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送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6420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2 0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送线装置,包括台面,所述台面的下方设置有减震装置,且台面与减震装置之间通过第一连杆固定连接,所述台面的上表面固定有轴承座,且台面的上表面靠近轴承座的一侧位置处安装有电机,所述台面的上表面远离电机的一侧位置处安装有横向调节装置,且台面的前表面嵌入安装有控制开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操作方便简单,造价低廉,经济耐用,通过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可以同时对多股引线进行匀速传输,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增加了经济收益,保证了引线的性能和使用寿命,避免引线在输送过程中因速度不一导致引线拉扯断裂的问题,提高了引线的利用率。

A wire feed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ire feed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mesa, the bottom of which is provided with a shock absorber, and a fixed connection between the mesa and the shock absorber is made by a first connecting rod.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mesa is fixed with a bearing seat, and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mesa is fixed with a motor at a side position close to the bearing seat. The upper surface of the mesa is installed at a side position far from the motor. The front surface of the table is embedded with a control switch. The utility model has novel structure, simple operation, low cost and economic durability. Through the first gear, the second gear and the third gear, the multi-strand lead wire can be transmitted uniformly at the same time, which improves work efficiency, reduces labor intensity, increases economic benefits, ensures the performance and service life of the lead wire, and avoids lead wire lead caused by different speed in the transmission process. The problem of wire pulling and breaking improves the utilization ratio of lead wi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送线装置
本技术涉及送线装置
,具体为一种送线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子行业的进步,电子制造过程中需要用到铜线、漆包线、镀锡线等作为引线,引线在传输过程中需要用到送线装置,但是目前市场上的送线装置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只能单线传输,工作量大,且无法提高产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送线装置,可以有效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送线装置,包括台面,所述台面的下方设置有减震装置,且台面与减震装置之间通过第一连杆固定连接,所述台面的上表面固定有轴承座,且台面的上表面靠近轴承座的一侧位置处安装有电机,所述台面的上表面远离电机的一侧位置处安装有横向调节装置,且台面的前表面嵌入安装有控制开关,所述横向调节装置的上方连接有限位导线装置,所述轴承座的后侧设置有第一线卷,且轴承座与第一线卷之间通过第一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轴承座的后侧靠近第一线卷的下方位置处设置有第二线卷,且轴承座与第二线卷之间通过第二转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与轴承座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转轴的一端与轴承座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三齿轮,所述电机的前侧相对应第二齿轮的位置处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电机和横向调节装置的输入端均与控制开关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开关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限位导线装置是由转杆、第一夹紧轮、框架和第二夹紧轮构成,所述框架的内侧纵向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外部套接有第一夹紧轮,且转杆的外部靠近第一夹紧轮的下方位置处套接有第二夹紧轮。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横向调节装置是由活动块、盒体、丝杆和步进电机构成,所述盒体的内部横向连接有丝杆,且盒体的一侧相对应丝杆的位置处安装有步进电机,所述丝杆的外部套接有活动块。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活动块的内侧开设有内螺纹,且活动块与丝杆之间通过内螺纹转动连接,所述活动块的上方与框架之间通过第二连杆固定连接,所述盒体的表面相对应第二连杆的位置处开设有槽口。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减震装置是由缓冲板、底板、导杆、滑块、第一弹簧、固定座、第二弹簧、限位套和导柱构成,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固定有导柱,且底板的上表面靠近导柱的一侧位置处固定有固定座,所述底板的上方设置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与导柱之间通过限位套固定连接,所述导柱的外部靠近限位套的下方位置处套有第二弹簧,所述固定座的一侧固定有导杆,所述导杆的外部套有第一弹簧,且导杆的外部靠近第一弹簧的一侧位置处套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与缓冲板之间通过活动杆转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防滑垫,防滑垫为一种橡胶材质的构件。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之间通过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三齿轮之间通过啮合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送线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新颖,使用方便,造价低廉,通过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可以同时对多股引线进行匀速传输,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增加了经济收益,保证了引线的性能和使用寿命,避免引线在输送过程中因速度不一导致引线拉扯断裂的问题,提高了引线的利用率,设置了横向调节装置,通过横向调节装置可以改变引线传输的方向,节约了能源消耗,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引线在传输过程中出现折弯的问题,设置了限位导线装置,通过限位导线装置可以对多股引线起到限位的作用,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引线可以根据自己的轨道进行匀速传输,解决了在输送过程中引线打结容易导致原料浪费和延长了工作时间的问题,设置了减震装置,通过减震装置可以起到减震降噪的作用,优化了工作环境,避免噪音对操作人员的听力造成损伤,保障了人员安全。