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旋转自动静压尾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5753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1 2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旋转自动静压尾座,包括静压尾座本体,静压尾座本体内部通孔内设有尾座主轴,静压尾座本体依次设有第一油腔、第二油腔和第三油腔,尾座主轴位置设有台阶,前半部分设在第一油腔内,静压尾座本体对应第一油腔的位置设有油管接头;尾座主轴的后半部分设在第二油腔和第三油腔内,静压尾座本体对应第二油腔的位置设有后退注油管路,对应第三油腔的位置设有前进注油管路,尾座主轴后半部分外圈套设有进退环,进退环外圈设有凸起部分,进退环的前端设有活塞杆,活塞杆支撑在尾座主轴的台阶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向第二油腔和第三油腔内注油的方式,推动尾座主轴进退,操作省时省力,顶针与尾座主轴可转动,防止顶针端部磨损或研烧。

Rotating automatic hydrostatic tailstock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rotatable automatic hydrostatic tailstock, which comprises a hydrostatic tailstock body, a tailstock spindle is arranged in the inner through hole of the hydrostatic tailstock body, a first oil cavity, a second oil cavity and a third oil cavity are arranged in turn, a step is arranged in the position of the tailstock spindle, a front half part is arranged in the first oil cavity, and an oil pipe joint is arranged in the position of the hydrostatic tailstock body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oil cavity. The rear half of the tailstock spindle is located in the second and third oil chambers. The position of the hydrostatic tailstock body corresponding to the second oil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a backward oil injection pipeline,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third oil chamber is provided with a forward oil injection pipeline. The outer ring of the rear half of the tailstock spindle is provided with a forward and backward ring, the outer ring of the forward and backward ring is provided with a convex part, the front end of the forward and backward ring is provided with a piston rod, and the piston rod is supported on On the steps. By injecting oil into the second oil chamber and the third oil chamber, the utility model pushes the tailstock spindle forward and backward, saves time and labor in operation, and the pin and the tailstock spindle can rotate to prevent the end of the pin from wearing or bur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旋转自动静压尾座
本技术属于机械
,尤其涉及一种可旋转自动静压尾座。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一些企业制造的机床尾座,顶尖套多为不可回转结构,而且需要手动移动尾座主轴对工件进行定位。对重型工件高速旋转加工时,顶尖套不可回转会导致顶尖磨损或研烧,降低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而且,采用手动移动尾座主轴的方式,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针对上述问题,申请号为201711007262.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可调式液压回转尾座,包括尾座体,尾座体内设有通孔,通孔内滑动配合设有尾座套筒,尾座套筒的前端设有由回转结构支撑的顶尖,尾座体的外部设有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与尾座套筒平行,活塞杆与尾座套筒之间设有可调节的连接结构。上述专利通过液压缸移动尾座,解决了手动移动尾座费时费力的问题,但是,其仍然存在以下问题:通过液压缸移动尾座时,液压缸的伸缩量难以控制,液压缸移动尾座以及加工时尾座回转时,尾座主轴与尾座体内壁摩擦较大,因此噪音较大、振动较大,尾座的使用寿命较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涉及一种可旋转的自动静压尾座。为了达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涉及的一种可旋转自动静压尾座,包括静压尾座本体,静压尾座本体内部设有尾座主轴,尾座主轴的前半部分的外圈设有前端轴瓦和后端轴瓦,尾座主轴的前端设有顶针,所述的尾座主轴的中间位置设有台阶,所述的静压尾座本体的前半部分设有第一油腔,尾座主轴的前半部分位于第一油腔内,静压尾座本体对应第一油腔的位置设有油管接头;所述的静压尾座本体的后半部分设有第二油腔和第三油腔,静压尾座本体对应第二油腔的位置设有后退注油管路,对应第三油腔的位置设有前进注油管路,尾座主轴的后半部分位于第二油腔和第三油腔内,尾座主轴的后半部分的外圈套设有进退环,进退环的外圈设有凸起部分,凸起部分位于第二油腔和第三油腔之间,进退环的前端设有活塞杆,活塞杆的前端支撑在尾座主轴的台阶上,第三油腔的末端设有止推轴承。