯片U4的5脚通过电阻R22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3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27与发光二极管LED1的阳极连接,发光二极管LED1的阴极接地,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芯片U4的4脚连接,电容C20连接在芯片U4的4脚与地之间,电容C14连接在芯片U4的2脚与地之间,电容C15连接在芯片的1脚与地之间,芯片U4的5脚通过电阻R20分别与芯片U4的6脚和电容C19连接,电容C19的另一端接地,芯片U4的7脚接地,芯片U4的8脚分别与电阻R18、电容C17和芯片U3的2脚连接,电阻R18的另一端与芯片U5的2脚连接,电容C17的另一端接地,芯片U3的1脚分别与芯片U5的2脚、电容C18连接,电容C18的另一端接地,芯片U3的8脚接地,芯片U3的7脚通过电阻R19输出PWM信号控制灯具的工作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LED镜灯电源模块,所述AC-DC电源转换模块与红外感应控制模块集成一体,另一方面LED镜灯电源模块可通过端子连接到外部产品如时钟、加热控制装置、触膜开关、IR开关等,AC-DC电源转换模块不仅可为红外感应控制模块提供工作电压,还可为外接的时钟等其它产品提供工作电压。其整体电路结构简单,集成度高,布线容易。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AC-DC电源转换模块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加热模块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红外感应控制模块的电路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LED镜灯电源模块,包括红外感应控制模块3、AC-DC电源转换模块1以及加热模块2,AC-DC电源转换模块1为红外感应控制模块3和时钟模块提供工作电压,加热模块2外接加热膜,红外感应控制模块3控制灯具的工作状态。如图2所示,AC-DC电源转换模块1包括电感L1、电感L2、电感T1、整流桥BD1、MOS管Q1、二极管D1~D4、芯片U1以及芯片U2,电感L1的输入端连接电网,电感L1的输出端连接整流桥BD1的输入端,整流桥BD1的正极输出端通过电感L1与电感T1的1脚连接,整流桥BD1的负极输出端与电感T1的4脚连接并接地,电感T1的2脚与MOS管Q1的漏极连接,MOS管Q1的栅极通过电阻R10与芯片U2的7脚连接,MOS管Q1的源极与电阻R12、电阻R13和芯片U2的4脚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和电阻R13的另一端接地,芯片U2的5脚通过电阻R3与电感T1的3脚连接,芯片U2的6脚接地,芯片U2的8脚与二极管D2的阴极、电容C7和电阻R7连接,二极管D2的阳极与电感T1的3脚连接,电容C7的另一脚接地,电阻R7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5与整流桥BD1的正极输出端连接,芯片U1的1脚通过电容C9与芯片U2的2脚连接,电阻R11和电容C11并联在芯片U2的2脚与地之间,芯片U2的3脚通过串联的电阻R9和电阻R4与整流桥BD1的正极输出端连接,芯片U2的3脚通过并联的电阻R14和电容C12接地,电感T1的2脚通过二极管D1分别与电容C4、电容C2、芯片U1的5~8脚和电阻R1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和电容C2的另一端均接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LED镜灯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红外感应控制模块、AC‑DC电源转换模块以及加热模块,AC‑DC电源转换模块为红外感应控制模块和时钟模块提供工作电压,加热模块外接加热膜,红外感应控制模块控制灯具的工作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LED镜灯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红外感应控制模块、AC-DC电源转换模块以及加热模块,AC-DC电源转换模块为红外感应控制模块和时钟模块提供工作电压,加热模块外接加热膜,红外感应控制模块控制灯具的工作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镜灯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AC-DC电源转换模块包括电感L1、电感L2、电感T1、整流桥BD1、MOS管Q1、二极管D1~D4、芯片U1以及芯片U2,电感L1的输入端连接电网,电感L1的输出端连接整流桥BD1的输入端,整流桥BD1的正极输出端通过电感L1与电感T1的1脚连接,整流桥BD1的负极输出端与电感T1的4脚连接并接地,电感T1的2脚与MOS管Q1的漏极连接,MOS管Q1的栅极通过电阻R10与芯片U2的7脚连接,MOS管Q1的源极与电阻R12、电阻R13和芯片U2的4脚连接,电阻R12的另一端和电阻R13的另一端接地,芯片U2的5脚通过电阻R3与电感T1的3脚连接,芯片U2的6脚接地,芯片U2的8脚与二极管D2的阴极、电容C7和电阻R7连接,二极管D2的阳极与电感T1的3脚连接,电容C7的另一脚接地,电阻R7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5与整流桥BD1的正极输出端连接,芯片U1的1脚通过电容C9与芯片U2的2脚连接,电阻R11和电容C11并联在芯片U2的2脚与地之间,芯片U2的3脚通过串联的电阻R9和电阻R4与整流桥BD1的正极输出端连接,芯片U2的3脚通过并联的电阻R14和电容C12接地,电感T1的2脚通过二极管D1分别与电容C4、电容C2、芯片U1的5~8脚和电阻R1连接,电容C4的另一端和电容C2的另一端均接地,电阻R1的另一端通过电阻R2分别与芯片U1的1脚、电容C6、电容C8和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芯片U1的2脚分别与电容C6的另一端、电容C8的另一端、电阻R6、二极管D4的阳极和电感L3连接,电阻R6的另一端与芯片U1的4脚连接,二极管D4的阴极接地,电感L3的另一端分别二极管D3的阳极、电阻R8和电容C10连接并接12V电源,电阻R8的另一端和电容C10的另一端均接地,端子CN3的一个引脚连接12V电源,端子CN3的另一个引脚接地,通过端子CN3可外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道利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冠擎智能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