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转轴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横向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台面;2、第一齿轮;3、横向调节装置;301、活动块;302、盒体;303、丝杆;304、步进电机;4、限位导线装置;41、转杆;42、第一夹紧轮;43、框架;44、第二夹紧轮;5、电机;6、第二齿轮;7、第三齿轮;8、第一线卷;9、第一转轴;10、轴承座;11、第二转轴;12、减震装置;121、缓冲板;122、底板;123、导杆;124、滑块;125、第一弹簧;126、固定座;127、第二弹簧;128、限位套;129、导柱;13、第二线卷;14、控制开关;15、第一连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参照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送线装置,包括台面1,台面1的下方设置有减震装置12,且台面1与减震装置12之间通过第一连杆15固定连接,台面1的上表面固定有轴承座10,且台面1的上表面靠近轴承座10的一侧位置处安装有电机5,台面1的上表面远离电机5的一侧位置处安装有横向调节装置3,且台面1的前表面嵌入安装有控制开关14,横向调节装置3的上方连接有限位导线装置4,轴承座10的后侧设置有第一线卷8,且轴承座10与第一线卷8之间通过第一转轴9转动连接,轴承座10的后侧靠近第一线卷8的下方位置处设置有第二线卷13,且轴承座10与第二线卷13之间通过第二转轴11转动连接,第二转轴11的一端与轴承座10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齿轮6,第一转轴9的一端与轴承座10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三齿轮7,电机5的前侧相对应第二齿轮6的位置处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2,电机5和横向调节装置3的输入端均与控制开关14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控制开关14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为了可以对引线起到限位导向的作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限位导线装置4是由转杆41、第一夹紧轮42、框架43和第二夹紧轮44构成,框架43的内侧纵向连接有转杆41,转杆41的外部套接有第一夹紧轮42,且转杆41的外部靠近第一夹紧轮42的下方位置处套接有第二夹紧轮44。为了可以起到横向调节的作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横向调节装置3是由活动块301、盒体302、丝杆303和步进电机304构成,盒体302的内部横向连接有丝杆303,且盒体302的一侧相对应丝杆303的位置处安装有步进电机304,丝杆303的外部套接有活动块301。为了使限位导线装置4可以在盒体302的上方移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活动块301的内侧开设有内螺纹,且活动块301与丝杆303之间通过内螺纹转动连接,活动块301的上方与框架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送线装置,包括台面(1),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面(1)的下方设置有减震装置(12),且台面(1)与减震装置(12)之间通过第一连杆(15)固定连接,所述台面(1)的上表面固定有轴承座(10),且台面(1)的上表面靠近轴承座(10)的一侧位置处安装有电机(5),所述台面(1)的上表面远离电机(5)的一侧位置处安装有横向调节装置(3),且台面(1)的前表面嵌入安装有控制开关(14),所述横向调节装置(3)的上方连接有限位导线装置(4),所述轴承座(10)的后侧设置有第一线卷(8),且轴承座(10)与第一线卷(8)之间通过第一转轴(9)转动连接,所述轴承座(10)的后侧靠近第一线卷(8)的下方位置处设置有第二线卷(13),且轴承座(10)与第二线卷(13)之间通过第二转轴(1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1)的一端与轴承座(10)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齿轮(6),所述第一转轴(9)的一端与轴承座(10)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三齿轮(7),所述电机(5)的前侧相对应第二齿轮(6)的位置处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2),所述电机(5)和横向调节装置(3)的输入端均与控制开关(14)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开关(14)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送线装置,包括台面(1),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面(1)的下方设置有减震装置(12),且台面(1)与减震装置(12)之间通过第一连杆(15)固定连接,所述台面(1)的上表面固定有轴承座(10),且台面(1)的上表面靠近轴承座(10)的一侧位置处安装有电机(5),所述台面(1)的上表面远离电机(5)的一侧位置处安装有横向调节装置(3),且台面(1)的前表面嵌入安装有控制开关(14),所述横向调节装置(3)的上方连接有限位导线装置(4),所述轴承座(10)的后侧设置有第一线卷(8),且轴承座(10)与第一线卷(8)之间通过第一转轴(9)转动连接,所述轴承座(10)的后侧靠近第一线卷(8)的下方位置处设置有第二线卷(13),且轴承座(10)与第二线卷(13)之间通过第二转轴(1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11)的一端与轴承座(10)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齿轮(6),所述第一转轴(9)的一端与轴承座(10)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三齿轮(7),所述电机(5)的前侧相对应第二齿轮(6)的位置处转动连接有第一齿轮(2),所述电机(5)和横向调节装置(3)的输入端均与控制开关(14)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控制开关(14)与外部电源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导线装置(4)是由转杆(41)、第一夹紧轮(42)、框架(43)和第二夹紧轮(44)构成,所述框架(43)的内侧纵向连接有转杆(41),所述转杆(41)的外部套接有第一夹紧轮(42),且转杆(41)的外部靠近第一夹紧轮(42)的下方位置处套接有第二夹紧轮(4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送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调节装置(3)是由活动块(301)、盒体(302)、丝杆(303)和步进电机(304)构成,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东亮汤良安熊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德鑫泰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