优选地,所述的静压尾座本体的最前端设有尾座主轴轴套,静压尾座本体的末端设有锁紧螺母,止推轴承固定在锁紧螺母的前方。优选地,所述的前端轴瓦和后端轴瓦之间存在间隙,前端轴瓦的前方设有前端盖,后端轴瓦的后方设有后端盖,前端盖通过螺丝与尾座主轴轴套固定,后端盖通过螺丝与静压尾座本体固定,前端盖后侧面和后端盖前侧面上均设有星形环。优选地,所述的后退注油管路上配套设置有油缸前螺母,前进注油管路上配套设置有油缸后螺母。优选地,所述的进退环的凸起部分的外圈设有若干密封圈。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涉及的可旋转自动静压尾座顶针可跟随工件旋转,防止工件旋转时顶针端部与工件发生摩擦而磨损或研烧。2、本技术涉及的可旋转自动静压尾座通过油管接头向第一油腔内充入润滑油,在尾座主轴跟随旋转或进退时,起到减小摩擦的作用,进而减轻噪音和振动,防止尾座主轴外圈和静压尾座本体内圈磨损。3、本技术通过向第二油腔或第三油腔注油的方式,实现顶针的进退,顶针进退方便,进退量便于控制,又加上止推轴承的作用,保证进退的同时不影响尾座主轴的回转精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涉及的可旋转自动静压尾座的剖面图。图示说明:1-前端轴瓦,2-尾座主轴,3-尾座主轴轴套,4-静压尾座本体,5-前油缸螺母,6-星形环,7-后端盖,8-后端轴瓦,9-前端盖,10-顶针,11-活塞杆,12-后退注油管路,13-进退环,14-止推轴承,15-后油缸螺母,16-前进注油管路,17-凸起部分,18-锁紧螺母,20-油管接头,21-第一油腔,22-第二油腔,23-第三油腔,24-台阶。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结合附图1所示,本技术涉及的一种可旋转自动静压尾座,包括静压尾座本体4,静压尾座本体4内部设有通孔,通孔的前端和中间位置分别设有前端轴瓦1和后端轴瓦8,前端轴瓦1的前方紧贴设置有前端盖9,后端轴瓦8的后方紧贴设置有后端盖7,前端盖9和后端盖8靠近前端轴瓦1和后端轴瓦8的一侧设有星形环6,星形环6实为密封圈,用于封油。静压尾座本体4的前端还设有尾座主轴轴套3,前端盖9通过螺丝与尾座主轴轴套3固定,后端盖8通过螺丝直接与静压尾座本体4固定,尾座主轴轴套3与静压尾座本体4前后两端的连接位置均设有密封圈,前端盖9与尾座主轴轴套3之间、以及后端盖7的外圈也设有密封圈,密封圈起到封油的作用,前端盖9、后端盖7和静压尾座本体4的前半部分围合形成第一油腔21,静压尾座本体4对应第一油腔21的位置设有两个油管接头20,油管接头20用于连接油泵并向第一油腔21内充入润滑油,使得尾座主轴2处于悬浮的状态。所述的静压尾座本体4的后半部分通孔被分隔形成第二油腔22和第三油腔23,第二油腔22和第三油腔23的空间大小随着尾座主轴2的进退而不断改变。通孔内设有尾座主轴2,尾座主轴2的最前端设有顶针10,尾座主轴2的中间设有台阶24,尾座主轴2位于台阶24前端的部分的直径比位于台阶24后端的部分的直径大,尾座主轴2的前端设在第一油腔21内。静压尾座本体4对应第二油腔22的位置设有后退注油管路12,对应第三油腔23的位置设有前进注油管路16,后退注油管路12和前进注油管路16的管口分别设有前油缸螺母5和后油缸螺母15,前油缸螺母5和后油缸螺母15分别用于控制后退注油管路12和前进注油管路16进油和关闭。尾座主轴2的后半部分(即直径较小的部分)位于第二油腔22和第三油腔23内,且该部分的外圈套设有进退环13,进退环13的外圈设有凸起部分17,凸起部分17位于第二油腔22和第三油腔23之间,且凸起部分17的外圈设有若干密封圈,防止第二油腔22和第三油腔23内的油相互流通,进退环13的前端设有活塞杆11,活塞杆11的前端支撑在尾座主轴2的台阶24上,第三油腔的末端设有止推轴承14,保证进退的同时不影响尾座主轴2的回转精度,止推轴承14的末端设有锁紧螺母18。本技术涉及的可旋转自动静压尾座在使用时,通过松开后油缸螺母15向第三油腔23内注油的方式推动尾座主轴2前进,通过松开前油缸螺母5向第二油腔22内注油的方式推动尾座主轴2后退,以此代替了人工手动进退顶针,加快了顶针位置调整的速度和精度,且方便省力。工件加工时,顶针顶住加工工件的尾部,工件旋转时带动尾座主轴2旋转,此时,尾座主轴2在第一油腔21内润滑油的作用下,处于悬浮的状态,进而避免尾座主轴2与静压尾座本体4内圈产生摩擦,可减少工件加工时的噪音和振动,也可延长尾座主轴2的使用寿命。并且工件旋转时带动尾座主轴2旋转,避免了工件与顶针10之间的摩擦,顶针端部与工件发生摩擦而磨损或研烧。以上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旋转自动静压尾座,包括静压尾座本体,静压尾座本体内部设有尾座主轴,尾座主轴的前半部分的外圈设有前端轴瓦和后端轴瓦,尾座主轴的前端设有顶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尾座主轴的中间位置设有台阶,所述的静压尾座本体的前半部分设有第一油腔,尾座主轴的前半部分位于第一油腔内,静压尾座本体对应第一油腔的位置设有油管接头;所述的静压尾座本体的后半部分设有第二油腔和第三油腔,静压尾座本体对应第二油腔的位置设有后退注油管路,对应第三油腔的位置设有前进注油管路,尾座主轴的后半部分位于第二油腔和第三油腔内,尾座主轴的后半部分的外圈套设有进退环,进退环的外圈设有凸起部分,凸起部分位于第二油腔和第三油腔之间,进退环的前端设有活塞杆,活塞杆的前端支撑在尾座主轴的台阶上,第三油腔的末端设有止推轴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旋转自动静压尾座,包括静压尾座本体,静压尾座本体内部设有尾座主轴,尾座主轴的前半部分的外圈设有前端轴瓦和后端轴瓦,尾座主轴的前端设有顶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尾座主轴的中间位置设有台阶,所述的静压尾座本体的前半部分设有第一油腔,尾座主轴的前半部分位于第一油腔内,静压尾座本体对应第一油腔的位置设有油管接头;所述的静压尾座本体的后半部分设有第二油腔和第三油腔,静压尾座本体对应第二油腔的位置设有后退注油管路,对应第三油腔的位置设有前进注油管路,尾座主轴的后半部分位于第二油腔和第三油腔内,尾座主轴的后半部分的外圈套设有进退环,进退环的外圈设有凸起部分,凸起部分位于第二油腔和第三油腔之间,进退环的前端设有活塞杆,活塞杆的前端支撑在尾座主轴的台阶上,第三油腔的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阳
申请(专利权)人:新昌县华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