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梯子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梯子组件,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水池的梯子组件。
技术介绍
地上水池一般配套有水池梯,用户通常需要通过攀爬水池梯进出水池。水池梯通常包括内侧梯子和外侧梯子,内侧梯子位于水池内,外侧梯子位于水池外,用户可以依次爬过外侧梯子和内侧梯子而进入水池内,或者依次爬过内侧梯子和外侧梯子而离开水池。儿童擅自攀爬梯子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因此,在不使用时,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儿童攀爬。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水池的梯子组件,可以有效防止儿童擅自攀爬梯子。根据本技术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梯子组件,其至少包括:第一梯子部分,其适于设置在水池池壁的第一侧,例如内侧,该第一梯子部分的上端部分适于与所述池壁的顶部固定,第二梯子部分,其适于在不使用时设置在所述水池池壁的第一侧以及在使用时设置在所述水池池壁的第二侧,所述第二侧是所述第一侧的相反侧,例如外侧。在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梯子组件还包括转动结构;其中,所述转动结构连接所述第一梯子部分和第二梯子部分,并且构造成使所述第二梯子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梯子部分在所述水池池壁的第一侧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子组件包括:第一梯子部分,其适于设置在水池池壁的第一侧,该第一梯子部分的上端部分适于与所述池壁的顶部固定,第二梯子部分,其适于在不使用时设置在所述水池池壁的第一侧以及在使用时设置在所述水池池壁的第二侧,所述第二侧是所述第一侧的相反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子组件包括:第一梯子部分,其适于设置在水池池壁的第一侧,该第一梯子部分的上端部分适于与所述池壁的顶部固定,第二梯子部分,其适于在不使用时设置在所述水池池壁的第一侧以及在使用时设置在所述水池池壁的第二侧,所述第二侧是所述第一侧的相反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子组件还包括转动结构;其中,所述转动结构连接所述第一梯子部分和第二梯子部分,并且构造成使所述第二梯子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梯子部分在所述水池池壁的第一侧和第二侧之间切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柔性连接件,其中,所述柔性连接件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梯子部分,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梯子部分。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连接件包括带子、绳子、链条中的至少一种。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结构包括:第一转动子结构,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梯子部分的第一竖杆的上端枢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梯子部分的第一竖杆的上端枢轴连接;和/或第二转动子结构,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梯子部分的第二竖杆的上端枢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梯子部分的第二竖杆的上端枢轴连接。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子结构和第二转动子结构分别包括:连接件,其一端设有第一轴孔,另一端设有第二轴孔;第一转动轴,其适于穿过所述第一轴孔和设于所述第一梯子部分的第一竖杆/第二竖杆上的通孔,以将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梯子部分的第一竖杆/第二竖杆枢轴连接;以及第二转动轴,其适于穿过所述第二轴孔和设于所述第二梯子部分的第一竖杆/第二竖杆上的通孔,以将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梯子部分的第一竖杆/第二竖杆枢轴连接。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梯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子组件还包括适于与所述第一梯子部分的上端部分或所述池壁的顶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水勇,胡文华,万长德,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荣威塑胶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