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网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71608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2 0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滤网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所述滤网组件包括:第一滤网,第一滤网包括沿周向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至第四侧壁,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连接件,连接件的自由端沿第一滤网的厚度方向朝向远离第一滤网的方向延伸,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限位件,限位件的自由端沿第一滤网的厚度方向朝向远离第一滤网的方向延伸且与连接件的自由端位于第一滤网的厚度方向上的同一侧;第二滤网,第二滤网卡设在连接件和限位件之间,第二滤网的目数大于第一滤网的目数。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滤网组件,提高了装配效率,装拆方便,且可以分别对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进行清洁或单独更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滤网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空调
,尤其是涉及一种滤网组件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风管机包括前盖板、后盖板、滤网法兰、回风滤网、滤网固定螺钉、侧板、电控盒等零部件。在安装回风滤网时,需要先将回风滤网安装在滤网法兰内,再通过螺钉将装有回风滤网的滤网法兰固定在后盖板上。然而,上述的回风滤网的安装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回风滤网在市场上更换回风方式时,要先拆下回风滤网,再拆滤网法兰,更改回风方式后,再固定滤网法兰,然后固定回风滤网,拆装过程耗时耗力;2、安装完风管机并天花吊顶后,空间狭窄,拆装及清洗回风滤网非常困难;3、滤网法兰仅用于固定回风滤网,成本较高。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风管机兼顾去除PM2.5(PM2.5是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功能,从而会增加高效滤网,但高效滤网是消耗品,经常更改,故一般用纸板做边框,将其固定在风管机上需要通过其他零部件辅助固定,同样存在拆装耗时耗力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滤网组件,所述滤网组件的装配效率高、装拆方便。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滤网组件,包括:第一滤网,所述第一滤网包括沿周向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侧壁至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彼此相对,所述第四侧壁和第二侧壁彼此相对,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自由端沿所述第一滤网的厚度方向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滤网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的自由端沿所述第一滤网的厚度方向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滤网的方向延伸且与所述连接件的所述自由端位于所述第一滤网的厚度方向上的同一侧;第二滤网,所述第二滤网位于所述第一滤网的所述限位件的所述自由端和所述连接件的所述自由端所在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滤网卡设在所述连接件和所述限位件之间,所述第二滤网的目数大于所述第一滤网的目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滤网组件,通过在第一滤网的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上分别设置至少一个连接件、且在第二侧壁和第四侧壁上分别设置至少一个限位件,并使第二滤网位于第一滤网的限位件的自由端和连接件的自由端所在的一侧、且将第二滤网卡设在连接件和限位件之间,提高了装配效率,装拆方便,且可以分别对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进行清洁或单独更换。而且,由于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可以组装在一起进行配送供给,可以很好地避免滤网组件在搬运过程中出现刮碰变形的情况。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连接件包括:两个第一连接段,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段在对应的所述第一侧壁或所述第三侧壁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侧壁或所述第三侧壁的远离所述第一滤网中心的一侧的外表面相连,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一滤网的厚度方向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滤网的方向延伸;两个第二连接段,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段在对应的所述第一侧壁或所述第三侧壁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一端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段的所述另一端分别相连,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另一端均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滤网中心的方向延伸;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三连接段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段的所述另一端之间。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连接件进一步包括:两个第四连接段,两个所述第四连接段的一端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段的所述一端分别相连,两个所述第四连接段的另一端沿对应的第一侧壁或所述第三侧壁的长度方向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所述连接件通过两个所述第四连接段与对应的所述第一侧壁或所述第三侧壁相连。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段平行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段平行间隔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限位件包括:两个第一限位段,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段在对应的所述第二侧壁或所述第四侧壁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一限位段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二侧壁或所述第四侧壁的远离所述第一滤网中心的一侧的外表面相连,每个所述第一限位段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一滤网的厚度方向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滤网的方向延伸;第二限位段,所述第二限位段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段的所述另一端之间。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每个所述限位件进一步包括:两个第三限位段,两个所述第三限位段的一端与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段的所述一端分别相连,两个所述第三限位段的另一端沿对应的第二侧壁或所述第四侧壁的长度方向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所述限位件通过两个所述第三限位段与对应的所述第二侧壁或所述第四侧壁相连。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段平行间隔设置。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滤网包括第一滤网本体和设在所述第一滤网本体外周缘的第一边框,其中所述连接件和所述限位件均设在所述第一边框上。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边框为金属件。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滤网包括第二滤网本体和设在所述第二滤网本体外周缘的第二边框,所述第二边框为纸质边框或塑料边框。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滤网和所述第二滤网分别形成为长方形形状。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滤网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上的所述连接件分别为两个,两个所述连接件分别设在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滤网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上的所述限位件分别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件分别沿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的长度方向间隔排布。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滤网为初效滤网,所述第二滤网为高效滤网。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空调器本体,所述空调器本体具有回风口;滤网组件,所述滤网组件设在所述回风口处,所述滤网组件通过所述连接件连接在所述空调器本体上,且所述第二滤网位于所述第一滤网的邻近所述空调器本体中心的一侧,所述滤网组件为根据本技术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滤网组件。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器进一步包括:螺纹紧固件,所述螺纹紧固件的一端穿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空调器本体螺纹连接。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空调器为风管机。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滤网组件的爆炸图;图2是图1中所示的滤网组件的装配示意图;图3是图2中圈示的A部的放大图;图4是图2中圈示的B部的放大图;图5是图1中所示的第一滤网的立体图;图6是图1中所示的第二滤网的立体图;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立体图。附图标记:100:滤网组件;1:第一滤网;11:第一侧壁;12:第二侧壁;13:第三侧壁;14:第四侧壁;15:连接件;151:第一连接段;152:第二连接段;153:第三连接段;154:第四连接段;16:限位件;161:第一限位段;162:第二限位段;163:第三限位段;171:第一滤网本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滤网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滤网,所述第一滤网包括沿周向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侧壁至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彼此相对,所述第四侧壁和第二侧壁彼此相对,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自由端沿所述第一滤网的厚度方向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滤网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的自由端沿所述第一滤网的厚度方向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滤网的方向延伸且与所述连接件的所述自由端位于所述第一滤网的厚度方向上的同一侧;第二滤网,所述第二滤网位于所述第一滤网的所述限位件的所述自由端和所述连接件的所述自由端所在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滤网卡设在所述连接件和所述限位件之间,所述第二滤网的目数大于所述第一滤网的目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滤网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滤网,所述第一滤网包括沿周向依次首尾相连的第一侧壁至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三侧壁彼此相对,所述第四侧壁和第二侧壁彼此相对,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三侧壁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自由端沿所述第一滤网的厚度方向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滤网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侧壁和所述第四侧壁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的自由端沿所述第一滤网的厚度方向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滤网的方向延伸且与所述连接件的所述自由端位于所述第一滤网的厚度方向上的同一侧;第二滤网,所述第二滤网位于所述第一滤网的所述限位件的所述自由端和所述连接件的所述自由端所在的一侧,且所述第二滤网卡设在所述连接件和所述限位件之间,所述第二滤网的目数大于所述第一滤网的目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网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接件包括:两个第一连接段,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段在对应的所述第一侧壁或所述第三侧壁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一侧壁或所述第三侧壁的远离所述第一滤网中心的一侧的外表面相连,每个所述第一连接段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一滤网的厚度方向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滤网的方向延伸;两个第二连接段,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段在对应的所述第一侧壁或所述第三侧壁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一端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段的所述另一端分别相连,每个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另一端均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滤网中心的方向延伸;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三连接段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段的所述另一端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网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连接件进一步包括:两个第四连接段,两个所述第四连接段的一端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段的所述一端分别相连,两个所述第四连接段的另一端沿对应的第一侧壁或所述第三侧壁的长度方向朝向远离彼此的方向延伸,所述连接件通过两个所述第四连接段与对应的所述第一侧壁或所述第三侧壁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网组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段平行间隔设置,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段平行间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滤网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限位件包括:两个第一限位段,两个所述第一限位段在对应的所述第二侧壁或所述第四侧壁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一限位段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第二侧壁或所述第四侧壁的远离所述第一滤网中心的一侧的外表面相连,每个所述第一限位段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一滤网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艳荣黄笛谷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